作者:珮安歌,來源:唐詩宋詞古詩詞(ID:tsgsc8)
說起白居易在詩壇上的知己好友,我們首先會想到元稹,他們二人幾十年間的互相牽挂和扶持,以及白居易對這份友情“同心一人去,坐覺長安空”的深情感慨,都讓人看到了朋友間相處最真摯和堅定的模樣。
其實,除了元稹之外,白居易在詩壇不乏其他好友,在這些人中,劉禹錫是很特别的一個存在。
白居易和劉禹錫相識時都已不再年輕,他們從相遇第一天起就寫詩互贈,表達心意,後面逐漸開始一唱一和,一人作詩,定有另一人賦詩回應,這一習慣成為他們獨有的默契,二人樂此不疲,在對方唱和的詩作中看到對自己心意的理解。
白居易在晚年還對他們的唱和作品進行了整理,成為《劉白唱和集》,這其中不少詩作成為了傳世經典。對于白居易來說,如果元稹是在他們彼此牽挂中同經世間風雨的共患難好友,那麼劉禹錫就是在看過生命浮沉後遇到知我懂我的人生知己。
1
白居易和劉禹錫雖然同歲,又都是赫赫有名的詩詞作家,但是在前半生中二人并無機遇相識,這和他們的人生發展節奏不同有關。
劉禹錫生于為官之家,雖其父隻是一名小官吏,但生活安定,讓劉禹錫有機會無憂生活,學習吟詩作對。
劉禹錫也不負衆望,二十出頭的年紀就中了進士,仕途之路最開始可以說是走得順風順水,後來自“八司馬事件”後,他的人生經曆了二十多年的低谷,不斷被貶,不斷被“發配”到更偏遠的地區,人生早期和後來的巨大落差中,劉禹錫在起起伏伏中迎接着人生的春夏秋冬。
再看白居易,他出生不久後家鄉就發生戰争,緊接遇家中變故,他為躲避戰亂四處漂泊,快三十歲時才考中進士,比劉禹錫晚了十年,而且白居易一開始隻得個校書郎的工作。
好在,他逐漸受到喜好文學的皇帝看中,授予了左拾遺,相當于現在的監察機構的官職。後來因宰相武元衡被刺後白居易上書要求嚴懲兇手被指控僭越,遭到貶谪,從此他的人生慢慢走入了抱負難施的碌碌無為狀态。
就是這樣的兩個人,在不同的時候經曆高光和低潮,人生最活躍的年份中從未有過交集。然而,緣分就是不經意間到來,他們五十多歲的時候在揚州首次相遇,飲酒作對,出于欣賞劉禹錫的才華,以及對對方的經曆感到不公,白居易當下就賦詩一首。
為我引杯添酒飲,與君把箸擊盤歌。
詩稱國手徒為爾,命壓人頭不奈何。
舉眼風光長寂寞,滿朝官職獨蹉跎。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唐·白居易《醉贈劉二十八使君》
劉二十八使君就是指劉禹錫,白居易在這首詩中對劉禹錫遭遇的種種打壓和挫折表達了不滿,他結識了劉禹錫的才華和作風後,深感劉禹錫此等人才不該被埋沒。
他們二人舉杯暢飲,敲擊杯盤吟詩作對,雖然劉禹錫詩作成就名揚天下,但是還是要面對他人風光升遷而自己壯志難酬的現實。白居易不忿道,雖說人經曆不順是常有之事,但是劉禹錫被貶谪二十三年,不免磨難太多,世道不公啊。
有一句話叫做,因為經曆過,所以感同身受。這句話用來形容這二人的友誼再恰當不過。
白居易的仕途之路也是充滿坎坷,空有一身才華和正直之心,卻遲遲不受重用,中年後更是走入了無處施展能力的窘境。他懂得在一番努力和野心下,卻依舊無法擺脫命運挫折,是何等無助和無奈。
因此,他看到對于有着類似人生經曆的劉禹錫,不禁惺惺相惜,為其打抱不平。他能讀懂劉禹錫豪放語言中的悲傷,他能看出劉禹錫飲酒作樂時眼中的黯然。
