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是世界著名大學,是莘莘學子魂牽夢萦的殿堂。湖北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作為學校學風建設特色基地,“讀研深造”已成為一張名片,每年都有許多同學通過努力進入國内一流學府進行學習深造。截至目前,湖北師範大學生科院共有36名學子考上清華大學研究生。其中,2011年我校生科院一寝室三人同時被清華大學錄取;2013年清華大學生科院對外招收29人,我校生科院有11位同學被錄取,一時被傳為佳話。“清華現象”猶如一座豐碑,激勵着我校一屆又一屆學子。
當然,“清華現象”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它既離不開我校莘莘學子的刻苦努力,秉承湖北師大“誠、毅、勤、敏”的校訓,也離不開學校、老師們的辛勤栽培。
以科學的方案培養優秀人才
生科院副院長塗俊銘老師就人才培養和教學方面與我們分享了生科院的做法。
生科院具有專業的教學團隊,強大的師資力量。目前,生科院有專職教師45人,其中博士生28人,教授、副教授29人,研究生導師18人,教育部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1名,湖北名師1名,湖北省學科帶頭人和學術骨幹6人。不得不說,這是個大神雲集的團隊啊!近年來,以潘繼承教授為帶頭人的教學團隊獲批省級以上本科工程項目和教學研究項目20餘項。專業的老師對學生在知識彙聚方面起到了很好的引導作用。
生科院制定了科學合理的人才培養方案。生科院對在校學子的專業要求、學分要求非常高,這就要求同學們必須在學習方面花大量精力和時間。其次,生科院在課程設置上是厚基礎、寬口徑的。生科院的學生們除了學習專業知識還需要學習化學、物理等基礎知識,這就為學子們打下牢固的知識基礎。
生科院一直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堅持“以本為本”。在注重實驗素養養成、加強基因型實驗的前提下,生科院構建了“多元一體化”實踐育人體系。以加強學生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培養為核心,結合學生學習興趣和就業取向,因材施教,滿足學生個性化培養要求。生科院堅持着重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鼓勵學生多動手、多實驗,鼓勵學生多進實驗室。你想自主創業嗎?你是否腦海中總是飄過各種天馬行空的想法?生科院的大門一直為想創業并且具有各種奇思妙想的你而敞開。
生科院不僅具有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而且開設了國家級課程——生物學綜合實驗。在這裡,你可以提前進入科研研究室,或探索生命科學的奧妙;或在老師的帶領下在研究室觀摩學習;或一睹學長學姐們做實驗的風采。多種選擇,總有一種适合你。走進實驗室不僅能夠使你更好地掌握實驗技能,而且可以為你在考研面試環節助力。
近年來,生科院本科生承擔省級以上大學生創新訓練計劃項目20項;在第四屆湖北省高校大學生生物實驗技能競賽中獲獎24項。在2018年第八屆“華文杯”師範生教學技能大賽中,生命科學學院參賽選手獲得教學設計評比一等獎2項、二等獎2項和教學技能大賽三等獎4項。在2018全國大學生生命科學創新創業大賽中董烨平、方森、楊慶敏、劉歡、張馨爽等同學憑借“‘生物芯片’國産化——體外診斷免疫檢測與抗體評價服務”作品斬獲一等獎。
