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知識

 > 課本奇異事件

課本奇異事件

知識 更新时间:2025-03-31 18:30:38

上學時期,語文課本裡沒少給我們介紹一些古代求學勵志的案例。譬如懸梁刺股的張敬,聞雞起舞的祖逖,又或是囊螢映雪的車胤和孫康。他們無不都是在艱苦條件下努力求學,最終改變命運之人。即便千百年過去,他們的精神對今人依然有着很好的“勸學”效果。

課本奇異事件(破解語文課本真相)1

而衆多“勸學”故事裡,最經典也最被國人熟知的自然是“鑿壁偷光”。主人公匡衡從小酷愛讀書,可惜祖上世代務農,家境貧苦。白天他隻得幫家裡幹農活,隻有晚上才有時間讀書。偏偏那個年代沒有電燈,而匡衡家又買不起蠟燭,晚上讀書顯然不太現實。

但匡衡并沒有放棄,他見到富裕的鄰居家裡晚上一片燈火通明,便偷偷鑿穿了兩家的隔牆,靠着那微弱的亮光讀盡詩書,最後竟成了西漢的宰相。

課本奇異事件(破解語文課本真相)2

語文課本裡,“鑿壁偷光”的故事講到這裡戛然而止。而我們也僅隻知道匡衡最後通過勤學苦讀改變了命運,“勸學”的效果也達到了。至于他成為宰相後的人生軌迹,無從所知。

而對于後面這個問題,即便去問語文老師,也不一定會告訴你。因為,匡衡求學的故事雖然勵志,可他之後的人生,卻充滿了悲劇和戲谑。後世對匡衡的評價,大家或許隻知道“鑿壁偷光”這個成語,殊不知,還有一句順口溜,即“小時偷光,長大斂财,老來盜土”。

這句話倒不難理解,即成為宰相後的匡衡成了一個斂财盜土的巨貪。而當年如此勵志的他是怎麼一步步走向堕落的,且聽筆者一一道來。

在西漢那個沒有科舉制的年代,人才選拔唯一的方式便是“選賢舉能”,即官員推薦後再進行考試,通過後順利進入仕途。雖然靠着勵志求學的美名,匡衡得到了地方官員的推薦,但他卻對考試很不在行。接連參加了9次考試,他才勉強考中丙科,後補錄為太原郡的文學卒史,是個不入流的文職小官。

不過,考試不行的匡衡對《詩經》的研究卻相當透徹,西漢無人能出其右。因此,匡衡雖隻是個文職小官,但獲得了不少經學家的推崇。同時,當年身為太子的漢元帝對《詩經》也很感興趣,對匡衡自然頗有好感。

後來漢元帝上位,匡衡自然得到重用。漢元帝十分喜歡匡衡對《詩經》的理解,而對于他治國的建議,幾乎全部采納。所以,匡衡才能短短幾年内,從文職小官晉升成了宰相。

 起初,匡衡還算是一個忠君愛國之人。經常勸誡漢元帝親賢臣,遠小人,在他的建議下,西漢政治生态一片清明。但随着權力的越來越大,匡衡也愈發變得膨脹起來。尤其在扳倒了權傾朝野的宦臣石顯後,朝野之下無人再可與他抗衡。權力腐蝕人心,匡衡也是在這一時期迅速走向堕落。

他先是設計陷害了為西漢消滅匈奴的忠臣陳湯,理由竟是陳湯沒有孝敬自己。底下官員見狀,為了保命,紛紛拿出巨财獻給他。而匡衡則照單全收,斂财無數,成了當時的第一貪官。

然而,即便這樣他還不滿足。晚年退休那會,漢元帝封他為安樂侯,還分封了31萬畝土地給他。但匡衡利用地圖的失誤,多侵占了4萬多畝國土。直到後來被人彈劾揭發,匡衡這才落馬被貶為庶人。

從一個勵志求學的少年,最後嬗變成了斂财盜土的巨貪,匡衡的一生無不充滿了遺憾和歎惋。而我們隻需知道他早年求學有多刻苦就夠了,而他腐朽的後半生,并不值得學習,老師不提也是理所當然。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知識资讯推荐

热门知識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