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檢年年做,但拿到體檢報告後,不少人還是一頭霧水:報告上面的箭頭、加号……各種符号看不懂?白細胞、尿蛋白、總膽紅素等這些指标的升高或降低代表了什麼?其實,弄懂它們也沒那麼難,本報特邀體檢中心專家,為您解讀體檢報告中各類指标的含義。
繪圖 沈江江
看什麼?體檢報告主要看這三部分市區一家醫院體檢科主檢醫師朱紅秀表示,可将體檢報告分為3部分來看。
第一部分是常規檢查,主要借助醫生觸診或聽診器等簡單儀器進行檢查的項目,包括:身高、體重、血壓、脈搏、内科、外科、眼科檢查、耳鼻咽喉科、口腔科、婦科内診。這類項目一般在醫生進行檢查時,就能知道身體是否有異常。“所以體檢時,要告知醫生既往病史和近期身體是否有異常情況,以便于醫生做判斷。”
第二部分是影像、檢驗類檢查,主要借助大型專業醫療設備進行檢查的項目,醫學影像類檢查項目包括:心電圖、B超等;檢驗類檢查項目:血常規、尿常規、肝功3項等。
第三部分是總檢報告,體檢結論彙總及建議,身體是否有異常一看便知,是整份報告最核心的部分。
要緊嗎?出現增生、結節是否要治療
影像類項目直接看檢查結果即可。這類項目包括:心電圖、B超(肝、膽、脾、腎、生殖系統B超等)、彩超(腹部、泌尿生殖系統、甲狀腺、婦科、乳腺彩超等)、胸片等。除了直接看檢查結論(也叫檢查小結),還要格外重視結論中出現“建議定期複查”“建議進一步檢查”等字樣的項目。
在這類體檢中查出的增生、結節、囊腫等,都不用治嗎?那可不一定。
增生:增生大多不會癌變,但要每年複查。增生可理解為過度生長,是人體内某一部分細胞數目增加引起的該組織體積增大。良性的增生大多數不緻命,但建議每年複查,以免良性疾病發生惡變。
結節:結節突然變化要警惕。結節是影像學上的一個泛稱,超聲、X光、CT檢查中發現的小腫塊,都可被稱作結節。一般來說,直徑<1厘米的結節隻需定期随訪;直徑>1厘米的大結節可能需要診治。不過,兩種結節需要特别重視:一是短期内大小、形狀出現較大變化;二是有癌症家族史的人出現結節。
囊腫:九成的囊腫不會惡變,長得太大需治療。囊腫是長在人體髒器内的良性包塊,就像一個小水囊,它的出現大多是由基因決定的。囊腫惡變的可能性一般不超過5%,因此隻需定期随訪,基本不需特殊治療。但若是囊腫長得太大,壓迫到鄰近器官引發不适症狀,或出現并發症,則需進行治療。
息肉:息肉要看部位和大小。息肉是長在人體黏膜表面上的贅生物,嚴格來說,它是一種良性腫瘤。如果體檢發現了息肉,需要根據它的位置和大小進行不同的處理,建議遵醫囑。
啥意思?血常規、尿檢看這3個符号
檢查類項目包括:血常規、尿常規、大便常規、白帶常規、肝功3項、腎功3項、血糖、血脂、腫瘤标志檢測等。通常,每個項目的檢查結果旁邊,都會附帶正常參考值,隻要檢查結果在這個範圍内都是正常的。
還有一種更簡單的判斷方法,看“ 、-、↑、↓”這幾個符号。 代表陽性,說明身體裡有該物質;-代表陰性,說明體内未檢出該物質;±代表弱陽性,說明有少量該物質。↑表示指标高于參考值範圍,↓則表示低于參考值範圍。
所以,當報告中出現“ 、↑、↓”這3個符号,要特别關注,可能說明該項指标有異常!
例如血常規、尿常規、肝功能都是很多人容易出現異常的項目,這些異常分别暗示了什麼?
①血常規
- 白細胞(WBC)
過高(↑):身體可能有炎症,如扁桃體炎、肺炎、闌尾炎等。如果白細胞高得太多,則有可能跟血液病有關,建議到醫院血液科做進一步檢查。
過低(↓):身體抵抗力差、容易感冒,皮膚表面容易感染病菌。
- 紅細胞(RBC)
過高(↑):真性紅細胞增多症、嚴重脫水、肺源性心髒病、先天性心髒病、嚴重燒傷等。
過低(↓):可能是貧血。
- 血小闆(PLT)
增多(↑):可能存在骨髓增生性疾病。
減少(↓):可能存在再生障礙性貧血、放射性損傷、急性白血病、上呼吸道感染等疾病。
②尿常規
- 尿蛋白(PRO)
異常情況-陽性:可見于腎炎、腎病、泌尿系統感染、腎結石、藥物引起的腎損害等。
- 尿葡萄糖(GLU)
異常情況-陽性:可見于糖尿病、甲狀腺功能亢進、腎上腺皮質功能性亢進、慢性肝髒疾病等。
- 尿酮體(KET)
異常情況-陽性:可見于糖尿病、饑餓、嘔吐、脫水、發熱等。
- 尿膽紅素(BIL)
異常情況-陽性:可見于多種類型黃疸。
- 尿比重(SG)
過高(↑):糖尿病、急性腎炎、腹瀉、嘔吐、發熱等。
過低(↓):尿崩症、飲水過多、腎功能衰竭晚期等。
- 尿酸堿度(PH)
過高(↑):呼吸性堿中毒、某些代謝性堿中毒等。
過低(↓):呼吸性酸中毒、代謝性酸中毒等。
③肝功能檢查
- 谷丙轉氨酶(ALT)
過多(↑):可見于肝炎、膽石症引起的膽道梗塞等肝、膽疾病,或藥物引起的肝髒損傷。
- 谷氨酰轉肽酶(AST)
過多(↑):可見于肝炎等肝髒疾病,或藥物引起的毒副作用。
- 總膽紅素(T-BIL)
過多(↑):可見于:1.肝細胞受損;2.膽道疾病,如膽囊炎、膽囊結石、膽囊息肉;3.溶血性疾病等
别忽視!這些“暗示性話語”也要重視
除了總檢結果,也要重視健康指導和診治建議。比如,在診治建議中可能會出現這些“暗示性話語”。
“觀察即可”:體檢結果雖不在正常範圍,但經醫生綜合評估認為無大礙。
“定期複查”:此次查出的異常需要進一步檢查、随診。
“随診”:假如有症狀出現,或随後出現相應症狀,就需要去對應科室進一步診治。
“就診”:建議你去專科進一步檢查,身體可能有一定問題。
“及時就診”:是最嚴重的,這很可能明确提示你已經患上某種疾病,需要馬上進行治療。
此外,還要注意體檢結果無異常,不代表身體完全健康。目前大多數“體檢指标參考值”是根據疾病标準而設定的。因此,指标正常隻能說明身體狀況“合格”,不代表絕對健康。處于“臨界值”的指标,還需要特别留意。對異常指标無需過度緊張,但要持續關注。
醫生提醒,體檢結果可能受到多重因素影響(體檢前的飲食、作息、情緒狀态等),因此體檢出現異常指标,未必代表已經患上某種疾病,但建議在短期内複查。
記者 王詩韻
編輯 晴子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