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西漢哪個人的墓最具有影響力

西漢哪個人的墓最具有影響力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25 04:32:56

西漢哪個人的墓最具有影響力?◎科技日報記者 金鳳“中華東漢第一墓”上的白色菌斑,讓人心憂,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西漢哪個人的墓最具有影響力?以下内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西漢哪個人的墓最具有影響力(中華東漢第一墓)1

西漢哪個人的墓最具有影響力

◎科技日報記者 金鳳

“中華東漢第一墓”上的白色菌斑,讓人心憂。

位于鄭州新密市的打虎亭漢墓,距今1800多年,被譽為“中華東漢第一墓”,1988年1月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其地宮中保存的《宴飲百戲圖》和《豆腐制作圖》等畫像石刻,詳細記錄了東漢時期人們的衣食住行,在中國考古和美術史上具有極高的地位。

然而,近年來打虎亭漢墓墓室牆壁上暴發白色菌斑。這些白斑是什麼?它們來自哪裡?是如何進入墓室的?又是如何在這裡“定居”“繁衍”的?這些問題一直困擾着科研工作者。

2020年12月打虎亭漢墓墓葬内微生物暴發。東南大學副教授李永輝 攝

2020年起,在科技部“十三五”重點研發項目“墓葬壁畫原位保護關鍵技術研究”項目資助下,敦煌研究院、東南大學、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以下簡稱“土壤所”)聯合國内外多家研究單位,結合野外調查、擴增子和宏基因組測序、菌株生理生化鑒定和生物交互實驗開展研究。

近日,刊發于《美國科學院院刊》上的一篇“亮點文章”,公布了該團隊的最新研究發現:打虎亭漢墓内的溫濕度穩定的黑暗環境,吸引彈尾跳蟲攜帶放線菌進入到地下墓室,而放線菌在墓室内又大量繁殖,讓墓室牆壁“菌迹斑斑”。

“這是國内外首次在文保微生物領域應用的生态學理論研究。”3月30日,馮有智接受科技日報記者采訪時說。

作為論文的共同通訊作者,馮有智至今仍記得2020年7月初次為打虎亭漢墓“問診”的畫面,“當時墓室壁畫和牆壁上已經長滿了白色菌斑。”他回憶,團隊先後采集壁畫上的白斑、墓室周邊的土壤樣品,并測量細菌和真核微生物群落差異和共性,随後發現墓室内的微生物主要由放線菌和彈尾跳蟲主導,并來自周邊土壤。

“通過監測了半年内的墓室内水分和溫度變化,發現溫濕度穩定的黑暗環境,吸引了周邊土壤中的彈尾跳蟲入住。”馮有智介紹,彈尾跳蟲是一種原始昆蟲,廣泛分布于全世界各種土壤和落葉層中,進入墓室後,它們會在磚石下栖身,更重要的是,彈尾跳蟲還帶來了一位“閨蜜”—放線菌。

“放線菌是一類主要呈菌絲狀生長和以孢子繁殖的原核生物。彈尾跳蟲與放線菌是互利共生的。”馮有智說,放線菌會釋放信号分子“土臭素”,吸引彈尾跳蟲來捕食,以增加自身的擴散能力;作為回報,放線菌産生的抗生素還可以提高彈尾跳蟲對病原微生物的抵抗力。

打虎亭漢墓微生物組形成和暴發的生态學過程示意圖。課題組供圖

放線菌“登堂入室”後,開始在墓室裡營造自己的地下王國。論文的第一作者、土壤所博士生劉文靜介紹,放線菌有較強的大分子底物代謝能力,這讓它們相較于其他細菌,更容易在墓室牆壁或者壁畫上定殖、生長。同時,它們能産生多種抗菌類物質,從而抑制其它細菌生長。而放線菌一旦在地下墓室繁殖,會持續釋放土臭素,吸引更多的彈尾跳蟲攜帶更多的放線菌進入,最終導緻了打虎亭漢墓微生物的暴發。

“在人類已發現的墓室和地下空穴中,此類白色菌斑普遍存在,例如法國的拉斯科洞窟壁畫、西班牙的阿爾塔米拉洞窟壁畫。”馮有智說,此次的研究表明,微生物物種互利和競争等生态過程的協同是墓葬、洞窟等地下文化遺址的微生物組來源、遷入、定殖和暴發的重要途徑之一。

他認為,結合前人在微生物學和環境微生物學上的認知,将有利于科學家們了解、制定和實施有效的文保措施。

來源: 科技日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