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我最喜歡讀的小說之一就是《三國演義》,劉關張桃園三結義、書生陸遜火燒連營七百裡和諸葛亮七擒孟獲等等都是脍炙人口的故事。在《三國演義》裡有這麼一個故事,劉備兵敗,不得已投靠曹操,兩個人青梅煮酒論英雄。
青梅煮酒雕像
“青梅煮酒論英雄”的過程咱們就不說了,在煮酒之前,曹操曾經和劉備說,為什麼要請他來,是因為“枝頭梅子青青”,想起有一年征讨張繡,士兵無水口渴難耐,曹操用鞭虛指前方說,不遠處有一片梅林,咱們去摘梅子解渴。結果士兵們口内生津,都不渴了。
曹操雕像
這就是成語“望梅止渴”的由來。咱們想想啊,就算是看到我寫的這段文字,想起了青梅,很多人也會分泌唾液,想起酸的東西,就像聞到了美味的食物一樣,人會流口水,你有沒有想過,這其中是什麼道理呢?
枝頭的青梅
人身上有很多感覺器官,比如說耳朵、嘴巴、眼睛、鼻子和皮膚等等,每時每刻,它們都在接觸外界的聲音、光線、氣味、冷、熱、疼痛等等刺激,與此同時呢,這些刺激也讓我們身體的各個部位有了反應。
人的嘴巴會有味覺
咱們人體上有不少比較簡單的反應。舉一個例子,對于一個正常人來說,如果手碰到了開水,很快會縮回去,再比如說,食物放進嘴裡,人馬上就會分泌唾液,這些反應不用經過大腦皮質的活動,人一生下來就有,這在生理學上叫作“無條件反射”。
無條件反射就算是嬰兒也有
對于正常的嬰兒來說,即使他們不會說話,手碰到開水也會縮回來,進食的時候也會分泌唾液。不過,還有一種反應相對高級一些,咱們還是舉個例子,如果第一次帶小寶寶去打針,他們不會害怕,因為他們沒有打過針,不知道打針疼。
第一次打針的寶寶不會害怕
但是,如果第二次、第三次去打針的時候,他們就會明白了,打針是疼的,就會哭鬧,會躲避醫生和護士。這種反應,需要一定條件才能形成,和上面提到的“無條件反射”相對應的,這種反應叫作“條件反射”。
條件反射
19世紀末期,俄國有一位著名的生理學家巴甫洛夫對這種現象進行了研究。他發現,每次給狗吃肉的時候,狗都會流口水,然後,他在每次給狗喂肉的時候,總是按下蜂鳴器,慢慢的,狗一聽到蜂鳴器響,就會流下口水。
巴甫洛夫和他的狗
巴甫洛夫發現,狗吃東西時分泌口水是非條件反射,而聽到蜂鳴器分泌口水是條件反射。條件反射要經過大腦皮層,而非條件反射一般隻經過大腦皮層以下的中樞,相對比較低級。條件反射是由于條件刺激引起的反射,而非條件反射是與生俱來、恒久不變的。
俄羅斯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獎的人就是巴甫洛夫
回到最開始的問題,因為很多人吃過青梅,知道青梅是酸的,所以在《三國演義》的故事裡,曹操提到青梅,吃過青梅的士兵就會口内生津,這就是條件反射的表現,當然,如果沒有吃過青梅的人,不知道青梅很酸,聽到曹操的話自然也不會有什麼反應。
青梅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