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代天文學中,人們公認世界上第一台天文望遠鏡是在1609年,由伽利略成功制作而來。也正是從那之後,人類開始真正意義上對太空進行觀察和探索。可誰也沒有想到,随着太空探索的深入,宇宙的奧秘遠遠超出了人們的想象。曾經的地心說和日心說依次被推翻,誰也不知道宇宙的邊界究竟在哪裡。
為了在人類“有生之年”成功找到答案,美國人在1977年9月5日向太空發射了名為旅行者一号的太空探測器。時至今日,旅行者一号探測器已經抵達了216億千米之外的星空,可最終得出的結果卻讓人十分的沮喪。以現如今人類科技所做出的努力來看,我們根本無法飛出太陽系。
太陽系的界定
太陽系是以太陽為中心,八大行星圍繞太陽運轉的一個天體系統。在這之中,當然還包括了一系列的衛星,矮行星,小行星以及星際物質。可除此以外,太陽系的影響範圍是否就到此為止了呢?
2006年8月24日,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大會召開之後,來自世界各國的天文學家們經過投票表決,将冥王星降級為矮行星。也正是從那個時候開始,太陽系九大行星的說法轉換為了八大行星。可事實上,也正是因為對行星的熟悉,所以在許多人眼中,似乎八大行星或者“九大行星”便是太陽的邊界。
其實不僅是普通人會有這樣的認知,曾經許多天文學家又何嘗不是如此。然而随着時間的推移以及觀測技術的發展,人們在太陽圈的外圍觀測到了一個新的球體雲,并将這個球體雲命名為奧爾特雲。
值得一提的是,在人類直接觀測到奧爾特雲之前,其實就已經有天文學家對這個天體的存在提出的猜想。早在1932年,愛沙尼亞天文學家恩斯特·朱利葉斯就曾表示,我們人類所觀測到的所有彗星,或許都是來自于太陽系外層的一個未知的天體。而這個天體的存在狀态,可能和我們印象中的天體會有所不同。
最終事實證明,恩斯特·朱麗葉的猜想雖然并不準确,但他至少提出了一個方向,同時也讓後來的天文學家們對這個未知天體展開了更加詳細的研究。等到了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初期,研究學者們開始修正有關于奧爾特雲的一切現象和“定理”,更加客觀地描述了它的存在。隻可惜在人類探測器沒有到達這裡之前,我們對奧爾特雲的認知也就此為止。
至于為什麼說人類無法飛出太陽系,其實主要原因也在于奧爾特雲的存在。要知道旅行者一号盡管已經到達了216億千米之外的星空,可這也不過是剛剛穿越太陽圈而已。而根據觀測結果顯示,奧爾特雲的範圍大約是在距離太陽1光年到1.87光年之間。
就這一點來看,以旅行者一号的速度根本不可能成功地穿越如此之長的距離。除此以外,科學家們對旅行者一号早已做出過預測,大概在2025年之後,它就會徹底和我們地球失去聯系,完成一個漂浮在太空中的“流浪探測器”。對于這樣殘酷的現實,科學家們也沒有任何解決方案。
旅行者1号
事實上,不僅是奧爾特雲距離的影響,人類現如今的科技發展同樣限制了我們飛出太陽系。許多人都知道迄今為止,旅行者1号仍然是世界上飛的最遠的星際探測器。可有關于旅行者1号的飛行動力以及為什麼能夠飛行如此之長的時間跨度,絕大多數人都不太清楚。
要知道旅行者自1977年9月5日就離開了地球表面,如果真的如同科學家們預測的一樣,能夠一直工作到2025年的話,旅行者一号就整整工作了48年的時間。可太空中根本沒有任何動力來源,僅僅隻是依賴于旅行者一号自身攜帶的核電池,根本不可能運行這麼久。
而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情況,主要在于旅行者一号以及同期發射的旅行者二号,其實都借助了行星之間的“引力彈弓效應”。簡單來說,這種效應就是利用行星的重力場來給太空探測船提供加速度。在這個過程之中,探測器本身不用做功,隻需要跟着引力的軌迹前行就可以了。
也正是因為這種特殊效應的存在,所以旅行者一号的飛行時間才能不斷延長。隻可惜在不久的将來,旅行者一号所攜帶的核電池,還是會耗盡所有的電量。在我們生存的地球之上,有關于“核”的一切物質,似乎都有十分強勁的能量。可到了太空航行之中,核能量還是有些微不足道。
人類想要成功的飛躍太陽系,除非能夠尋找到另外一種能夠長時間支持探測器飛行的動力來源。要知道在探測器借助引力效應的同時,行星幾何排列現象也尤其重要,隻有出現了這種特殊的排列現象時,太空探測器才能最大限度的節約能量。