在書籍閱讀與選擇方面,學生具有很強的自主選擇性。生科院老師們也鼓勵學生們多看書,專業文獻、雜志期刊、經典名著......任你挑選。但是無論你讀什麼書,重要的都是形成閱讀的好習慣。同學們在大一大二時可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閱讀書目,但是在大三時老師們會引導學生們閱讀專業的期刊文獻,為考研打下良好的基礎。
每年開學季小萌新們的加入,為生科院這個溫暖的大家庭又增添一抹光亮的色彩。當然,小萌新們入學“待遇”不會差。開學一周後,生科院都會開展“名師講壇”活動,請每個專業權威的老師進行新生入學指導講座。這個專業是幹什麼的?未來就業前景怎麼樣?怎樣學好這個專業等一系列問題,老師們都會耐心解答,同時引導學生們對專業産生濃厚的興趣。
以優良之學風建生科之秀林
學風,是讀書之風,是治學之風,更是做人之風,是一所大學的氣質和靈魂。學風建設是高校永恒的主題,良好的學風熏陶着我們每一位師大學子。它既體現了學生們的學習态度和風格,也包含了師生們内蘊的思想與情操。學風作為學生學習的指明燈,它能讓學子們向更明确的方向前行。
關于學風建設,生科院輔導員張斌斌老師認為,學風是一種綜合體,主要由教風與學風組成。教風主要由老師引導,起到模範帶頭的作用;學風一方面有學生對學習任務的完成,另一方面還有學生的自學積極性。
身為大學生首先要樹立學生以學習為天性、學生的天職是學習的思想,任何工作或者活動都不能排在學習前面。教育部部長陳寶生在高校座談會上提到過“四個回歸”:回歸常識,回歸本分,回歸初心,回歸夢想。這正是我們首先要樹立的導向理念。其次要樹立讀研深造的理念,不定期召開考研交流大會、考研動員大會等,讓學生對考研目标更加明确。最後,生物學科是需要厚積薄發的,然而在以前中學的學習中都隻學習到了生物學的一些皮毛,并沒有紮實的基礎,因此學院對本科生的培養要求較高。在新生動員大會上,也加入了學風宣誓環節來引導同學們形成良好的學風。
堅持推行精細化管理。學院對學生幹部的選拔方面力求精練,對學習要求較高,在團學組織、學生工作中,學生幹部以及學生助理的培養和競選方面,同等條件下,會優先選擇成績拔尖的同學。
生科院擁有着獨特的教育載體。實行“本科生導師制”,在實驗室建設和人才培養方面,入學後分方向帶學生,帶隊老師有教授與博士,以研究生,以大四、大三、大二、大一為梯度,這也更能培養學生的興趣,引導學生科研能力的發展。學院每年開展各種活動,帶學生參加各種科研訓練,生命科學學科競賽等學術競賽,以及開展生科院美食節等有趣的活動,在開展活動的同時更好地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
今後,生科院将從三個方面加強學風建設。首先,要加強管理,始終倡導學習優先的理念。其次,樹立同輩榜樣,發揮“生科學子”、“風雲學子”、“學術科技之星”的榜樣作用,讓身邊人引導身邊人。最後,為學生學習創造良好條件,學院設有專門的考研自習室,并配備了空調、書架等,還安排了黨員和學生幹部每天定期值班,負責衛生清理,讓同學們更好地投入到學習中。
勤學如春起之苗,不見其增,日有所長。我們應始終銘記“誠、毅、勤、敏”的校訓,向考上清華研究生的學長學姐學習。
他們的故事
鐘夢嬌,生命科學學院2010級05班學生,2014年考上清華大學碩士研究生。現于清華大學生命學院研究青蒿素抗瘧機理。
或許是因為還沒有完全适應從高中生到大學生的這種身份上的轉變,大一剛剛入校那一年,她的成績非常差,基本上是班級裡的倒數。大一暑假時,她突然意識到自己的大學不應該就這樣渾渾噩噩地過下去,當時正好遇到了帶他們生化課的潘繼承老師。在潘老師的引導下,她下定決心提高自己的專業成績。經過一學期的努力,她的成績名列前茅。後來,她進入了潘繼承老師的實驗室,那時的她除了上課,基本上都泡在實驗室,一遇到問題就跑去問老師或者學長學姐,這也為她後來考上清華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這個經曆也讓她明白,隻要踏實地努力,全身心投入做一件事,就會有回報。正所謂:“一分耕耘一分收獲。”
