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可以記錄戰功?
小朋友們,大家好,我是劉老師,今天開始我給大家講講漢字的演變和有關的文化知識,讓大家了解一下,原來漢字這麼有趣!
今天我們先來看看耳朵的“耳”字——
楷書的“耳”
大家看,這是甲骨文中的耳,像不像我們的小耳朵?
這是金文的耳——
這是篆體的耳——
由耳朵的字形引申,“耳”字也可以表示像耳朵一樣的東西,比如我們吃的木耳、銀耳,它們的外形都是卷曲的,像我們的小耳朵一樣,可以用耳來組詞。
耳朵是人的聽覺器官,我們在說話的時候要用耳朵來聽,所以“聽”的甲骨文啊,就是一張嘴巴在對耳朵說話的樣子——
後來在漢字演變的過程中,将“耳”換成了“斤”字,就有了我們今天的“聽”字。
在遙遠的古代,因為耳朵又軟又小,在戰場上竟然被用來當作“記錄戰功”的憑證!士兵殺死的敵人越多,功勞就越大。但是怎麼才能證明你殺死了多少個敵人呢?将軍規定,如果戰争中誰殺死了敵人,就割下敵人的左耳,收集起來。戰鬥結束後,通過數耳朵就能知道這個士兵到底立了多大的功勞。這就是“取耳記功”的故事!“取”字就是這樣得來的。大家看,這是甲骨文的“取”字—
“取”字最古老的寫法就是一隻手抓着一隻耳朵的樣子。
還有一個漢字——“聶”,是由三個“耳”組成的!表示豎起耳朵仔細聽的意思。我們的國歌《義勇軍進行曲》的曲作者“聶耳”,你看!他的名字裡有四個“耳”字!怪不得能成為音樂家呢!
小朋友們,你們喜歡聽漢字小知識嗎?快來關注我吧!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