然而在太空探索上,不可能所有事情都順風順水,行星幾何排列平均176年才會出現一次,我們總不可能每一次都将希望寄托在這種外力幫助上。所有尋找新的持續工作的能源就顯得異常重要。
當然了,我們在讨論這件事情的時候,千萬不要幻想着在探測器上安裝發電機。能量守恒定律從來不會讓人有“可乘之機”,認真研發新型燃料以及能量來源,這才是我們真正應該努力的方向。
除此以外,其實我們還可以加深對宇宙引力的理解。要知道許許多多的彗星在太空之中飛行,自身是沒有任何動力裝置的。在這一點上,或許我們也可以進行相關的思考,讓我們人類的太空探測器,在可控的前提下,如流星般滑向宇宙深處。
速度要求
有了足夠的動力資源,穿越過太陽系自然就是可以預見的現實,可這個時間跨度是否過長了些?以旅行者一号的飛行速度為例,現如今能夠達到的速度為每秒十七千米。就這個速度而言,絕對超過了地球上所有交通工具的運行速度,可在太空之中,這樣的速度依舊不夠看。
當有關旅行者一号已經飛出太陽系的言論出現之時,北京天文館館長朱進就第一時間做出了回應。以目前的速度來看,旅行者一号想要真正離開太陽系,至少還需要3萬年左右的時光。
可我們人類是否能夠在太空之中支撐3萬年的時間呢?答案自然是否定的。想要能夠在短時間内飛出太陽系,我們需要提升的速度絕對不是常人所能夠想象的。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在不同的天文學家眼中,對于太陽系的界定劃分不一樣。這也是為什麼有不少天文學家,堅持認為旅行者一号已經成功飛出太陽系的重要原因。可事實上,我們想要真正地見到太陽系之外的太空,就不得不突破奧爾特雲的阻礙,這和不同的界定劃分并沒有什麼沖突。
除此以外,當速度真的達到了光速或者接近光速的時候,我們還要做到避免與太空中的其他天體碰撞的事件發生。宇宙的确遼闊無垠,可假設真的出現了這樣的情況,那人類根本沒有任何反應時間和反應能力來應對這樣的情形。
可怕的相對運動從17世紀開始嘗試地外探索一直到今天,在幾百年的時間跨度裡,人類能夠讓太空探測器的速度達到17km/s,其實已經算是一個很不錯的成就。可當我們将視野放在天體運動速度上時,17km/s的速度根本不算什麼。
根據研究資料顯示,地球在宇宙中的移動速度大約為600km/s,而太陽系在宇宙中的移動速度也高達240km/s。在這樣的情況下,當探測器突破了太陽系的影響範圍之後,究竟會以一個怎樣的速度繼續前行,這是我們無法預測的。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整個太陽系就像是一趟在宇宙中前行的高速列車,而我們人類隻不過是列車上的乘客。我們現如今所發射的太空探測器在太陽系中運動的情形,其實也就像人類在高速列車内部的不同位置上走動而已。可一旦我們所發射的探測器以某一個速度離開了這列列車,它又會如何運動呢?
如果是在地球上,當速度相同的時候,我們會和物體處于一種相對的平衡狀态之中;當物體速度小于列車速度之時,會很快被甩在列車身後;隻有當速度大于列車的速度,才會沖在列車之前。可如果是在太空之中,誰也無法預料可能會發生的情況。
也正因如此,太空探索遠比普通人想象的困難得多。當我們将速度,能量以及時間等一系列問題解決之後,宇宙中的引力的影響,也會給我們帶來一定的困擾。我們相信在未來的某一段時間内,人類或許真的有機會能夠成功的飛出太陽系,但這個時間究竟什麼時候到來,誰也無法保證。
結語
很多人會想,我們為什麼要不停地尋找地外星球或者地外生命呢?隻要好好地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不就可以了?。事實上,這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原因。首先是對地外探索的認知,本來就是人類好奇的天性,也是我們必須要經曆的一個過程;其次則是防患于未然,在未來可能發生些許變故的時候,我們能夠及時地逃離險境。
不僅如此,以霍金為代表的一些科學家還都提到,宇宙并非是平靜的,宇宙中的危險也絕對遠超人們的想象。在這樣的情況下,如果我們對宇宙沒有任何一點了解,沒有任何一點防禦能力,文明的消逝也不過是彈指一瞬間。因此,發射探測器前往外太空,絕對是十分有必要的。雖然現如今我們并沒能取得多少成就,但這美好的願望,必将激勵一代又一代人為之努力奮鬥。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