畢業多年,她對生科院依然有着不一樣的感情。她說,生科院讓她學到很多東西,剛入大學甚至到現在,她都覺得,如果不是當年生科院的培養,她現在可能還在某個不知名的地方過着上班族的生活,而不是像現在一樣,讓她找到自己一直為之奮鬥的目标。
她說,在學習時,要做到專心,心無旁骛,要有破釜沉舟的魄力。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總結出屬于自己的一套學習方法。知識要學活,先真正地去理解它,再嘗試記住它,這樣你就會感到學習其實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例如學習生化,可以從框架上去學習,等到框架出來了再去添枝加葉,在總結出來的結構上去豐富它,然後它就變成自己的了。找到自己的方向,然後不遺餘力地去奮鬥,時間終會帶給你想要的答案。
李劍,生命科學學院2012級05班學生,2016年考入清華大學碩士研究生。現為清華大學碩士三年級學生,報名參加了湖北的四川選調生,準備去基層鍛煉自己。
畢業後回憶自己在湖北師大的學習和生活,他給自己分為了四個階段:大一做了班長,認真負責,兢兢業業;大二參加挑戰杯和科研立項,督促隊員天天早起背英語,把自己的學霸氣息感染到了身邊很多人;大三天天泡實驗室,被學弟學妹們稱作怪脾氣學長;大四忙着考研和升學,最終不負衆望考入清華。大學期間有着自己非常規律的作息時間,每天早上6點堅持起床,晚上10點準時睡覺,他說這也是他大學時期最值得稱道的事了。大學的時候一門心思地想讓自己變得優秀,有能力應對未來面臨的一切變局,當時的他固執地認為人與人之間的最大區别就是思維方式,是對這個世界的認識,所以大部分時間都在琢磨這個世界,從自然科學的角度去琢磨,從經濟學的角度出發,從人的角度去思考!
畢業已久,但每每想起在生科院學習的時光,依舊會感到無比的親切與懷念。老師們的平易近人,學長學姐們的和藹可親,同學們的親密無間,這些,這些都是他在生科院留下的美好記憶。生科院獨特的傳幫帶模式,讓他受到了很多學長學姐的指導,學會了作為一個生科人應有的責任與擔當,也讓他将這樣的精神傳遞給了許多學弟學妹們。
他用“初生牛犢不怕虎”來形容在湖北師大求學期間的自己,覺得别人行的他能行,别人不行的他也能行。後來來到清華後,發現很多考上清華的人都有一種舍我其誰過的魄力和非清華不上的氣概,他覺得這是不斷自我超越的前提。
大一的時候決定考研,并開始着手準備。他認為準備是很重要的,這裡的準備不是指具體地去複習真題或者知識點,而是指思想和能力上的準備。因為英語不能快速提升,所以從大一開始準備英語;大二開始通過看英文專業教材的方式來提升英語閱讀和專業知識;大三開始泡實驗室培養科研素養;大四也制定了詳細的複習計劃,具體到每個月和每個星期的學習任務,他認為大學對考研做的最好的準備就是他按照一個科學家應該具備的素養作為自己的培養方案,并且在最後取得了成功。
面對未知的生活,他總能積極樂觀地去面對。生活中充滿了不确定,但有一點是可以确定的,那就是隻要做事就會遇到困難。有些人看不到困難,人雲亦雲,有些人隻看見了困難而沒有看到希望,就被困難吓退。他做事喜歡先看希望,再看困難,最後再找方法。他特别喜歡高中時候的語文老師經常說的一句話“隻要思想不滑坡,方法總比困難多!”
最後,他想送一句話給那些還沒找到自己的方向并以此為借口而停滞不前的人:“我不知道自己以後會幹什麼,但我總覺得未來有一件對于我來說非常了不起的事等着我去做,為此我要做好充分的準備,讓自己具備應對一切的能力!”
來源:湖北師範大學 策劃人:鄢悅 文字:黃丹丹 吳雅新 柳思慧 圖片:胡文君 高潔 (部分圖片由生科院提供) 美編:吳雅新 責編:唐秀庚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