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道德經言而不善善而不言

道德經言而不善善而不言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0-07 20:43:32

第十八課 畏 死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若使民常畏死,而為奇者。吾得執而誅之,孰敢?常有司殺者,殺。夫代司殺者,殺。是謂代大匠斫。夫代大匠斫,希有不傷雙手矣。

道德經言而不善善而不言(從心所欲而不逾矩)1

本課講到當一個人的惡劣行為威脅到别人的生命安全時,那麼他自己腳下的路也必将是通向死亡之路。不管他處于多高的位置,有多大的能力,曾經多麼不可一世,比如暴君商纣王,戰争販子希特勒,黑社會頭目等。還有心中沒有善惡标準,沒有思想和主見,受人擺布去幹殺人放火之事的冷面殺手。他們最終都擺脫不了善惡有報、懲惡揚善的客觀規律。 所以要懂得這個客觀規律,要及時地斷絕惡念頭,經常審視自己的思想和言語行為。

有的人可能因為條件所限沒有受到多少教育,沒有很多的科學文化知識,但是不論是家庭還是社會都不能忽視道德素養的教育,這是比文化知識更不可缺少的教育。當一個人心中有了道德标準,他無論做什麼事都會以此去衡量,知道有所為有所不為,從心所欲而不逾矩。

和平

道德經言而不善善而不言(從心所欲而不逾矩)2

《道德經》:代司殺者,殺

“夫代司殺者,殺”。代替别人去殺人的人,這種人不辨是非,可以說是殺手,幕後指揮者讓他殺人,他就去殺人,也要被除掉的。因為他不辨是非曲直,也是一種危害,不除掉就沒有辦法保護善良的人,所以要除掉。《道德經》這裡告訴我們為人處事心中要有一個正确的道德标準,要走正道,否則也會給他人和社會帶來負面影響,我們要做正确的事,并且按照《道德經》裡标準來規範自己。

史健靖媛

道德經言而不善善而不言(從心所欲而不逾矩)3

《道德經》:懲惡才能揚善

若使民常畏死,而為奇者。吾得執而誅之,孰敢:如果你使人民經常處於怕死的狀态中,如殷纣王朝時期,纣王施暴政,人民處於怕死的狀态中,纣王就是一個奇怪之物。象這樣的奇怪之物,我将把他捉來殺了,敢不敢呢?為民除害,好得很!

人作惡,天必懲,這是規律。古人雲:“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無道就不助,反道就要遭到懲罰。”那些作惡多端、十惡不赦的人都會遭到嚴厲的懲罰,懲惡才能揚善。

家有家規,國有國法,我們每個公民都要遵紀守法,還要有辨别是非的能力,不然會被壞人所利用,成為幫兇。對待社會上的不良現象要敢于指責,對破壞社會治安的惡徒,不能袖手旁觀,或選擇報警,或上前制止,敢于做正确的事,有這種正義感,才能淨化社會風氣。

清靜無為胡

道德經言而不善善而不言(從心所欲而不逾矩)4

《道德經》:懲惡才能揚善

叫别人去殺人的人應當殺掉,替别人殺人的人也應當殺掉。這就叫做代大工匠斫樹。非專業的人代替工匠去斫樹,哪能不傷其手呢?

這一課講危害人民的惡人應當除掉。但不是說讓我們像古代的俠客一樣憑自己的判斷行俠仗義,而是應該交由法律來懲罰。危害人民的惡人如果不除掉,那就沒有辦法保護善良的人。《道德經》講忍讓,不是對惡行也要忍讓。别人罵你,你不還口,那是忍讓;别人要殺你,你還讓他殺,那是善惡不分。對别人的惡行也任其發展是助纣為虐,并不是善良。我們如果平時見到有人做壞事,要堅決制止。

水窮雲起

道德經言而不善善而不言(從心所欲而不逾矩)5

《道德經》: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人民挨饑受餓,到了臨死關頭,對死都不怕了,為什麼要用死去恐吓呢!那是吓不倒的。

這句老子的名言,是常被人引用的一句話,為政要居安思危,時時刻刻為人們着想,多為人民謀福利,這樣管理者才能獲得人民的支持,我們看到曆史很多王朝最後被人民推翻往往都是由于施政無道,橫征暴斂,甚至殘暴地殺害人民,認識到這一曆史客觀發展規律,我們要不忘初心,抱着一顆感恩的心努力在自己地崗位上為人民做貢獻。

其實,對待子女教育也是如此,不能一味地責罵、恐吓,等孩子大了,對這種方式會産生嚴重地逆反心理,反而不受管教了,最終孩子對家長會失去内心的尊重。所以,我們要嚴慈并施,根據孩子自身情況、特點進行引導、教育。

轶材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