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joyce女裝

joyce女裝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6-26 06:34:13

Joyce為香港時尚的黃金時代奏響了終曲。

據時尚商業快訊,位于香港中環的精品買手店Joyce即将關閉,這家開業于1990年代的精品買手點日前宣布将于9月14日離開所在的新世界大廈。

與近期永久關閉或退出香港的買手店不同,Joyce在關閉中環旗艦店後将在今年9月于金鐘太古廣場開設新旗艦店。值得一提的是,Joyce在太古廣場也擁有分店,并在2001年進行了大規模擴建,為Joyce集團在香港最大的分店。

然而盡管生意還在繼續,在兩年前的退市風波和市場環境沖擊下,Joyce終究沒能保住中環店,将其二十餘年的傳奇續寫。

目前,該中環店正在以“Finale(終曲)”為主題進行最後一次櫥窗陳設,向品牌創始人、親友及多年來的商業夥伴緻敬。

Joyce通過官方Instagram宣布了這一消息,并回顧了世紀初至今Joyce的代表性時刻,其中不乏與Chanel、Raf Simons等品牌合作的櫥窗展示,與張曼玉、夏永康等摯友的派對瞬間以及《JOYCE》雜志内頁。《JOYCE》創辦于1986年,是全球首個由買手店主導的時尚評論刊物,代表了Joyce以及香港時尚産業的國際影響力。

Joyce通過社交媒體回顧了世紀初至今的代表性時刻

joyce女裝(一代人的時裝啟蒙)1

Joyce由香港望族永安郭氏家族第四代繼承人馬郭志清Joyce Ma和丈夫馬景華于1970年創立,并以馬郭志清的英文名命名。馬郭志清被稱為“Asian fashion guru”即亞洲時尚大師,她以個性化的品味率先從歐洲市場引進了一批輕松有趣的設計師和奢侈單品,與當時其他香港時裝店銷售的法國品牌形成鮮明區别。

在香港中環文華酒店開設首店時,創始人親自前往巴黎和米蘭扣門,排除萬難将Yohji Yamamoto、Comme des Garçons及Issey Miyake等品牌帶到香港。1990年代初,Joyce Ma還曾于嘉軒廣場中心開出占地過千平米的整合式零售和藝術空間,開創了如今新零售的先河。

即将關閉的Joyce旗艦店則是在1990年代中期遷址于新世界大廈,數十年來仍然是香港時尚愛好者的集合地。由于創始人與多位國際知名設計師交情甚好,2007年該店重新裝修開幕時,罕有出鏡的日本設計師山本耀司還攜母親到場支持。

可以說,Joyce中環店是香港時尚産業繁榮曆史的見證者。

在經營方面,Joyce實行的是百貨與代理合作結合的買手店形式,采用一種買斷經營的模式,派專業買手每年在全球搜羅設計師産品,在店鋪中進行分類、整理後出售。在1990年,Joyce還率先提出了如今已大行其道的“特殊生活方式零售”的理念,推出包括JOYCE Beauty、JOYCE Living、JOYCE flower、JOYCE café等生活方式條線。

2000年,Joyce集團出售給香港會德豐有限公司。除時裝零售門店外,Joyce集團現擁有美妝、奧特萊斯和與意大利時尚公司Marni在香港的合資公司業務。

得益于中國内地市場奢侈時尚市場的快速發展以及購買渠道受限,Joyce這類港資買手店憑借着時尚中轉站的角色優勢實現了繁榮。2011年和2012年,Joyce的營運狀況達到巅峰,實現淨利潤分别為1.33億港元和1.51億港元。2015财年時Joyce店鋪數更是達到了52家。

但随着市場發生劇變,時尚行業正在經曆結構性的變革。互聯網彌合了信息差鴻溝,使得依靠信息差紅利建立生意的“中介機構”又将紅利回吐了出來。

2019年底,Joyce迎來退市風波。因扛不住連續四年虧損,Joyce載思集團獲大股東溢價約91.78%提出私有化,要約人悅寶國際有限公司就每股協議安排股份獲支付現金0.28港元,合計最高約1.23億港元。

