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鄉懷親、羁旅傷感、孤獨、書信、消息
鴻雁是大型候鳥,每年秋季南遷,常常引起遊子思鄉懷親之情和羁旅傷感。
例1:隋人薛道衡《人日思歸》:“入春才七日,離家已二年。人歸落雁後,思發在花前。”
早在花開之前,就起了歸家的念頭;但等到雁已北歸,人還沒有歸家。詩人在北朝做官時,出使南朝陳,寫下這思歸的詩句,含蓄而又婉轉。
例2:“夜聞歸雁生相思,病入新年感物華。”(歐陽修《戲答元稹》)
也有以鴻雁來指代書信。鴻雁傳書的典故大家比較熟悉,鴻雁 《漢書·蘇轼傳》載,匈奴單于欺騙漢使,稱蘇武已死,而漢使者故意說天子打獵時射下一隻北方飛來的鴻燕,腳上拴着帛書,是蘇武寫的。單于隻好放了蘇武。後來就用“鴻燕”、“雁書”、“雁足”、“魚雁”等指書信、音訊。
例1:晏殊《清平樂》:“紅箋小字,說盡平生意。鴻雁在雲魚在水,惆怅此情難寄。”
例2:李清照詞雲:“雁字回時,月滿西樓。”李清照另一首詞雲:“好把音書憑過雁,東萊不似蓬萊遠。”大雁在這裡是傳書的信使。
鴻雁作為傳送書信的使者在詩歌中的運用也就普遍了。
例1:“鴻雁幾時到,江湖秋水多。”(杜甫《天末懷李白》)
例2:“朔雁傳書絕,湘篁染淚多。”(李商隐《離思》)
栖于高枝,風餐露宿,
不食人間煙火,比喻高潔的人品。
古人以為蟬餐風飲露,是高潔的象征,所以古人常以蟬的高潔表現自己品行的高潔。《唐詩别裁》說:“詠蟬者每詠其聲,此獨尊其品格。”
由于蟬栖于高枝,餐風露宿,不食人間煙火,則其所喻之人品,自屬于清高一型。
例:駱賓王《在獄詠蟬》:“西陸蟬聲唱,南冠客思深。那堪玄鬓影,來對白頭吟。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沉。無人信高潔,誰為表予心。”
“‘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沉’兩句中字字說蟬,也無一字不在說自己。露重”、“風多”比喻環境的壓力,“飛難進”比喻政治不得意,“響易沉”比喻言論受壓制。蟬如此,人也如此,二者融為一體,寄托遙深。因為上書議政事,冒犯了武則天,被人誣陷下獄。賓王憤懑之極,在獄中寫下這首詩。
此外,蟬也常用來表達悲涼凄切,形容人生短暫,憐惜生命。
例1:宋人柳永《雨霖鈴》開篇是:“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息。”還未直接描寫别離,“凄凄慘慘戚戚”之感已充塞讀者心中,釀造了一種足以觸動離愁别緒的氣氛。
例2:“紅樹蟬聲滿夕陽,白頭相送倍相傷”(元稹《送盧戡詩》)“紅樹”、“蟬”、“夕陽”、“白頭”自然融為一體,落日相伴的“蟬”恰恰是白頭之人的真實寫照。加上離别之悲,是一種下降凝縮的力的運動。蟬的這一寄托,突出了詩人的主體感受,即天步悠長,人生如白馬過隙,倏忽即逝的悲劇意象,蟬的這種意象,詞微旨遠,妙不可言。
悲苦、哀怨、凄涼、鄉愁鄉思
杜鵑鳥俗稱布谷,又名子規、杜宇、子鵑。春夏季節,杜鵑徹夜不停啼鳴,啼聲清脆而短促,喚起人們多種情思。如果仔細端詳,杜鵑口腔上皮和舌部都為紅色,古人誤以為它啼得滿嘴流血,湊巧杜鵑高歌之時,正是杜鵑花盛開之際,人們見杜鵑花那樣鮮紅,便把這種顔色說成是杜鵑啼的血。正像唐代詩人成彥雄寫的“杜鵑花與鳥,怨豔兩何賒,疑是口中血,滴成枝上花。”中國古代有“望帝啼鵲”的神話傳說。望帝,是傳說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蜀王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讓位給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後魂化為鳥,暮春啼苦,至于口中流血,其聲哀怨凄悲,動人肺腑,名為杜鵑。于是古詩中的杜鵑也就成為凄涼、哀傷的象征了。
