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們都知道乙肝是一種常見的傳染病,傳播途徑主要是母嬰傳播、通過大量的血液接觸,如輸血。那麼,如果懷疑自己有乙肝或者是被傳染上了,去醫院體檢,是不是自己提前了解清楚,也好心裡有個底。
乙肝指乙肝五項定量,第一項指表面抗原,第二項指表面抗體,第三項指e抗原,第四項指e抗體,第五項指核心抗體。
一、乙肝體檢報告單怎麼看?
第一項表面抗原,如果是陽性表示患者已患乙肝,處于乙肝感染人群;
第二項表面抗體,如果單純隻是第二項表面抗體陽性,表示患者人工接種乙肝疫苗成功,對乙肝病毒有免疫力,被傳染機會較小;
第三項e抗原陽性,表示乙肝病毒複制厲害、傳染性特别強;
第四項e抗體陽性,表示患者病毒活躍不強、傳染性低;
第五項核心抗體陽性,可能患者患有乙肝或接觸過乙肝病毒後,目前處于恢複期。
二、“大三陽”、“小三陽”是什麼意思?
臨床工作中會遇到以下幾種常見情況:大三陽指第1、3、5項陽性,指表面抗原、e抗原、核心抗體,這三項陽性,可能不僅患有乙肝,患者病毒複制特别厲害、傳染性特别強。
小三陽指第1、4、5項陽性,這類患者患有乙肝,但病毒複制較弱傳染性不強,單純第二項陽性是最理想的情況意味人工接種疫苗成功,患者對乙肝病毒有免疫力,不易被傳染。
大三陽、小三陽确診的基礎下,還會進一步觀察,如患者肝功情況及hbv-dna指病毒載量情況,綜合這幾項檢查結果,可判斷患者乙肝病毒的情況。
綜合上述幾項檢查,可判斷患者是否患乙肝,乙肝病毒是否處于活躍期,對肝髒是否已造成損傷。
三、乙肝疫苗接種時間
乙肝疫苗抗體是我國常規接種的傳染病疫苗,一般是新生兒出生當天就要開始接種。出生的第一天就要接種第一針,一個月後進行第二針,半年後進行第三針的接種。這點對于新手媽媽來說,應該是很有必要知道的。大多數人群可以接種三針後産生抗體,而且抗體的持續時間會很長。
提倡接種成功後每兩年進行常規的檢查,觀察乙肝表面抗體量的變化,如果抗體量持續維持在較高的程度,就不需要進行再接種,如果抗體量在逐年下降甚至消失,可能需要再接種。
但臨床工作中也發現有極少數人接種乙肝疫苗是沒有效果的,也就是會發生無論怎樣種不上疫苗,都達不到表面抗體陽性的結果,這種可能是因為個人的體質異常。如果接種不上疫苗也不需要格外緊張,大多數人群接種成功,就已經達到了群體免疫的效果。
如果隻是極少數的人沒有接種成功,在傳染病範圍來講,少部分人被這大部分接種成功的人保護起來,得乙肝幾率也會特别低。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