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手機的第一眼,就能看見手機頂部自己設置的日期倒計時。
上面寫着:出身已經10795天
我被那個可怕的數字吓了一大跳,以最快的速度将它從我的手機移除。
就好像我删得夠快,我的第二個本命年就不會到來。
但,我知道她還是會在40天後準時到達。
而距離新的一年結束,就剩下最後一個月了。
第一批90後馬上就30歲了。
社會上對人到三十有着一套約定俗成的成功模闆:有房有車有收入,一家三口旅遊到處走。
王小波先生,在小說《三十而立》寫道:
“滿天都是星星,好像一場凍結了的大雨。那時候我們一無所有,也沒有什麼能妨礙我們享受靜夜。”
30歲的難,,随便抛出一句,都能讓成年人的僞體面頃刻坍塌——
30歲到了,長大真有這麼糟糕嗎?
或許是大家對“三十而立”一詞過分敏感,
總覺得30歲就像一個deadline,
褪去20 的稚嫩和年輕的紅利,
不得不去面對“結婚、生子、有房、有車”的生活及格線。
總覺得到了30歲,
就是踏入人生中一道重要的分水嶺,
任何人都得藏起年少的自由和随性,
扛起工作或人際關系的責任。
當成長為30歲是一個望而生畏的圖景,
就如蔡康永總結的那樣,
“長大是一個掃興的過程”
你就得接受現實的既定規則,順從于生活。
不準情緒化,不準偷偷想念,不準回頭看。
但越是催促越顯焦慮,越是設置條框越覺得荒謬。
在知乎上搜“90後三十歲”跳出的一串提問裡,
不是“30歲得有多少存款才正常”,就是“男朋友30歲了還沒有成績,值得與其共度一生嗎”
人生被實用主義簡單劃分為“到了什麼年齡就得相應獲得什麼,
90後是真的享受單身,還是愛無能?
三毛曾說:
“人活在世界上,最重要的是有愛人的能力,
因此年輕人不再以有沒有對象、何時結婚,來衡量自己生活是否多姿多彩,
五花八門的技術應用,不斷切換的生活場景,
知識快速更叠的時代,
要求當下年輕人保持積極向上的心态和不斷突破的學習能力。
斜杠青年、跳槽、裸辭、gap year……
越來越多90後開始嘗試創造可持續的職業延展力。
因為生長在互聯網爆發的10年,
更容易接受新興事物,也更能引爆出新鮮思維,他們中有的憑借自身愛好與技能早早歸隐山林,當起了野居青年、遊牧浪人。
我是90後
曾以為30歲很遙遠 卻發現18歲是很久以前
時間在變,不變的是我們那顆依舊懷揣夢想的心。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