在截至2019年9月30日的上半年内,Joyce收入同比大跌18.4%至3.38億港元,淨虧損則擴大1.26倍至5492.4萬港元,已是集團連續第四年虧損,據最後一次股東分紅已經過去四年。

Joyce于1990年在香港上市,早在1997年金融危機後Joyce集團便跌成1元以下的仙股。在私有化消息傳出之前,Joyce在港股市場的股價早已跌至無人問津。

Joyce關店的背後是諸多現實因素作用下的結果。不僅買手店模式遭受颠覆性挑戰,千禧年代後Gucci、Prada等時尚奢侈品牌相繼收回代理權,部分品牌如Comme des Garçons的經營權被更加年輕的港資買手店I.T搶去,都給Joyce帶來不少沖擊。

與此同時,Joyce自身的問題也在時代背景下顯得愈發顯著。分析人士指出,在出身名門、品味非凡的Joyce Ma帶領下,Joyce往往給人以高高在上的精英感,難以與新世代年輕消費者的價值觀産生聯系。

設計師山本耀司攜母親到場慶祝Joyce中環店重新開業

此外,Joyce在近些年來也陷入了買手店固有的泥潭,逐漸向消費者低頭,在選品和品牌構成上都失去了最初的前瞻性。

轉型挑戰下,Joyce位于中國内地的門店也走下了神壇。2021年上半年,開業于2010年的Joyce北京國貿旗艦店也搬至西城區金融街商業中心,失去了以往的高光。位于金融街購物中心連卡佛的JOYCE Trunk店中店,更多以街頭時尚和運動潮流品牌為主。

近年來,外國或港資設計師品牌集合店在中國的接連敗退已經引發市場的重視。

繼2017年關閉北京SKP門店後,意大利知名買手店10 Corso Como于2019年5月底結束上海門店的營業。Joyce母公司連卡佛載思集團旗下Lane Crawford連卡佛百貨也輝煌不再。

另一家本土化相對成功的港資買手店I.T在實體零售不景氣的環境下,正在通過電商業務救命。

據時尚商業快訊此前報道,I.T與騰訊智慧零售攜手打造“ITeSHOP商城”小程序去年銷售額同比增幅超過200%。不過在線上業務和線下業務明顯的基數懸殊之下,線上顯然無法彌補其實體店鋪的疲軟。

joyce女裝(一代人的時裝啟蒙)1

去年4月,I.T集團正式退市,徹底告别16年的上市生涯。據I.T集團此前發布公告,PE豪門CVC資本斥13.05億港元向小股東收購股份,在I.T集團持股為49.35%。退市前的最後一份半年報顯示,在截至2020年8月31日的6個月内,I.T集團總營業額大跌31.9%至27.35億港元,淨虧損擴大逾三倍至3.37億港元。

不過,這并不意味着買手店失去了生存空間。在經曆2019年一批老牌買手店的泡沫後,一些新興本土買手店品牌已成功擠入一線梯隊,Labelhood、棟梁、Hug、LMDS、SND等已經初步建立了市場權威。

他們背靠以上海時裝周為首的時裝産業鍊閉環,孵化并扶持新興設計師品牌,熱衷于搭建社交窗口,與消費者建立起良性的互動,從運營邏輯到消費者體驗上都逐步建立了獨特的本土優勢。

盡管承受着質疑和挑戰,面對增量可觀的年輕市場和小衆品牌的旺盛需求,與中國消費者淵源頗深的倫敦買手店Machine-A毅然決定于今年6月進駐中國,在上海靜安區餘姚路開設全球首家分店,向疫情後的國内買手店市場傳遞出堅定信心。

世上沒有不倒的霸業,應時而生的時尚産業尤是如此。買手店承載着一代代時裝人的夢想,一個Joyce謝幕,下一個更加年輕的篇章還會書寫。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