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高考語文文言文虛詞總結

高考語文文言文虛詞總結

教育 更新时间:2024-12-24 01:29:24

虛詞在高考考察中,不會單獨設題。通常是融合到斷句題和翻譯題之中。在文本裡面也有涉及作為隐形考察。考綱要求是考察常見的文言虛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常見的文言虛詞”就是指複習知識清單裡面的常見的18個文言虛詞,掌握這18個文言虛詞是翻譯文言文的基礎

高考語文文言文虛詞總結(文言文四個常見虛詞和副詞)1

文言文常見虛詞的考點主要從關注高頻率出現的虛詞和常見副詞兩方面去複習。

一、文言文常用虛詞的翻譯。一般指在翻譯中被設置為得分點,出現的頻率很高的虛詞,也是文言文中必不可少的虛詞。主要包括“以”、“其”、“因”、“乃”四個。

【以】

1、作實詞講時是動詞,譯為“認為、以為”。

臣以王吏之攻宋也,為與此同類。《公輸》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鄒忌諷齊王納谏》

2、作虛詞講時可以解釋為“用”、“來”“把”、“根據”、“憑借”、“因為”等。

夫夷以近,則遊者衆。(《遊褒禅山記》) ——平坦而又近的地方,前來遊覽的人便多。 

忽魂悸以魄動,怳驚起而長嗟。(《夢遊天姥吟留别》) ——(我)心驚膽顫,神志恍惚,一驚而起,不禁長聲歎息。

君臣固守,以窺周室。《過秦論》--君臣固守疆土,暗中窺探動周王朝的虛實。

為秦人積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趨于亡(《六國論》)

請立太子為王,以絕秦望。(《廉頗蔺相如列傳》) ——就請容許我們擁立太子為趙王,以打消秦國要挾的念頭。

當求數頃之田,于伊、颍之上,以待餘年,教吾子與汝子(《祭十二郎文》)——打算回到故鄉去,在伊水、颍水旁邊買幾頃田,打發我剩餘的歲月。教育我的兒子和你的兒子。

為秦人積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趨于亡(《六國論》)----卻被秦國積久的威勢所脅迫,天天割地,月月割地,以至于走向滅亡。

不賂者以賂者喪。(《六國論》)——不賄賂秦國的國家因為有賄賂秦國的國家而滅亡。 

所謂華山洞者,以其乃華山之陽名之也(《遊褒禅山記》) ——人們所說的華山洞,因為它在華山南面而這樣命名。

古人……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遊褒禅山記》--古人觀察天地…往往有心得,因為古人思考探究得非常深刻、周密的緣故。

諸侯以公子賢,多客,不敢加兵謀魏十餘年。(《信陵君竊符救趙》) ——各諸侯因為公子賢能,賓客多,有十多年都不敢出兵謀取魏國。

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陶淵明《歸去來辭》) ——樹木欣欣向榮,泉水緩緩流動。

高考語文文言文虛詞總結(文言文四個常見虛詞和副詞)2

【其】

考察較多的是指示代詞“那”、“那些”“他”“他的”;表示推測“大概”;表示反問“難道”;表示期許“可要”、“一定”“還是”等義項

臣從其計,大王亦幸赦臣。(《廉頗蔺相如列傳》) ----我按照他的辦法去做,(果然)大王恩赦了我的罪。

餘嘉其能行古道。(《師說》)--我贊揚他能遵循古代傳下來的從師風尚。

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有了難題不向老師學習,那些成為難題的,就永遠不能解決了。

寡人欲以五百裡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許寡人!(其:可要) ----我想用方圓五百裡的土地交換安陵,安陵君你一定要答應我!”

攻之不克,圍之不繼,吾其還也。(《燭之武退秦師》) ----攻又攻不下來,圍又圍不下去,我們還是回去吧。

聖人之所以為聖,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于此乎?(《師說》)----聖人之所以成為聖人,愚人之所以成為愚人,大概都是由于這個原因而引起的吧?

盡吾志也而不能至者 ,可以無悔矣 ,其孰能譏之乎?(《遊褒禅山記》)----盡了自己的主觀努力而未能達到,便可以無所悔恨,這難道誰還能譏笑他嗎?

嗚呼!其信然邪?其夢邪?其傳之非其真邪?(《祭十二郎文》) ----唉!是真的這樣呢?還是在做夢呢?

