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地處中國中部、長江中遊,和湖北省相對應,湖南省因大部分區域處于洞庭湖以南而得名“湖南”,因省内最大河流湘江流貫全境而簡稱“湘”,省會駐長沙市。湖南東臨江西,西接重慶、貴州,南毗廣東、廣西,北與湖北相連。截至2018年底,湖南省下轄13個省轄市,1個自治州,17個縣級市,62個縣,7個自治縣,36個市轄區。其中,就桑植縣來說,人口超40萬,隸屬于張家界市,地處湖南、湖北的交界處。在曆史上,桑植縣因“境内遍植桑樹”而得名!
一
首先,桑植縣是湖南省張家界市轄縣。在地理位置上,桑植縣位于湖南省西北部,地理坐标為東經109°41′-110°46′,北緯29°17′-38°84′。桑植縣東界慈利縣、石門縣和張家界市武陵源區,南毗張家界市永定區和永順縣,西鄰龍山縣,北與湖北省宣恩縣、鶴峰縣接壤,距省會長沙456千米,張家界市71千米,也即該縣地處湖南、湖北兩省的交界處。桑植縣東西長104千米,南北寬51千米,總面積達到3474平方千米。就桑植縣的曆史來說,早在春秋戰國時期,該地區屬楚國這一諸侯國的疆域。
二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建立秦朝。在郡縣制下,今湖南省桑植縣一帶屬巫郡慈姑縣這一建制。西漢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設立充縣,治所在今桑植縣南岔鄉李家台。到了東漢時期,該地區屬武陵郡充縣。三國這一曆史階段,魏蜀吳三國鼎立,今張家界市桑植縣一帶先屬蜀漢,後在關羽大意失荊州後,該地區成為東吳的疆域。在三國時期,該地區隸屬于天門郡這一建制。西晉消滅東吳後,改歸臨澧縣(以其側臨澧水故名,非今臨澧縣)。北周時期,今桑植縣一帶屬崇義縣。
三
隋文帝楊堅建立隋朝後,今桑植縣一帶仍屬崇義縣。在隋朝時期,崇義縣初屬崇州,後屬澧陽郡。公元627年,唐太宗李世民這位皇帝在位時,今桑植縣一帶屬山南道澧州慈利縣。山南道,治襄州(今湖北襄陽),東接荊楚,西抵隴蜀,南控大江,北距商華之山,位于今湖北大江以北、漢水以西、陝西終南以南、河南北嶺以南、四川劍閣以東之地。開元二十一年(733年),唐玄宗李隆基這位皇帝在位時,今桑植縣一帶山南東道。宋仁宗年間,桑植推行土司制度,設桑植宣撫司,因司治桑植坪而得名(今五道水鎮芭茅溪境内)。
四
最後,明朝洪武四年(1371年)設安福守禦千戶所,隸屬慈利縣九溪衛,治所瓦窯崗(今縣城)。清朝康熙皇帝在位時,分湖廣行省為湖南省、湖北省,該地區屬湖南省。雍正七年(1729年)設“桑植縣”沿襲至今,縣名以縣境内遍植桑樹得名。由此,就桑植縣這一建制,始于公元1729年,距今已有接近300年的曆史了。1928年,桑植縣直屬于湖南省。1988年5月,成立大庸市,桑植縣劃歸大庸市管轄。1994年4月,将大庸市更名為張家界市,桑植縣屬之至今。截至2018年底,桑植縣總面積達3474平方公裡,總人口約為47萬人。
文/情懷曆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