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心就好。
文 / 樹熊
星期二晚上,是雜亂無章的八周年内部聚會。
公司租了一個轟趴的地方,唱k、射箭、電競、飛镖、有着各種零食。
雖然同事吐槽說,依舊是換個地方工作的模式,但我知道,如果有那麼一個瞬間面紅耳赤地嚎上幾首歌。
大概,心情也會随着節奏而釋放一些,放松一些。
依然在工作
在聽着林奕匡的高山低谷被同事唱到第三次的時候,我刷到了朋友圈裡一位老讀者的動态:畢業答辯前能看見棱鏡的live,很滿足。
老實說。
對于這位讀者我的印象隻有一個,就是打招呼的時候,她是說“才大一,很迷惘,但喜歡看雜亂”。除了偶爾能看見她在我朋友圈點贊,沒有其他過多的聯系。
我在她“看live”的朋友圈底下評論一句“好快啊,要畢業了。”
然後又沒來由的,心血來潮地,我翻着看看雜亂公衆号的好友關注人數和通訊錄的人數。
這個微信号,是之前為了讓讀者了解雜亂動态而做的,也就是說,加過來的都是雜亂讀者。
曾經是。
現在有800多位朋友,已經取關。算上已經不看的,我估計5000多人裡,應該還剩不到2分1還在看雜亂。
哎,我知道,又一批讀者要“畢業”。
準備離開。
關注的朋友數和通訊錄人數
其實,這個離開是早有預兆的。
我們在一些文章或者線下活動裡有提到:雜亂是陪着讀者坐在操場裡一起聊天的朋友。
聊天嘛,終歸是有聊完的時候。
倒不是說,畢業後就一定不看雜亂。
隻是,作為已經工作幾年的成年人,十分清楚。
在「自己」的前面排列着很多事情:加班了還做不完的方案;下班後同事的社交局;哄着生氣的另一半。
累了,看幾集甄嬛傳,刷幾個短視頻,快樂就有了。每一件事,每一件瑣碎事,哪怕是把洗衣機裡存了兩天的衣服晾在陽台裡,都比看一篇文章要重要得多。
看的頻率,自然會減少。
我之前有寫過:
有好幾次,我在後台看見有讀者留言說“總覺得你們過得很有意義,而自己的生活過得很迷糊”。
看到這些話,我心裡是有點慚愧的。
一個讀者的留言
因為我知道包括自己在内的作者們,憑借着一些年齡或者經曆上的些許優勢,才能早一步把關于生活的部分碎片端出來給你看。
與其稱呼它為“意義”,倒不如說是在這個片刻裡:
作者的生活碎片跟你缺了的那角剛好拼在一起,而這種由陌生人帶來的共振有那麼“一點意思”。
僅此而已。
共鳴是因為産生于你跟我某個瞬間的結合,但又因為我們各自都有很多不同的瞬間。
所以,這種由某個瞬間契合共鳴而組成的濾鏡,就像夏天的冰塊一樣,有點涼意,有點霧,挺好看。
可一旦因為溫度高,因為增加了摩擦,因為這樣或那樣的原因,冰塊會融化。
剩下一灘水,沒什麼味道的水——原來啊,也不過如此。
我的回答:其實大家都是普通人而已
大部分的離開和取關是沉默的。
當然,偶爾也會在其他平台看見一些曾經關注的朋友,在讨論雜亂。理性的讨論是完全沒問題的。可有些甚至已經上升到謾罵、攻讦。
這事,我之前一直沒想明白。
明明有一起走過一段時間,大抵曾經是同一類人,為什麼最後會撕裂得讓人懼怕。
朋友老蔡最近失戀,他從失戀裡悟出了點東西,也給我一個新角度:
因為「那個地方」儲藏着很多人曾經脆弱的某一瞬間。
有些人,變得厲害後,會感謝陪伴他長大脆弱的人和事;
但有些人則相反,他們會讨厭曾經弱小的自己,讨厭現在依然弱小的人,于是會否定,決絕地否定「這個地方」的存在。
前者,當然是大多數,但後者依然會有一定比例存在。
我不知道老蔡這個角度,是帶有他自己失戀的濾鏡還是真實切中一部分人。
雜亂辦公室
倒是這幾年下來,我們的心态平穩了不少。
首先,因為我們是基本不追熱點,隻是專一地針對青年群體和自我成長感受。同時,也在孵化着自己的賬号:不會畫、譚鹽、這真的是人嗎。抖音、B站、小紅書,都可以看見我們。
當然,我們也清楚知道這種“專一”,在别人某程度來的看就是“局限”,不進步。
看起來有點“慢”,有點“笨”,但我們确實按照自己的節奏走着。
再有,部分讀者是不太能接受商業廣告的出現,覺得“變味了”。
坦誠一個事實:團隊需要錢才能生存下去,繼續做内容。
商業社會不能避開錢,當然,也不能隻有錢。
雜亂在克制着廣告的數量(我們可以天天都接廣告,但并沒有,目前一個月隻有3-4條),也盡力把廣告内容做得更好一些。
生活嘛,不寒碜。
然後,關于表達這件事它總是容易被人誤解的,也會因為語境和受衆的變化而過時。
過去的我們,确實有點稚氣。總是會因為這樣那樣的被誤讀,生氣。
粵語裡有句話叫“吃得鹹魚抵得渴”,就是說:
既然吃了這行飯,那就要有心理準備這個行業接受給你帶來的好與壞。10個人裡,有5個人喜歡你,那就要接受有3個人對你無感,剩下的2個人是讨厭你的。
八周年我們的主題是:心态共同富裕。
想表達的意思是:希望你能把對過去的挫敗,和未來的焦慮一定程度地放緩下來,把注意力放在在「此時此刻的自己」裡面。
雜亂想讓自己“富裕”一點,也想讓關注我們的朋友“富裕”一點。
八周年大合照
做個假設。
撇除我自己是“雜亂無章員工”這個身份。我仍然覺得雜亂這個團隊「有點東西」,一件事做了8年。
曾經被人罵、質疑過、看不起,現在依然有,但還是能走到現在。
有老讀者就跟我說過:
剛關注雜亂的時候,不了解自媒體,覺得雜亂很厲害;
畢業後工作,看的東西多啦,會覺得雜亂“也不過如此”“不夠聰明”;
工作3年以後,當知道一件事是如此難做成,才又覺得雜亂它還是挺牛的,能把一件事做到8年。
上面,是我在八周年後想跟你聊的話。
不漂亮,但真誠。
謝謝你的喜歡,謝謝你現在還喜歡。
也希望,有一天你厲害到已經不需要雜亂。
但歡迎你偶爾回來看看,我們還在。
以上。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