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6日5時9分39秒,我國正式進入驚蟄節氣。
在民間素有驚蟄吃梨的習俗。在傳統文化中,一般節日忌諱吃梨。不過驚蟄吃梨,寓意着和害蟲分離,遠離疾病。
驚蟄吃梨源于何時,無迹可尋,但祁縣民間卻有這樣一則代代相傳的故事。傳說聞名海内的晉商渠家,先祖渠濟是上黨長子縣人,後在祁縣城定居下來。雍正年間,渠家十四世渠百川走西口,正是驚蟄之日,其父拿出梨讓他吃後說,先祖販梨創業,曆經艱辛,定居祁縣,今日驚蟄你要走西口,吃梨是讓你不忘先祖,努力創業光宗耀祖。
後來走西口者也仿效吃梨,多有“離家創業”之意,再後來驚蟄日也吃梨,亦有“努力榮祖”之念。
關于驚蟄吃梨還有其他幾種說法:
是因為驚蟄這個節氣萬物複蘇。驚蟄時節,乍暖還寒,除了注意防寒保暖,還因氣候比較幹燥,很容易使人口幹舌燥、外感咳嗽,所以民間素有驚蟄吃梨的習俗。
古代時生物類别比較多,有些傳染病也沒有100%的特效藥,而驚蟄這一天正是萬蟲蘇醒的時候,吃梨是提醒大家小心并預防。
蘇北及山西一帶有流傳有“驚蟄吃了梨,一年都精神!”的民諺。也有人說“梨”諧音“離”,據說,驚蟄吃梨可讓蟲害遠離莊稼,可保全年的好收成,這一天全家都要吃梨。
驚蟄節氣,春雷驚醒了蟄伏在泥土中的各種昆蟲,大自然生機勃發,人體的肝陽之氣也逐漸上升,陰血相對不足。驚蟄後,氣溫持續升溫,燥熱的環境會讓人們出現口幹舌燥、咳嗽等不适,各類病毒、細菌也進入活躍期,因此,需要預防流行性感冒、流腦、水痘、帶狀疱疹、流行性出血熱等傳染病。
驚蟄之後的飲食方面應多吃富含植物蛋白質、維生素的清淡食物,如芝麻、蜂蜜、豆腐、菠菜、蘆荟、水蘿蔔、苦瓜、木耳、芹菜、油菜等,也可以食用海參、蟹肉等,少食辛辣、動物脂肪類食物。生梨性寒味甘,有潤肺止咳、滋陰清熱的功效;梨還含有多種維生素及礦物質,能調節神經系統、緩解疲勞。因此,驚蟄吃梨是有一定科學道理的。
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北京晚報
版權聲明:如涉及版權問題,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