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身朝陽産業 營收增長4倍多——沿着的足迹之格林美武漢低碳産業園
變廢為寶、循環利用是朝陽産業,使垃圾資源化,這是化腐朽為神奇,既是科學,也是藝術,希望企業再接再厲。
——2013年7月22日考察格林美武漢分公司時指出
格林美城市礦山博物館裡陳列了364台不同年代的廢舊電視機及廢舊汽車。長江日報記者許魏巍 攝
在格林美武漢低碳産業園的城市礦山博物館裡,一條特殊“山脈”引人注目。它由364台不同年代的廢舊電視機組成,寓意着人類報廢的電子廢棄物足以堆成一座喜馬拉雅山。
2013年7月22日,在這裡考察時指出,變廢為寶、循環利用是朝陽産業,使垃圾資源化,這是化腐朽為神奇,既是科學,也是藝術,希望企業再接再厲。
2022年7月14日,長江日報全媒體報道團隊走進格林美武漢低碳産業園,看到這裡已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9年間,格林美營業收入從34.86億元到193.01億元,增長4.5倍多;淨資産從23.38億元到142.28億元,增長5倍;廢物回收處理量從40萬噸到500萬噸,增長11.5倍……循環産業園區從3個發展到16個,覆蓋全國11個省市,與近5億中國人口建立了廢物回收處理合作關系,綠色技術輸出到印度尼西亞、韓國、南非等國家……
電子廢棄物和動力電池回收處置量超過全國報廢總量的10%,産值從約30億元壯大到現在的200億元,循環産業基地從當年的3個發展到現在的16個……格林美交出的這份成績單,是對“朝陽産業”的最好诠釋。
與近5億中國人口建立廢物回收合作關系
綠色技術輸出到海外市場
格林美小車破拆區。長江日報記者許魏巍 攝
将廢舊火車車廂改造成訪客中心,回收雙層巴士作為員工通道……格林美武漢低碳産業園打造出的“廢物藝術主題公園”令長江日報記者連連稱奇。
“資源有限,循環無限。”這句話被印在每一名格林美員工的工牌上。
“當時,走進電子廢棄物綠色處理車間,稱贊格林美‘使垃圾資源化,化腐朽為神奇’,鼓勵我們做大做強。”回憶起9年前走進園區考察的情景,格林美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許開華至今記憶猶新,“的囑托是永遠的東風、永恒的激情、永久的動力!”
“2013年,武漢園區占地面積不足百畝,僅有電子廢棄物回收拆解和塑木型材制造兩個車間。”武漢格林循環電子廢棄物處置有限公司總經理李志介紹,曆經9年發展壯大,武漢園區面積目前已拓展到660多畝,不僅新增了報廢汽車回收拆解、廢舊電池回收利用等車間,還組建了綠色産業創新研究院。
2020年9月,格林美以武漢為總部,組建城市礦山産業集團。報廢汽車年處理能力達55萬輛,城市廢物打包年處理能力達400萬噸。
2020年11月,格林美整合旗下動力電池回收利用業務,成立武漢動力電池再生技術有限公司,形成覆蓋珠三角、長三角、華中地區、京津冀的動力電池大回收體系,并布局韓國、印度尼西亞、歐洲等海外市場。
從回收鎳钴資源和家用電池起步,到回收電子廢棄物、報廢汽車,再到邁進新能源“賽道”,發展動力電池材料制造與廢舊電池回收産業……與近5億中國人口建立廢物回收合作關系,格林美實現了“裂變式”發展。
“放眼‘十四五’,我們的目标是再造一個格林美。”許開華信心滿滿地說。
研發的動力電池材料
進駐世界頭部動力電池企業核心供應鍊
格林美員工在動力電池包拆解線上作業。長江日報記者許魏巍 攝
在電子廢棄物綠色處理車間,一台台廢舊家電被回收拆解,自動分揀成銅、鐵、鋁、塑料等原材料。
“當時在這裡仔細察看廢舊電視機拆解過程,與操作人員親切交談。”格林美(武漢)城市礦山産業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王守榮對當時的情景曆曆在目。
9年過去,這條拆解線繁忙依舊,不同的是格林美推動産業叠代升級的步伐一直未停止。從最初回收拆解、賣原料的循環端到拿下核心技術推動新能源材料生産的制造端,其産業發展持續“往深做透”。
目前,格林美形成了廢舊電池回收與電池材料制造、電子廢棄物循環利用與高值化利用、報廢汽車回收處理與整體資源化、钴鎳鎢回收與硬質合金制造、廢渣廢泥廢水治理等五大循環産業鍊。
“循環發展是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在新能源領域,‘循環’要往再生利用上下狠功夫。”格林美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武漢動力電池再生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宇平介紹,經多年重金創新投入和科技攻關,格林美構建起“動力電池回收—原料再制造—材料再制造—動力電池再制造—再使用—梯級利用—報廢”新能源全生命周期價值鍊體系,實現了新能源汽車産業鍊從“綠色”到“綠色”的全生命周期模式。
經過格林美回收處理的“退役”動力電池可以煥發新生命,廣泛運用于商業儲能、電動自行車、移動電源車、智慧路燈、通信基站等不同場景中,實現動力電池的梯級循環利用。
格林美成功開發高性能三元前驅體材料制備技術,建成了世界上最完整的锂離子電池原料與材料制造體系,年産能達23萬噸,進駐世界頭部動力電池企業核心供應鍊。
2016年至2021年,格林美生産的三元前驅體材料裝配了世界市場15%的三元電池新能源汽車,市場占有率穩居全球第二。