杜鵑在中國古典詩詞中常與悲苦之事聯系在一起。
例1:李白《聞王昌齡左遷龍标遙有此寄》:“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标過五溪。我寄愁心與明月,随風直到夜郎西。”
子規鳥即杜鵑鳥。起句寫即目之景,在蕭瑟悲涼的自然景物中寄寓離别感傷之情。三、四句以寄情明月的豐富想象,表達對友人的無限懷念與深切同情。
例2:李白《蜀道難》:“又聞子歸啼夜月,愁空山。”
例3:白居易《琵琶行》:“杜鵑啼血猿哀鳴。”
或惜春傷秋,或渲染離愁,
或寄托相思,或感傷時事。
燕子屬候鳥,随季節變化而遷徙,喜歡成雙成對,出入在人家屋内或屋檐下。因此為古人所青睐,經常出現在古詩詞中,或惜春傷秋,或渲染離愁,或寄托相思,或感傷時事,意象之盛,表情之豐,非其它物類所能及。
(1)表現春光的美好,傳達惜春之情。
相傳燕子于春天社日北來,秋天社日南歸,故很多詩人都把它當做春天的象征加以美化和歌頌。
(2)表現愛情的美好,傳達思念情人之切。
燕子素以雌雄颉颃,飛則相随,以此而成為愛情的象征。
例1:“思為雙飛燕,銜泥巢君屋。”
例2:“燕爾新婚,如兄如弟。”(《詩經•谷風》)
正是因為燕子的這種成雙成對,才引起了有情人寄情于燕、渴望比翼雙飛的思念。
(3)表現時事變遷,抒發昔盛今衰、人事代謝、亡國破家的感慨和悲憤。
燕子秋去春回,不忘舊巢,詩人抓住此特點,盡情宣洩心中的憤慨。
例1:劉禹錫的《烏衣巷》:“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例2:宴殊:“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浣溪沙》)
(4)書信,幽訴離情之苦。
唐代郭紹蘭于燕足系詩傳給其夫任宗。任宗離家行賈湖中,數年不歸,紹蘭作詩系于燕足。時任宗在荊州,燕忽泊其肩,見足系書,解視之,乃妻所寄,感泣而歸。其《寄夫》詩雲:“我婿去重湖,臨窗泣血書,殷勤憑燕翼,寄于薄情夫。”誰說“梁間燕子太無情。”(曹雪芹•《紅樓夢》),正是因為燕子的有情才促成了丈夫的回心轉意,夫妻相會。
(5)表現羁旅情愁,狀寫漂泊流浪之苦。
花鳥蟲魚,無不入文人筆下,飛禽走獸,莫不顯詩人才情。雁啼悲秋,猿鳴沾裳,魚傳尺素,蟬寄高遠,燕子的栖息不定留給了詩人豐富的想象空間。
例1:漂泊流浪:“年年如新燕,飄流瀚海,來寄修椽。”(周邦彥•《滿庭芳》)
例2:身世浮沉:“望長安,前程渺渺鬓斑斑,南來北往随征燕,行路艱難。”(張可久•《殿前歡》)
例3:相見又别:“有如社燕與飛鴻,相逢未穩還相送。”(蘇轼•《送陳睦知潭州》;
例4:時時相隔:“磁石上飛,雲母來水,土龍緻雨,燕雁代飛。”(劉安•《淮南子》)
凄清、哀傷、悲涼
猿猴叫聲凄切,古詩詞中常常借助于猿啼表達一種悲傷的感情。
例1:杜甫《登高》:“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詩人在重陽節登高時寫下這首詩,詩人仰望茫無邊際、蕭蕭而下的木葉,俯視奔流不息、滾滾而來的江水,聽到猿猴凄厲的叫聲,引出了詩人郁郁不得志的情懷。
例2:郦道元《水經注·江水》中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例3:李端《送客賦得巴江夜猿》:“巴水天邊路,啼猿傷客情。”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