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李鎮西的學習方法

李鎮西的學習方法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24 14:24:22

李鎮西的學習方法(怎樣備好一堂課)1

“備好一堂課當然不止需要注意這5條,我根據自己的體會着重說這幾點,但願對老師們有所幫助。”

之前,有一位叫“茹文”的老師問我:“怎樣備好一堂課?”

我首先想到了蘇霍姆林斯基講過的一個真實故事:一位有30年教齡的曆史教師上了一節公開課,課上得非常出色。課後,鄰校的一位教師對這位曆史教師說:“您的每一句話都具有極大的感染力。不過,我想請教您:花了多少時間備這節課?”

那位曆史教師說:“這節課我準備了一輩子。而且,總的來說,對每一節課,我都是用終身的時間來備課的。不過,對這個課題的直接準備,或者說現場準備,隻用了大約15分鐘。”

不知你是否能夠理解“對每一節課,我都是用終身的時間來備課的”這句話。

我理解,這句話的意思是——生活教育化,教育生活化;讀萬卷書,行萬裡路,同時閱人無數;生活積累,人生感悟;站在社會的高度看學校,站在人生的高度看課堂;眼觀六路都是教育,耳聽八方皆為課程……一句話,增強閱曆,擴大閱讀,就是在為每一堂課做準備。

由此可見,備課絕不僅僅是上課前的寫教案而已。所以,你也要有“用終身的時間來備課”的理念和行動。

在這個前提下,關于如何具體“備好一堂課”,我有5條建議:

01. 反複朗讀課文或教材内容

熟悉教材是備課的前提條件之一,這不是靠看幾篇教材就能夠完成的。必須朗讀!

我之所以強調朗讀,是因為隻有在朗讀中才能認真對待每一個字,而不會像默讀時那樣情不自禁地跳讀浏覽。

正是通過朗讀這個“笨辦法”,我們可以把教學内容吃透,甚至爛熟于心。

我一直到退休前最後一課,還保持着備課時一遍遍朗讀課文的習慣,而且每次朗讀都能有新發現。不僅語文課如此,其他學科包括理科備課都應該這樣。

02. 盡可能充分地占有關于教學内容最前沿的研究成果

這點我們要向醫生學習,我有幾個當醫生的朋友,他們随時關注國内外關于自己專業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動态。

我非常理解,因為他們面對的是生命,必須以極其嚴謹科學的态度對待每一個患者。而教師面對生命的精神成長,同樣應該随時關注所教學科的最新成果。

《荷塘月色》可以說是語文教材的“常青樹”,我也教過許多遍,但每教一遍,我都要通過大量的報刊和著作索引密切關注有關朱自清的最新史料以及有關他的研究動态。

隻有這樣,一篇課文在教師手中才能舉重若輕。就教材講教材,永遠不可能成為真正的教師。

03. 把自己當作學生來思考,這點非常重要

我們是成人,有遠比學生更豐厚的閱曆和更成熟的心智,所以備課時很容易以我們的視角來打量教學内容。于是,便有了許多既“想當然”又很離譜的設計。

可我們明明是大人,如何才能使自己具備“孩子的心”呢?這就需要我們在課餘多與孩子接觸,保持一點共同愛好,不知不覺熟悉他們的内心世界。

04. 以學生“學”的邏輯來設計教師“教”的流程

許多教師備課時往往從自己的角度出發,更多考慮的是如何“教”得精彩,我們應該知道,無論多麼精彩,“教”永遠應該服務于“學”。

因此備課時,我們更多應該考慮學生如何“學”——他們會有什麼問題(學習永遠是從問題開始的)?這些問題如何讓學生自己破解?如何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如何針對不同學習基礎和智力特點的學生給予個性化的指導?

05. 預留課堂“空白”

我特别反對教師把40分鐘的課備滿,連每一個步驟需要幾分鐘都寫在教案上。

相反,我主張留出5-10分鐘的“空白”,用于課堂上的“意外”情況。這樣,上課時教師會從容得多,學生也會更有收獲。

備好一堂課當然不止需要注意這5條,我根據自己的體會着重說這幾點,但願對老師們有所幫助。

— END —

來源 | 中國教師報

作者 | 李鎮西 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實驗中學原校長

李鎮西的學習方法(怎樣備好一堂課)2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