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大仙靈簽第29簽:張翰思鲈
簽詩文
鲈魚作脍菊花黃 美酒盈樽近晚涼
泛棹正當潮上候 這般往景樂無央
典故注解:張翰,字季鷹,生卒年不詳,吳郡吳縣(今江蘇蘇州市)人,西晉文學家,三國時期吳國大鴻胪張俨之子。
《晉書·卷九二·列傳第六十二文苑傳·張翰傳》記載,張翰有清才,善屬文。當時“竹林七賢”之一阮籍(210~263年),官至步兵校尉,世稱“阮步兵”,以狂放不羁著稱。而張翰也因為性格放縱不拘,因而被當時人稱為“江東步兵”。
張翰的老家位于蘇州吳江莘塔的楓裡橋,莼菜羹和鲈魚是那裡獨特的兩道名菜,味道鮮美,至今都受人喜愛。
清 倪耘《鲈魚新筍圖》
莼鲈之思,是一個表達思鄉之情的成語,其典故出自南朝 宋 劉義慶 所著《世說新語·識鑒》:
“ 張季鷹 ( 張翰 )辟 齊王 東掾,在 洛 ,見秋風起,因思 吳中 菰菜羹、鲈魚脍,曰:‘人生貴得适意爾,何能羁宦數千裡以要名爵?’遂命駕便歸。”
齊王司馬冏為了借用張翰的名聲,聘用他為司馬府的東曹掾,官不大,管着一些監察百官的事務,年俸四百石。幾年下來,張翰覺得自己才學無法施展,同時對齊王司馬冏的所作所為大失所望,于是就借莼鲈之思,向齊王辭官,回到家鄉後不久,齊王司馬冏因謀反在八王之亂中身首異處,他手下的人紛紛受到牽連,有些人還丢掉了性命。大家談論起來都覺得張翰肯定是料得先機,才回鄉避禍的。由此而産生了“莼鲈之思”的典故,喻意思鄉歸隐。
▲張大千《張翰秋思圖》
張翰回江東後有人問他:“卿乃可縱适一時,獨不為身後名邪?”張翰回答:“使我有身後名,不如即時一杯酒。”當時的人因其曠達而看重他。張翰非常孝順,其母過世,過分悲傷以至于超出常禮,五十七歲去世。
曆史上有許多名人都對張翰作出了很高的評價。如唐代詩仙李白詩:“張翰黃華句,風流五百年。誰人今繼作,夫子世稱賢。再動遊吳棹,還浮入海船。春光白門柳,霞色赤城天。去國難為别,思歸各未旋。空馀賈生淚,相顧共凄然。”
歐陽詢 《張翰思鲈貼》
歐陽詢 “天下第七行書”即《張翰思鲈帖》,亦稱《季鷹帖》,行楷書,無款。紙本,縱25.2厘米,橫33厘米。是歐陽詢為張翰寫的小傳,屬于行楷,共十行,每行九至十一字。屬于原《史事帖》的一部分,是歐陽詢僅存的四件墨迹之一。現藏于台北故宮博物院。此帖為唐人鈎填本,筆墨厚重,鋒棱稍差。 字體修長嚴謹,筆力剛勁挺拔,風格平正中見險峻之勢,是歐書中的精品。
北宋蘇轼有詩贊曰:“浮世功名食與眠,季鷹真得水中仙。不須更說知幾早,直為鲈魚也自賢。”
南宋辛棄疾也有詞曰:“休說鲈魚堪脍,盡西風,季鷹歸未?”
北宋時,吳江知縣王辟修建三高祠,将西晉張翰、春狄範蠡、唐代陸龜蒙并稱吳江三高,每年春秋祭祀。
此簽以張翰被齊王召為大司馬,當時政局紛亂,張翰不欲卷入政治旋渦,于是,托辭秋風起,思念故鄉的鲈魚、菊花,辭官歸故裡為典故。
此簽喻義:鲈魚作脍,脍就是魚生,有黃菊、美酒相伴,在秋高氣爽的黃昏,泛舟在漲潮的湖上,試想一想,這樣的良辰美景賞心樂事,還有什麼憂愁。
仙人提示求得此靈簽,知足者求得,一定有很愉快的日子,凡事平穩無礙,是安樂也,此簽亦拟上吉。
黃大仙靈簽第29簽:仙機
名可望。人發财。婚姻合。行人回。
問六甲。必男胎。蠶與畜。美利來。
宅平穩。病無災。謀望事。任取栽。
黃大仙靈簽第29簽:釋義
流年:雖無大富大貴,勝在平安,尤其秋後更佳。
事業:進可攻、退可守,但求心之所安。
财富:在您不太刻意去追求時,它悄悄來了。
自身:大緻平穩,即使有什麽事,立秋後也可解決。
家庭:一家人樂也融融,年尾有添丁之喜。
姻緣:蜜運很好,感情進展有可喜的突破。
移居:用團聚為理由,會較容易取得移民權。
名譽:自然而來,不怕您不要,隻怕您推不了。
健康:保持心境開朗,注意消化系統保養。
友誼:在這一年中,有很多次與遠方親朋歡聚的機會。
風水:靈簽暗示丁财兩字穩。
遺失:尋之得原物。
自身:交秋亦平安。
天時:交秋更可喜。
出行:一路都順利。
抽簽算命是中國的民間習俗,是占蔔文化,在中華文化史上可以說是源遠流長。黃大仙是指即晉代道士黃初平, 是道教信仰中著名的神仙,浙江金華人。黃初平十五歲時,被道士帶到金華山石室中,修學道法。 而黃大仙靈簽中,每一簽都是一個典故,可以從中得到人生的啟迪。
圖片來源網絡,有侵權必删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