劉禹錫對于這首《醉贈劉二十八使君》,立即也寫了一首詩作為對白居易的回應,這便是大名鼎鼎的《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巴山楚水凄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
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
——唐·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劉禹錫借此詩寬慰好友,也是安慰自己。人生本就多變數,活到世上一遭何不以豁達的心态面對風雪冰霜,笑看雲卷雲舒呢。
白居易和劉禹錫的第一次見面就以互贈詩作開始,這兩位才華橫溢的詩壇大家,從此開始了把自己情感以及想對對方說的話,賦詩送給對方,在二人最擅長的詩句中,談及春夏秋冬,讨論人生理想。
2
對于一名優秀的詩人來說,有時對于心痛、悲傷情緒的表達并不見得會平鋪直叙,而是通過描寫他人的愁怨引出自己的憂傷。白居易有時寫給劉禹錫的詩中也會如此,有幸的是,他們二人都能讀懂對方詩中的真正情感和寓意。
低花樹映小妝樓,春入眉心兩點愁。
斜倚欄幹背鹦鹉,思量何事不回頭。
——唐·白居易《春詞》
新妝宜面下朱樓,深鎖春光一院愁。
行到中庭數花朵,蜻蜓飛上玉搔頭。
——唐·劉禹錫《和樂天春詞》
白居易和劉禹錫的這兩首唱和詩中,描寫的主人翁都是少女,描寫的思緒都是憂愁。
白居易的筆下,少女站在小樓上,倚着欄杆獨自思量着心事,緊鎖眉頭,不知在想着什麼,就這麼一動不動站立着,不曾回頭。
而劉禹錫詩中的女子,畫好了妝走下樓,看到深深庭院同樣是一臉愁緒。她也是默默站立着,數着院中的花朵,一動不動的美麗樣子,讓蜻蜓以為她也是朵開放的花,飛上了玉搔頭。
其實,在白居易的詩中,他并未言明女子到底在愁思什麼,或者說他根本不知道少女真正的心思,但是他看得出來,少女和周圍的環境,都在呈現着不如意的狀态。
劉禹錫在詩中倒是回應了白居易的“思量何事不回頭”,他詩中的少女因受到抛棄和冷落後,精心裝扮卻無心上人看到,因此感覺生活孤寂凄涼。
白居易作此詩時,朝中時局一片混亂,宦官當道,多少人通過努力巴結宦官而求得高位。白居易看到國家統治階層變為如此,深感心痛。他在自己帶着如此的負面情緒中,看到少女的愁思模樣後,寫下此詩。他筆下的少女十分憂愁,白居易本人又何嘗不是如此。
劉禹錫在回應的詩句中,描寫了一位少女雖樣貌出衆,精心打扮,但是依舊不受關注,他和白居易又何嘗不是和這少女一般,雖有才華和報國的鬥志,然而最後落得個無人問津,屢遭貶谪。
作為知己和朋友,最難的便是我不說透我的所有想法,而你已懂我的所有心思。白居易一首描寫閨中愁怨的詩,劉禹錫卻能看出其中好友自己的郁悶和焦慮,他的詩回答了白居易詩中的愁緒,更是在向白居易傳遞着安慰:哪怕這世道還會變得更加不可理喻,但依舊有我可以明白你的心情。
3
白居易和劉禹錫在年過半百時才相識,自然在這往後的唱和的詩中少不了感慨時光和歲月的作品。
對于他們二人來說,這一生都是在即将大展宏圖之時生命的眷顧就不再了,晚年回想這一切,仍會有遺憾之情。加之随着年齡的增長,白居易的身體也逐漸不如從前,晚年生活可以說并不如意,他這些負面的情緒,也寫進了贈劉禹錫的詩作中。
與君俱老也,自問老何如。
眼澀夜先卧,頭慵朝未梳。
有時扶杖出,盡日閉門居。
懶照新磨鏡,休看小字書。
