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享太廟對于臣子來說是無上的光榮,能配享太廟者很多都是開國功臣,或者是立大功者。
以清朝為例,雖然清朝以滿族人為尊,但在清朝的太廟中卻有一位漢臣,那就是曆經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張廷玉。
張廷玉之所以能夠成為三朝元老,并且死後配享太廟,除了他自身的才能外,更離不開他的政治智慧。
作為官場“老油條”,張廷玉在低谷時不喪氣,在高位時不浮躁,并且他異常會揣測聖意,也因此深得皇帝的信任。
然而,誰又能想到,如此圓滑的張廷玉也曾被康熙皇帝連降三級。
突然的降級換到哪個官員身上都令人難以接受,但張廷玉在當時卻并無一點傷心之色,反而面露喜色。
回家後他還笑着對兒子說了8個字,後來這八個字也都成為了現實。
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康熙朝嶄露頭角張廷玉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官二代,其父張英任禮部尚書,并擔任了當時張廷玉會試的主考官,但也恰恰因為張英是主考官,張廷玉不得不回避當年的考試,白白在家蹉跎了三年。
三年後,也就是康熙三十九年,張廷玉參加會試并考中進士,授為翰林院庶吉士,真正開始了他的官場之路。
入朝不久,張廷玉便憑借其才能入職南書房,成為了高層秘書。同時,張廷玉的第一次考驗也悄然到來,這一次的考驗與其日後的政治生涯密切相關。
康熙四十三年,康熙帝召張廷玉到暢春園,詢問其父親張英緻仕退休後在家中的情況。張廷玉回答得不卑不亢,既表示了親近,但又保持本分。
突然康熙帝話鋒一轉,轉而考較其才能,命張廷玉賦詩。張廷玉當場便作七言律詩兩首,頗得康熙皇帝贊許。緊接着康熙帝又詢問了張廷玉許多問題,張廷玉也都對答如流,深得康熙皇帝的贊賞。
經過這次談話,張廷玉才真正地走到了康熙皇帝的眼前,在官場站住了腳。
此後的時間中,張廷玉一直擔任康熙的貼身秘書,深得康熙皇帝的器重。從翰林院庶吉士開始,張廷玉憑借其自身的才能以及謹慎的态度,一路順風順水,在短短的十幾年中便做到了刑部右侍郎的職位,可謂是深得寵幸。
然而,就在衆人都以為張廷玉日後一定能夠官至宰相的時候,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卻發生了。在康熙六十一年,也就是康熙帝臨終之際,皇帝突然下旨,将張廷玉連貶三級。
這一道突然的聖旨令衆人疑惑不解,同時接到這樣降級的聖旨不隻是張廷玉一人,也有幾位官員同樣被降級,但俱都是愁雲慘淡,感到前途無望。
張廷玉卻與衆人不同,他面色不變,甚至回到家中還露出喜色。面對其兒子的詢問,張廷玉僅給出了八個字,即“為父須待新君賜恩。”
雍正朝再起,位極人臣“為父須待新君賜恩”,這短短的八個字卻透漏出了張廷玉非同一般的政治智慧。
康熙帝病卧在床的時候,深知自己時日無多,所以不得不為其繼任者鋪路,留下可以重用的人才,張廷玉就是被康熙皇帝選中的人之一。
康熙皇帝為了讓其繼任者能夠安心提拔人才,所以才對張廷玉幾人降職,以期望日後其子孫能夠重用這些人,對其下旨晉升,從而籠絡人心。
張廷玉因深知帝心,所以才在接到聖旨時不悲反喜。
果然,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康熙帝駕崩于暢春園,皇四子胤禛繼承大統,改年号為“雍正”,并下旨重新啟用張廷玉。
雍正元年,張廷玉複職南書房,與朱轼等人同為諸皇子師傅。同年的四月份,出任順天府鄉試主考官。同年十月,張廷玉更是出任四朝國史總裁官。
至此,當年不明白張廷玉為何在被貶職後仍不露聲色的衆人,終于明白了張廷玉當時的為何做此反應,也理解了康熙帝當時的用意,同時也對張廷玉更加敬佩。
雍正一朝,張廷玉曆任禮部尚書、吏部尚書,首席軍機大臣等職,深受雍正帝的敬重,真正做到了位極人臣。并且雍正帝臨終之前,專門留下聖旨,特别允許張廷玉在死後可以配享太廟。
一代名臣終落幕正所謂一朝天子一朝臣,在康熙、雍正兩朝風生水起的張廷玉卻在乾隆朝異常坎坷,多次遭受到乾隆的打壓,最後郁郁而終。
雍正臨終之際曾命張廷玉輔佐乾隆,乾隆即位初也對這位三朝老臣非常敬重。甚至每次出巡之時,都留下張廷玉在京城中總理事務,并命其擔任皇子師傅,編撰重要典籍。
但大清畢竟是滿族人的王朝,張廷玉作為漢人,位高權重,其身後依附衆多漢人臣子,終引起滿族臣子的不滿。
當時的滿洲鑲藍旗人鄂爾泰與張廷玉同為軍機大臣,但兩人的關系并不好,甚至可以說勢同水火。兩人分别代表了滿漢兩族的利益,互不相讓,最終在朝中形成了“滿則思依附鄂爾泰,漢則思依附張廷玉”的局面,兩族的矛盾異常激化。
這一情況也理所應當地引起了乾隆帝的重視,面對此時的滿漢矛盾,使得乾隆對張廷玉十分不滿,最終為清理朝堂而下決心打壓張廷玉。
從乾隆七年開始,皇帝便逐步撤去張廷玉的爵位、官位等,打壓張廷玉及其背後的勢力,最終使得張廷玉多次上奏請辭。
直至乾隆十五年,張廷玉再次請求歸鄉,乾隆帝才應允,并借故免去其配享太廟的資格。
乾隆二十年,張廷玉在家裡郁郁而終,而乾隆帝最終也決定留存這個三朝老臣最後的體面,仍允其配享太廟。至此,張廷玉終于結束了他不平凡的一生。
總結在清朝,作為一名漢人,張廷玉能夠在死後配享太廟是極為不容易的。究其原因,除了張廷玉自身的才能外,便是他獨特的政治智慧了。
張廷玉能夠在多次政治鬥争中保全自己,并且深得康熙、雍正的重用,是因為其懂得官場險惡,禍從口出。
為官多年,張廷玉從不在私下讨論皇帝,并且愛護自身的枝葉,不結黨營私。
但樹大招風,張廷玉在乾隆朝雖不主動結黨,可作為三朝老臣,張廷玉事實上已經成為了當時漢人臣子的代表,身陷滿漢矛盾漩渦之中,無法脫身,最終也因此被乾隆帝針對打壓,郁郁而終。張廷玉晚年就像有句話說的一樣,“人在官場,從來都是身不由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