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民俗

 > 查詢雨前茶和雨後茶的區别

查詢雨前茶和雨後茶的區别

民俗 更新时间:2024-06-28 17:33:28

谷雨

今日谷雨。谷雨是二十四節氣的第六個節氣,也是春季的最後一個。谷雨過後也就意味着春天就要結束了。

谷雨源自古人“雨生百谷”之說。同時也是播種移苗、埯瓜點豆的最佳時節。“清明斷雪,谷雨斷霜”,谷雨節氣的到來意味着寒潮天氣基本結束,氣溫回升加快,大大有利于谷類農作物的生長。

谷雨在古時有“走谷雨”的風俗,谷雨這天青年婦女走村串親,有的到野外走一圈就回來。中國各地在谷雨這天有節慶活動的相對很少,更多的還是把它看成一個24節氣裡的其中一個。

介紹幾個谷雨有節慶活動的地方谷雨這天是漁民的節日

在中國北方沿海一帶漁民們,過谷雨節已有二千多年的曆史,到清朝道光年間(1821)易名為漁民節。由于谷雨這天,山東沿海的漁民祈求海神保佑,出海平安,魚蝦豐收。在今天富裕起來的山東榮城的漁民們,在谷雨這天,都會舉行隆重的“祭海”活動,向海神娘娘敬酒,然後揚帆出海捕魚。、

谷雨摘茶

南方谷雨時候曆來有摘茶的習俗,傳說谷雨這天的茶喝了會清火,辟邪,明目等。所以谷雨這天不管是什麼天氣,人們都會去茶山摘一些新茶回來,不出谷雨當天就炒出來,以備日後喝。谷雨茶也就是谷雨時節采制的春茶,又叫二春茶。有的一芽兩嫩葉像一個雀類的舌頭,被稱為雀舌。

我們看過的很多清代古裝戲裡面的大臣、阿哥都會提到“雀舌”“雨前”或者“明前”之類的,都是口感極佳的茶葉。

查詢雨前茶和雨後茶的區别(看谷雨民俗活動)1

【什麼是“明前茶”和“雨前茶”】

明前茶、雨前茶是我國長江流域江南茶區按節氣對不同階段春茶的稱呼。

“明前茶”是清明節前采制的茶葉。

“雨前茶”是清明後谷雨前采制的茶葉。

明前茶細嫩品質好,雨前茶品質尚好。谷雨後立夏前的茶葉一般較粗老,品質較差。

老北京吃香椿

老北京以及北方很多地方,在谷雨期間會吃香椿,谷雨前後是香椿上市的時節,這時的香椿醇香爽口營養價值高,有“雨前香椿嫩如絲”之說。香椿具有提高機體免疫力,健胃、理氣、止瀉、潤膚、抗菌、消炎、殺蟲之功效。

查詢雨前茶和雨後茶的區别(看谷雨民俗活動)2

祭祀倉颉

陝西白水縣谷雨時候有祭祀,文祖倉颉的習俗,“谷雨祭倉颉”,是自漢代以來流傳千年的民間傳統。有個傳說故事:黃帝時代,倉颉造字,玉帝決定重獎他。一晚倉颉正在酣睡,夢中聽到有人大喊:“倉颉,你想要啥?”倉颉在夢中說:“我想要五谷豐登,讓天下的老百姓都有飯吃。”第二天滿天向下落谷粒。倉颉将這件事告訴黃帝,黃帝便把下谷子雨這一天做為一個節日,叫做谷雨節,命令天下的人每年到了這一天都要歡歌狂舞,感謝上天。白水人民都把這一天做為祭拜倉颉的節日。

查詢雨前茶和雨後茶的區别(看谷雨民俗活動)3

除了祭拜倉颉,還有谷雨廟會。一般都要延續7至10天。每逢谷雨廟會時,周圍農戶每家都要蒸三個馍,作為供品在倉颉廟進獻,其中一個很大的上飾五顔六色的面花的獻馍,擺在供品中間。獻畢,主人拔幾枝花插在女兒頭上,又拿來沒插花的馍給兒子分食,然後将自家姓名報于管事人,管事人在飾花大馍上寫上主人姓名,以供遊人觀賞,誰家的馍花被衆人誇為最好,誰家的主婦就格外榮耀。

查詢雨前茶和雨後茶的區别(看谷雨民俗活動)4

在院牆上貼“谷雨帖”

谷雨時節各種病蟲害都進入了旺盛繁衍期和複蘇期,它對農作物及人體危害極大。為了減輕這些危害,谷雨節流行禁殺五毒、貼“谷雨帖”,以求家宅平安,人畜兩旺,這一習俗過去在臨渭區(陝西)、大荔縣(陝西)、白水縣(甘肅)等地也甚為盛行,“谷雨帖”上畫的是紅公雞捉蠍、天師除五毒形象或道教神符而已。除此之外,在渭南一些地方還流傳有在谷雨節用雄黃酒塗抹人們的鼻孔和耳孔,以防惡蟲鑽入的習俗。

查詢雨前茶和雨後茶的區别(看谷雨民俗活動)5

禁 蠍

禁蠍跟貼谷雨貼差不多的意思。山西臨汾一帶谷雨日畫張天師符貼在門上,名曰“禁蠍”。陝西風翔一帶的禁蠍咒符,以木刻印制。

查詢雨前茶和雨後茶的區别(看谷雨民俗活動)6

查詢雨前茶和雨後茶的區别(看谷雨民俗活動)7

賞牡丹不僅在洛陽谷雨前後是牡丹花開的時段,因此,牡丹花也被稱為谷雨花、富貴花。“谷雨三朝看牡丹”,谷雨時節賞牡丹的習俗已綿廷千年。古時,凡有花之處,皆有士女遊觀,也有在夜間垂幕懸燈,宴飲賞花的,叫“花會”。在成都彭州丹景山,每年此時節前後,都要舉行規模盛大、品種繁多的牡丹花會。谷雨不種花,心頭像蟹爬“雨水生百谷”的民諺說明,這個時期的降水對農作物的生長極為重要。自古以來,棉農把谷雨節作為棉花播種指标,編成諺語,世代相傳。

精品頭條-來自微信公衆平台

北京民俗(bjminsu)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民俗资讯推荐

热门民俗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