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月是故鄉明下一句該怎麼回

月是故鄉明下一句該怎麼回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1-24 23:00:30

月是故鄉明下一句該怎麼回?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月是故鄉明,對于很多華僑華人而言,傳統佳節不僅是遊子思念故鄉的節點,也是追宗溯源、傳播文化的契機,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月是故鄉明下一句該怎麼回?跟着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月是故鄉明下一句該怎麼回(月是故鄉明)1

月是故鄉明下一句該怎麼回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月是故鄉明,對于很多華僑華人而言,傳統佳節不僅是遊子思念故鄉的節點,也是追宗溯源、傳播文化的契機。

寄托情感赓續傳統

賀棟2014年來到新加坡,目前在一家中資企業從事風險管理工作。作為一名華僑,他說:“中秋賞月,還是更加期待與家人團圓。不管走到哪裡,祖國永遠是根,故鄉隻有一個。”

對海外遊子而言,傳統節日也許沒有地道的家鄉菜,但有對祖國的思念。賀棟不願意錯過每一個傳統節日,因為每一個節日都在提醒他來自何方。他坦言,“在國内時,過節更多的是期待着放假、吃節日美食,而今在國外,對節日背後所積澱的傳統文化興趣更加濃厚。”

新加坡是個多種族的國家,社會整體包容開放,對各個種族的節日接納度都較高。多元文化中,賀棟講:“其他種族的節日也許隻是了解,但自己的節日一定要過,哪怕中秋隻是吃一塊月餅、元宵節隻是吃一碗湯圓,也要過。”因為節日的背後寄托的不僅是思鄉情感,更是對自己身份的确認。

意識強烈氛圍濃厚

在說到如何過中秋時,賀棟說,“以前在國内,并沒有感受到節日氛圍那麼濃厚,可能是習以為常,不足為奇的緣故。”在新加坡,很多華僑華人反而更加重視傳統文化的儀式,如中秋節不僅會有基本的賞月、吃月餅,也會去遊逛燈會,十分熱鬧與隆重。可能這真的是因為物理空間越是遙遠,内心越是感到難得。在這裡,大家焦點不在于去消費節日,而是用真心去感受節日文化。

很多在中國國内逐漸消逝的民俗傳統在新加坡都能夠看得到,特别是一些廣東、福建的民俗節日。比如新加坡華人很重視農曆七月,在晚上大家會舉辦歌會,人們會同當地人一起唱歌。這不僅可以讓遊子更好地感受節日的氛圍,同時也讓心靈有了更多的歸屬感。

佳節出海共情共鳴

張奇是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大學孔子學院的中方院長,2018年9月,她來到這裡教學,3年的時間,她親眼見證了傳統節日文化對于布大孔院及中阿友誼的重要作用。

在談到這幾年來她在海外過節的情景時,她說:“節日之所以幸福,是因為團聚,節日時我會更加思念祖國與親人。我們的祖國日益強大,外國友人對我們的節日也非常關注,這讓我感到我們的工作很有意義,可以沖淡我的思鄉之情,激勵我更加努力地傳播中國傳統節日文化。”

中國傳統節日不僅寄托海外遊子的思鄉之情,也是中國文化海外傳播的重要紐帶。在布大孔院,每年都會圍繞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春節等傳統節日向當地民衆開展相關活動。

張奇說:“最受歡迎的節日當屬春節,春節期間,擊鼓傳紅包、包餃子、貼春聯、拜年等活動都受到了阿根廷民衆的喜愛。他們通過活動更好地了解到中國傳統文化中家庭團圓的美好,這也與阿根廷當地節日文化中的‘團聚’相吻合,能夠跨越文化差異,引發人們共鳴。”

當提及中國傳統文化如何在海外傳播時,張奇談道:“不僅要通過活動、美食等方式吸引大家,更要以當地民衆喜聞樂見的方式呈現。如阿根廷當地很多民衆喜歡閱讀,布大孔院就舉辦關于中國傳統節日文化的知識講座,講解節日起源,讓大家不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比如老師對中秋節的講解,從古時神話中的嫦娥奔月到如今中國航天事業的蓬勃發展,讓當地民衆不僅了解到中國傳統節日文化背後蘊含的美好寄托,更看到了今天中國夢的美好願景,進一步加深其對中國更加全面立體的認知。”

共鳴源于共情。國之交在于民相親,民相親在于心相通。世界各地文化雖不同,但人類對生活的熱愛、對煙火氣和人情味的欣賞卻是共通的。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