今年,格林美成功突破了“濃度梯度超高鎳核殼三元前驅體材料”核心技術,其形成的一種新能源材料能有效提升電池的循環壽命和安全性。
當年追逐綠色夢想的大學畢業生
已成長為企業青年管理骨幹
格林美電冰箱、空調拆解線。長江日報記者許魏巍 攝
“9年前,考察時還翻看了企業的專利手冊,詢問了格林美的廢棄物處置技術在世界範圍内處在什麼水平。”許開華記得,自己當時的回答是,格林美在行業内擁有世界先進水平,與任何國家相比都不落後。
在格林美城市礦山博物館的榮譽牆上,兩本“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榮譽證書被放在醒目位置。
2010年和2018年,格林美的“廢棄钴鎳材料的循環再造關鍵技術及産業化應用”和“電子廢棄物綠色循環關鍵技術及産業化”項目分别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今年6月28日,在湖北武漢考察時強調:“科技創新,一靠投入,二靠人才。”
許開華說,這極大地鼓舞了格林美堅定不移走多年來堅持的“加大投入”和“重視人才”的科技創新路徑,将“創新光榮、創新偉大、創新有尊嚴”的精神融入血液。
2013年以來,格林美持續加大研發投入,将企業淨利潤的九成用于技術研發,累計投入的研發資金達39.06億元,其中2021年研發投入達9.96億元,投入規模是2013年的10倍。
這幾年,格林美培養了一批青年骨幹。2013年,考察格林美時,張世慶還是一名剛進企業實習了21天的大學畢業生。如今,他已成長為江西格林循環再生塑料制造一部總裁。
“來到車間和我們親切交談。我當時回答說,我們能吃苦,要好好幹。這份巨大的鼓舞一直伴随着我,是我追逐綠色夢想、為循環産業不懈奮鬥的動力!”張世慶說。
2017年,格林美實施領軍人才與創新人物培育計劃,每年投入1000多萬元,重獎領軍人才和創新人物。目前,企業正在實施三個“千名”人才培養計劃,即3年内培養千名高層次人才、千名青年骨幹、千名産業工匠,不斷夯實企業核心競争力。
采訪當日,武漢園區正在舉行2022屆新入職員工培訓大會,200餘名新入職的員工中有70名碩士、11名博士。他們即将正式入職格林美,投身綠色循環産業發展。
【親曆者說】
格林美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許開華:
聚力新賽道,把循環産業做大做強
對格林美來說,2013年7月22日是一個永遠難忘的日子。
當日上午,來到格林美武漢分公司,走進電子廢棄物綠色處理車間考察。稱贊格林美“使垃圾資源化,化腐朽為神奇”,鼓勵企業做大做強,給我們指明了方向,更加堅定了格林美發展綠色循環産業的信心。
的殷殷囑托讓人心潮澎湃。目前,格林美的循環産業實現了“裂變式”增長。
武漢不僅是英雄的城市,也是一座綠色的城市。動力電池回收是新能源的下一個風口,這個風口就在武漢。格林美以武漢為總部,投資建設全球技術領先、規模最大的動力電池再生技術公司,形成覆蓋珠三角、長三角、華中地區、京津冀的動力電池大回收體系。
創新無止境,奮鬥不止步。這幾年,我們啃硬骨頭,闖無人區,攻克了“退役”動力電池回收梯級利用及新能源動力電池材料再制造技術,構建起新能源全生命周期價值鍊,實現了新能源汽車産業鍊從“綠色”到“綠色”循環。
未來,我們将聚力新賽道,堅定不移地走“雙碳”之路,把循環産業做大做強。
【青馬學者說】
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
武漢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碩士研究生劉雨露。長江日報記者許魏巍 攝
此次采訪讓我真切地體會到什麼是“資源有限,循環無限”。循環經濟作為一種以資源高效循環利用為核心、契合可持續發展理念的經濟增長模式,勢必在我國“碳達峰”“碳中和”進程中發揮重要作用。
作為最早一批擁有動力電池回收技術的上市公司之一,格林美堅持變廢為寶、循環利用,助推垃圾資源化,以綠色低碳技術創新的生動實踐诠釋了企業的責任與擔當,也展示了循環經濟之下化腐朽為神奇的科學與藝術魅力。
我期待未來能有更多企業參與到循環經濟的建設與發展中來,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走出一條生産發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
——武漢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碩士研究生劉雨露
【大學生黨員感言】
為建設美麗中國貢獻青春力量
湖北工業大學職業技術師範學院學生劉昕玥。長江日報記者許魏巍 攝
通過本次參觀,我了解到變廢為寶與科學和藝術其實沒有距離,垃圾更是放錯位置的資源。
格林美踐行囑托,在做綠色發展的擔當者、低碳時代的領航者、新能源産業的核心者的征程上不斷奮進,實現“裂變式”增長,離不開對可持續發展的深刻認識,也離不開堅持不懈的奮鬥與創新。
我們青年人要努力踐行新發展理念,不斷增強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意識,将綠色環保理念融入到日常生活中,為建設美麗中國貢獻青春力量。
——湖北工業大學職業技術師範學院學生劉昕玥
(長江日報記者譚德磊 鐘磬如 胡雪璇 實習記者餘睿 通訊員杜豔竹 劉美玲)
【編輯:張靖】
更多精彩内容,請在各大應用市場下載“大武漢”客戶端。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