情于故人重,迹共少年疏。
唯是閑談興,相逢尚有馀。
——唐·白居易《詠老贈夢得》
這首詩中寫滿悲觀的情緒,白居易總的來說就像劉禹錫傳遞一個想法:我們都老了。看起來通過詩中的描寫,白居易晚年的生活充滿着無奈:患有眼疾,每日不得不早早睡覺,清晨起來看着淩亂的頭發也懶得搭理。大多數時候閉門不出,不願見鏡中頹廢的自己,也沒有能力和心情再讀一讀書,唯有與劉禹錫相談作詩還有興趣,但是這樣的日子又還能來幾次呢。
對于這首滿是消極情緒的詩作,劉禹錫又回贈了一首積極的作品,對好友予以鼓勵,這次回贈,又誕生了一首傳世經典。
人誰不顧老,老去有誰憐。
身瘦帶頻減,發稀冠自偏。
廢書緣惜眼,多灸為随年。
經事還谙事,閱人如閱川。
細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
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
——唐·劉禹錫《酬樂天詠老見示》
這首詩中的“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被後世奉為經典,常用來鼓勵人們樂觀面對歲月,随時對生活抱有熱情。
劉禹錫在詩中同樣描述了他年老後的現狀,日漸消瘦,頭發稀少,眼睛也無力支撐過多看書,身體終年不離艾灸調理。然而,詩中畫風一轉,這個歲數的人雖然身體和年齡不複從前,但是早已看過世事變化和命運起伏,你我充足的人生閱曆讓我們看事情更加睿智冷靜,不該對歲月流逝産生焦慮,就如那桑榆上的晚霞,不也是照亮整個天空嗎。
白居易百般消極自己不再年輕,劉禹錫安慰好友常人在這個年紀都是如此,不必過分擔憂,而且現在的我們依舊可以創造屬于晚年的燦爛生活,其中的樂觀和豁達心情,可見一斑。面對白居易的悲觀,劉禹錫的安慰和鼓勵非常真誠直白,透過他的詩句,仿佛看到他在對着好友,微微一笑,坦然地說到,我們還是從前那個少年。
4
這兩位才華橫溢的詩人在相識後就通過這樣唱和詩的方式,互訴心腸,互相扶持,晚年時二人還成了鄰居,更多了一起談天說地,互論詩作的機會,他們這樣的生活在劉禹錫去世後走到了終點,白居易心痛不已,為死去的好友寫下了緬懷詩作。
四海齊名白與劉,百年交分兩綢缪。
同貧同病退閑日,一死一生臨老頭。
杯酒英雄君與操,文章微婉我知丘。
賢豪雖殁精靈在,應共微之地下遊。
今日哭君吾道孤,寝門淚滿白髭須。
不知箭折弓何用,兼恐唇亡齒亦枯。
窅窅窮泉埋寶玉,駸駸落景挂桑榆。
夜台暮齒期非遠,但問前頭相見無。
——唐·白居易《哭劉尚書夢得二首》
白居易在詩中描寫了二人的友情,表達了他們都曾經經曆過貧困、貶谪、不公,相似的經曆和心情讓他們成為摯友,志趣相投。白居易一生深感驕傲與榮幸可以與劉禹錫齊名,并結為好友,但如今好友去世,白居易感到自己仿佛失去了最懂自己的人,實在是傷心且無奈。
這是白居易贈予劉禹錫的最後一首詩了,而這首詩無法等到劉禹錫的回贈了。他們相識于中年,雖然在此之前那些改變人生命運的風雨和挫折中,他們未曾相遇,也未一同走過,但是看過潮起潮落的二人,更明白自己本心,找到了讀得懂自己内心的知己,一個這般好友,抵得過百十個泛泛之交。
-作者-
珮安歌,一名熱愛文字和火鍋的正經少女。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