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味精超過多少度有毒

味精超過多少度有毒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1-26 14:58:44

人能感知到的味覺有酸、甜、苦、鹹、鮮五種,而味精就是一種常見的呈鮮味食物。

很多家庭都時常備有味精,但網上關于味精的說法可是沸沸揚揚。

“味精吃多了,會損害人體健康”

“味精,加熱後會緻癌”

“味精,每道菜放上點,方便又美味”

那麼,味精吃多了有沒有危害?味精加熱後會不會緻癌?雞精和味精有什麼不同?烹饪菜肴時哪些菜不用加味精?今天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味精超過多少度有毒(味精加熱後會緻癌)1

味精吃多了,對身體有害?

味精是用澱粉、玉米、糖蜜等碳水化合物作為原料,經微生物發酵後精制而成的一種調味品,其主要成分是含有一個結晶水的谷氨酸鹽,即谷氨酸一鈉(多稱為谷氨酸鈉)。

谷氨酸存在于很多食物中,它也是構成人體組織的一種非必需氨基酸,從這個角度來看,作為谷氨酸鹽的味精不會對人體構成危害。

而且,按照聯合國糧農組織和世界衛生組織食品添加劑聯合專家委員會(JECFA)的評估,味精的每日允許攝入量(ADI)也不需要限定。

所以,味精是一種安全的調味品,但并不意味味精可以多吃。

味精超過多少度有毒(味精加熱後會緻癌)2

味精

相關的動物研究表明,當味精進入消化系統後,會進入嘌呤代謝通路,在磷酸腺苷脫氫酶的作用下生成肌苷酸,并最終轉化為尿酸,進而增進食欲,導緻熱量攝入顯著上升,從而誘導發生肥胖和代謝綜合征。可見,味精吃多了也可能有風險。

另外,太愛吃“鮮”,過于強調口味的鮮美,有可能容易養成不好的膳食習慣,而且,嚴重可能會對兒童等特殊人群産生口味挑剔等不利影響。

味精超過多少度有毒(味精加熱後會緻癌)3

味精加熱後會緻癌?

按照我國食品安全國家标準,味精可以分為三種,即味精(谷氨酸鈉含量99%以上)、加鹽味精(添加了精制鹽的味精)和增鮮味精(添加了呈味核苷酸二鈉的味精)。

味精超過多少度有毒(味精加熱後會緻癌)4

無論哪種味精,在較高溫度下(如超過120℃)長時間受熱,谷氨酸鈉都會發生分子内脫水轉化成焦谷氨酸鈉。但這隻會帶來鮮味不斷喪失的弊端,并不會對健康産生負面影響。

這是因為,焦谷氨酸鈉也叫吡咯烷酮羧酸鈉,它具有良好的保濕性,無毒、無刺激,可以作為人類皮膚的保濕因子被應用于化妝品中。

所以,在日常的烹饪條件下,味精加熱後本身并不會産生緻癌物,考慮到高溫使得鮮味喪失,盡量在烹饪結束、出鍋前來添加味精比較好。

味精超過多少度有毒(味精加熱後會緻癌)5

味精和雞精有啥區别?

常見的味精成分比較單一,主要是谷氨酸鈉。

而雞精是以谷氨酸鈉(味精)、食鹽和呈味核苷酸二鈉(5’肌苷酸二鈉和5’鳥苷酸二鈉,即I G)為基本原料,再添加雞肉粉或其濃縮提取物等,有些雞精還會加香辛料、食用香料。

可以說,雞精是加了味精的一種調味品,兼具一些雞肉風味,因而在風味上顯得更多元些。

由于鮮味成分之間會産生一些協同作用,如味精、呈味核苷酸二鈉和食鹽在一起會發生協同作用,使鮮味大大提升。所以,雞精的呈鮮效果會大大好于味精。

味精超過多少度有毒(味精加熱後會緻癌)6

雞精

另外,由于味精的阈值(即人們感受到鮮味的最小值)比較低,大約為 0.3 mg/mL,也就是說一杯水(約200 mL)裡隻要加0.06 g的味精基本就能嘗出鮮味來,所以,生活中使用味精調味時,不必擔心鮮味不夠用量過大。

味精超過多少度有毒(味精加熱後會緻癌)7

制作哪些菜不用加味精?

食物能呈現出鮮味,主要是鮮味成分(包括有機酸類、核苷酸類、遊離氨基酸及其鹽類等)在起作用。而很多食材天然富含鮮味成分,所以,在烹饪這些食材時往往不需要加味精。

  • 貝類、蝦蟹等海鮮類

它們本身含有琥珀酸及其鈉鹽等有機酸類的鮮味成分,在烹饪時不需要額外加味精。

  • 肉類

在制作肉類等菜肴時,由于肉類的蛋白質含量比較豐富,烹饪時蛋白質受熱發生降解,會産生大量遊離氨基酸,再加上肉類富含的一些核苷酸(如肌苷酸)類鮮味成分,也不用額外加味精。

  • 香菇等食用菌類

而制作香菇等食用菌類菜肴時,由于食用菌大多富含遊離氨基酸和核苷酸(如鳥苷酸)類鮮味成分,同樣不需要額外加味精。

味精超過多少度有毒(味精加熱後會緻癌)8

  • 酸味菜肴

由于味精在低pH值下(如pH小于4)會喪失鮮味,不宜加味精。而味精在較高pH值下(如pH大于8)還會轉化成谷氨酸二鈉,同樣會喪失鮮味,所以,在制作酸味菜肴時,也不适合加味精。

綜上,味精是常見的呈鮮味調味品,它具有很好的安全性。味精在高溫受熱後不會對健康産生危害,但會喪失呈鮮作用。

所以,烹饪菜肴時如需使用味精,可選擇出鍋前添加。

來源:中國科普微信公衆号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