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歲的大詩人高适,終于迎來了人生的轉折,自此改變了他的命運。就在這個時候,大唐已經由盛轉衰了。天寶八年,一生郁郁不得志的高适,在宰相大人張九齡的弟弟的推薦下,考得了舉人,因此獲得了一個小小得官職,也就是從九品的縣尉。
高适
假如在年輕十歲,心高氣傲的高适一定是看不上這種不入流的小官的,但是現在的他不得不為了五鬥米而折腰,他急需一份工作來養家糊口,就在不久之前,他寫給朋友的《平台夜遇李景參有别》詩中也提到了對家庭狀況也有所涉及。
離心忽怅然,策馬對秋天。
歲物蕭條滿路歧,此行浩蕩令人悲。
家貧羨爾有微祿,欲往從之何所之。
他認為自己家裡太窮了,非常羨慕朋友能夠拿着俸祿度日,哪怕得到的并不多,自己都不知道怎樣才能謀得一官半職。因此,對于家徒四壁的高适而言,一個小小的縣令,也值得他因此激動好久。
大唐最狂送别詩背後的故事: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高适的仕途很多人奮鬥個幾年就會失去希望,但是高适沒有放棄,年過半百的他才得到了這樣一個小吏,更加激起了他的鬥志,短短幾年間建功立業,身份發生了巨大的轉變,他從小吏奮鬥成為了封疆大吏,他的仕途令人羨慕,是多少人幾輩子都得不到的成就,也是絕無僅有的政治傳奇。
高适
唐代的詩人,大都是志存高遠的,高适的祖父高偘,生前曾經在與突厥的鬥争中,活捉了可汗,死後甚至得到了陪葬乾陵的殊榮,高适的兩個伯父也曾在軍中任要職,處于這樣的顯赫家庭,高适自小耳濡目染,早早就立下了重振祖上榮光的遠大志向。但是高适的父親卻因犯錯被貶為一個小小的地方官,自此高家也就家道中落了。高适是達官貴人的後代,因此他的夢想就是靠門蔭做官,他從不靠别的事情貼補家用,以至于需要靠朋友們的接濟過日子。
在唐代的時候,想要入朝為官隻有兩種途徑那就是科舉入仕和門蔭入仕。但是唐朝人非常崇尚科舉制,因此競相參與科舉考試,即便通過了科舉考試,也不一定能立即得到官職,還需要參加吏部的選舉,很多人即使已經考過了科舉制也隻能碌碌終生,撈不到一官半職。
想要快速獲得官位的高适,隻能寄希望于門蔭制度,可是按照規定,五品以上官員的子孫才可以通過門蔭制度入仕,而且一家隻能照拂一個後代,這樣的現實對于高适而言太過殘酷了。
高适滿載失望而歸
高适滿載失望而歸,不得不一邊種田,一邊讀書,以求得未來可以考個一官半職。以他的野心,必然不甘心沒落于田畝之間,按照唐代的規定,将帥能夠自請官吏,因此29歲的他想通過從戎入幕的方式入仕,在當時,東北的少數民族正在不斷崛起,并且不斷騷擾大唐的邊境,使得大唐在東北不得不派重兵,嚴陣以待,戰事頻發讓高适看到了入仕的希望。渴望在前線建功立業的高适在《塞上》一詩中寫道:
(總戎掃大漠,一戰擒單于。
常懷感激心,願效縱橫谟。)
高适在從戎時期寫下了一首又一首豪情十足的邊塞詩,但是他的官運配不上他的才氣,在前線兜兜轉轉,一連好幾年,他都沒能得到進入幕府的機會,于是隻能灰溜溜的南下,寫下了滿腹的惆怅。
(驅馬薊門北,北風邊馬哀。
蒼茫遠山口,豁達胡天開。
五将已深入,前軍止半回。
誰憐不得意,長劍獨歸來。)
年過三十的高适依然是一事無成,甚至生活也非常的拮據,和底層人民打成一片,萬般無奈的他,隻能重回宋州居住。從少年意氣風發,到中年的頻頻失意,他依然非常的有信心,認為自己終有一天,可以身居高位。也就是在這時候,一直緊密關注着前線局勢的高适,寫下了千古名作《燕歌行》。
天寶六年,吏部尚書房琯遭受貶斥,長安著名的琴師董庭蘭作為房琯的門客,也不得不離開長安,在宋州與董庭蘭的約會中, 寫下了唐朝最狂的、最勵志的送别詩:
高适送别詩
(千裡黃雲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此時的高适也處于人生中的失意階段,但是他依然用言語激勵好友,盡管自己這時已經年近半百,仍處于無以維持生計的階段,他認為機會是留給自強不息的人的,因此什麼時候都不應該放棄對夢想的追求。
高适發迹:不滿足于現狀在擔任了三年縣尉之後,高适不滿足于現狀,于是辭去了職務,再次想要進京一展才華,此時的高适已經50歲了,在常人眼裡,此生已經成為定局了,可是他偏不信這個理,在朋友的推薦下,他得到了在名将哥舒翰的府中任職,三年後,著名的安史之亂就要發生了,在這場大亂中,李白和杜甫在戰亂中颠沛流離,但是這場戰亂卻成為了高适的晉升跳闆。
哥舒翰中風之後半身不遂,但是此時正值安祿山進犯之時,萬般無奈地唐玄宗隻得起用重病在身的哥舒翰,并沒有發生任何轉機,哥舒翰大敗被俘,潼關也就自此淪陷了,唐玄宗隻好帶人倉皇逃難,這時的高适一路追随唐玄宗,并且将潼關戰敗的原因向唐玄宗做了彙報,原來是哥舒翰已經喪失了指揮能力,監軍的其他将領隻知道尋歡作樂,不顧及戰士們的死活,前線的戰士們糧草不足,都沒有力氣打仗,因此潼關一戰才敗了。
安祿山進犯
唐玄宗非常感動,高适在亂世中依然堅守崗位千裡迢迢來彙報軍情,于是高适得到的玄宗的重用。唐肅宗李亨宣布即位,被迫讓位的唐玄宗,依然舍不得放下權力與榮耀,因此他想讓其他的兒子分鎮天下,通過他們的制衡,從而讓自己獲得更多的地位和權力。
但是非常有遠見的高适立馬上書,認為千萬不能這樣,會導緻國家分崩離析,但是唐玄宗并不聽從高适的意見,但是高适又得到了升遷,成為了谏議大夫。唐肅宗聞言,便向高适抛出了橄榄枝,高适不負他的期望,毅然決然的歸順了唐肅宗,并且為肅宗深入分析了國内的局勢,因為他的遠見,被肅宗封為了淮南節度使、揚州大都督府長史。
就這樣,從九品的高适,在極其動蕩的時期,經曆了迅速的升遷,成為了封疆大吏,簡直可以說是官運亨通,因此《舊唐書》有言:“有唐以來,詩人之達者,唯适而已。”正如高适所言,幸運不會從天而降,機會是留給自強不息的人的,也正是他常年累積下來的才華,厚積薄發,才得以在亂世之中走上高位,達到了唐代詩人中少有的高度,締造了不朽的傳奇。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