高考語文文言文虛詞總結(文言文四個常見虛詞和副詞)3

【因】

主要考察的是“于是”、“趁機”、“通過”、“用來”“根據”等義項。

善戰者因其勢而利導之。(《孫膑列傳》)----善于打仗的人要順着戰争發展的形勢從而把它導向自己有利的一方發展。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過秦論》)----趁着有利的形勢和方便的條件,侵略諸侯各國,分割天下的土地。

踐華為城,因河為池。(賈誼《過秦論》)----依靠億大高的華山,對着深不可測的黃河,把這作為堅固的屏障。

不如因而厚遇之。(《鴻門宴》) ----不如趁這個機會厚厚地禮遇他。

請以劍舞,因擊沛公于坐。(《鴻門宴》) ----請求舞劍,并趁機在沛公的座位擊殺他。

因厚賂單于,答其善意。(《鴻門宴》) ----趁此送給單于很豐厚的禮物,來答謝他的好意。

廉頗聞之,肉袒負荊,因賓客至蔺相如門謝罪。(《廉頗蔺相如列傳》) --廉頗聽到了這些話,就赤膊背着荊條,通過賓客領着到蔺相如府上請罪。

項王即日因留沛公飲。(《鴻門宴》)----項羽當天就留下劉邦,和他一起飲酒。

高考語文文言文虛詞總結(文言文四個常見虛詞和副詞)4

【乃】

主要是“于是”、“才”、“竟然”等義項的辨析。

斷其喉,盡其肉,乃去。(《黔之驢》) --(老虎)咬斷了它的喉嚨,吃光了它的肉,才離開。

必以長安君為質,兵乃出。(《觸龍說趙太後》)--一定要用長安君來做人質,援兵才能派出

度我至軍中,公乃入。(《鴻門宴》)--估計我達到軍營中,您才進去。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師說》)--現在他們的見識反而趕不上這些人。 

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桃花源記》) --問現在是什麼朝代,(他們)竟然不知道有過漢朝。 

夫趙強而燕弱,而君幸于趙王,故燕王欲結于君。今君乃亡趙走燕。(《廉頗蔺相如列傳》)----趙國強而燕國弱,而您又受到趙王重用,所以燕王想和您交朋友。現在您卻是從趙國逃跑去投靠燕國。

高考語文文言文虛詞總結(文言文四個常見虛詞和副詞)5

二、積累文言虛詞的常見副詞。文言文中的常見副詞,在翻譯中出現的頻率很高,往往被設置為采分點。常見的副詞主要有:

1、表示時間。主要有“既、已、曾、嘗、向、初、曩、始、曙”等詞語。

相逢何必相識(《琵琶 行》);吾疑乎是(《捕蛇者說》);曩與吾祖居者”(《捕蛇者說》)。

2、表示程度詞。主要有“至、少、稍、略、愈、彌、更、最、絕、良、極、甚”等詞語。

①默然良久②絕類彌勒③至情言語

3、表示範圍。包括“悉、皆、鹹、俱、舉、畢、凡、唯、特、徒”等詞語

村中聞有此人,鹹來問訊----晉·陶淵明《桃花源記》

忽然撫尺一下,群響畢絕。----《口技》;畢恭畢敬(非常恭敬)

而彭祖乃今以久特聞----《莊子·逍遙遊》

4、表示語氣。包括“必、誠、信、固、果、不、弗、勿、毋、豈、未”等

例如:,表示委婉的測問。可譯為:莫非;也許;也許有。例如: “将軍豈有意乎”;又如:“荊卿豈無意哉”。

必,表示祈使。可譯為:一定要;必定要(必然;必定;必須,是表示決斷)。例如: ○《論語》:“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很明顯,這裡用“必”是輔助後半句對前半句的說明)又如:必因(一定;定然);必敗(一定敗);必昌(一定光耀);必竟(肯定;一定)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

毋,本義就表示禁止。可譯為:莫、勿、不要。例如:“毋吾以也”; “毋從俱死”。又如:毋或(不可);毋多(不作他計);毋己(不得,不能);毋違(不得違誤);毋令逃逸;毋自欺。

5、表示頻率。如“屢、數、辄、每、頻、累、複、更”等。

每責一頭,辄傾數家之産。 (常常)

大将軍奇其才,累召不應。 (多次)

行人但雲點行頻。 (頻繁)

餘亟(qi)歎其技之妙。 (多次)

6、表示共同。如“共、同、、凡、并、相”等。

《陳涉世家》:陳勝佐之,并殺兩尉。 ( “并”:“一共”)

《過秦論》:山東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并:一起)

《項脊軒志》:凡再變。(總共)

高考語文文言文虛詞總結(文言文四個常見虛詞和副詞)6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