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管行業怎麼管理?21世紀資管研究院研究員 楊希,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資管行業怎麼管理?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21世紀資管研究院研究員 楊希
随着“資管新規”過渡期結束,2022年大資管行業進入全面淨值化時代。總體來看,當前資管行業仍然面臨着諸多挑戰:一方面是國際形勢複雜多變,國内經濟下行壓力加大,資管機構面臨的外部環境更為複雜;另一方面财富管理需求增長的同時,投資者對于産品的認知仍然有待深化。
回望整個轉型過渡期,資管行業配套政策和制度體系不斷完善,政策推動與市場驅動下,資管産品不斷豐富,新的趨勢也正在形成。21世紀資管研究院梳理了過渡期以及今年以來資管領域的八個事件。可以預見的是,從需求端出發,資管機構的差異化發展将進一步豐富産品供給;從供給側來看,投研能力構建與金融科技賦能,将成為資管行業轉型進化的重要方向。
在“資管新規”過渡期内,資管行業的頂層設計不斷完善,針對各細分行業的規則逐步明晰。
在銀行理财方面,《理财公司理财産品銷售管理暫行辦法》、《理财公司理财産品流動性風險管理辦法》、《理财公司内部控制管理辦法》陸續落地。
在保險資管方面,《保險資産管理公司監管評級暫行辦法》、《保險資産管理公司管理規定》已在2021年正式出台。
在産品方面,《關于規範現金管理類理财産品管理有關事項的通知》、《重要貨币市場基金監管暫行規定》也先後落地,對現金類理财産品和貨币市場基金進行了進一步規範。
對于資管行業,特别是銀行理财公司而言,各項規定的逐步落地和出台,有利于理财公司進一步完善内部控制和組織體系,推動理财公司依法合規經營和持續穩健運行,按照誠實信用、勤勉盡責原則切實履行受托管理職責。
據21世紀資管研究院統計,截至2022年8月底,已有30家理财公司獲批籌建,其中27家已獲批開業。2022年上半年,先後有5家理财公司獲批開業。銀行理财公司正持續擴容。
據銀行業理财登記托管中心發布的《中國銀行業理财市場半年報告(2022年上)》,截至2022年6月底,理财公司存續産品規模19.14萬億元,同比增長91.21%,占全市場的比例達65.66%,理财公司平均資産管理規模(AUM)約7656億元,單隻産品平均規模為16.26億元。
同時,伴随着銀行理财産品投資門檻的進一步降低,理财投資者數量也得以穩步增長。截至2022年6月底,持有理财産品的投資者數量為9145.40萬個,較年初增長12.49%,同比增長49%。其中,個人投資者數量為9061.68萬人,占比99.08%;機構投資者數量為83.72萬個,占比 0.92%。
2022年4月21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推動個人養老金發展的意見》,确定了我國個人養老金制度的參加範圍、制度模式等,标志着探讨多年的養老金第三支柱建設有了實質性進展,公募基金公司、保險公司、銀行理财公司将更加深入地參與到個人養老金建設中。商業養老金融進入發展快車道,未來或将進一步影響資管行業生态與格局。
在銀行理财方面,養老理财産品試點已于2021年9月正式啟動,随後試點範圍擴大至“十地十機構”。截至2022年6月底,已經有27隻養老理财産品順利發售,23.1萬名投資者累計認購超600億元。
在公募基金方面,證監會研究起草了《個人養老金投資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業務管理暫行規定(征求意見稿)》,中證登也發布了《個人養老金投資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信息平台運作管理暫行辦法(征求意見稿)》,《暫行規定》核心内容之一是明确了在試行階段,拟優先納入最近4個季度末規模不低于5000萬元的養老目标基金。未來,養老金作為長期資金,将為資本市場和實體經濟帶來穩定的增量資金,也将成為公募基金的進一步擴容的重要機遇。
過去一年,資管行業的差異化發展呈現積極态勢。譬如在銀行理财公司方面,頭部理财公司積極布局固收類、固收 、混合類、權益類産品,養老理财、公募REITs理财、理财 慈善等創新産品與形式湧現;合資理财公司結合自身實力,更傾向于主打突出多源頭資産配置的中高風險混合類理财産品。在信托方面,慈善信托、綠色信托、普惠信托等産品也均有實踐落地。
産品差異化發展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主題産品的陸續湧現。以銀行理财産品為例,據銀行業理财登記托管中心發布的《中國銀行業理财市場半年報告(2022年上)》,2022年上半年,理财市場累計發行ESG主題理财産品43隻,合計募集資金超200億元,截至2022年6月底,ESG主題理财産品存續134隻,存續餘額1049億元,同比增長1.44 倍,助力“雙碳”目标實現。同時,理财市場積極推進産品主題創新,2022年上半年累計發行鄉村振興、公益慈善等社會責任主題理财産品56隻,募集資金超160億元,助力共同富裕目标實現。
資管新規過渡期内,銀行理财在市場擴容方面也迎來利好政策。2020年6月29日,中國人民銀行會同香港金管局、澳門金管局發布公告,在粵港澳大灣區開展“跨境理财通”業務試點。“跨境理财通”按照購買主體身份可分為“南向通”和“北向通”。央行廣州分行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3月31日,粵港澳大灣區參與“跨境理财通”個人投資者合計25836人,包括港澳投資者16726人,内地投資者9110人,涉及相關資金跨境彙劃8941筆,金額82880.54萬元。
2020年4月30日,中國證監會、國家發改委聯合發布《關于推進基礎設施領域不動産投資信托基金(REITs)試點相關工作的通知》,正式啟動基礎設施公募REITs試點工作,國内市場迎來公募REITs元年。此後,證監會、交易所、基金業協會等監管機構相繼發布一系列文件,支持和鼓勵公募REITs發展,并在短時間内搭建起公募REITs制度體系。
今年内,公募REITs發售屢現爆款。譬如今年發行的國金鐵建高速公路REIT,産品無論是公衆認購還是網下認購都遠高于拟發行上限,而此前發行的華夏中交高速REIT,僅公衆認購部分吸金就超過了800億元,最終有效确認比例僅約為0.84%。
公募REITs的陸續發行,為資管機構創造了新的投資機會。銀行理财公司作為資管行業主力軍,積極進軍公募REITs市場。據南财理财通數據顯示,截至今年8月22日,理财公司已發行了6款名稱中含有“基礎設施”的理财産品,産品募集方式包含了公募與私募。
今年5月,銀保監會印發了《中國銀保監會關于保險資金投資有關金融産品的通知(銀保監規〔2022〕7号)》,以及《中國銀保監會關于印發保險資金委托投資管理辦法的通知(銀保監規〔2022〕9号)》。
兩個文件的發布一方面拓寬了險資可投金融産品範圍,豐富了保險資金參與資本市場的投資渠道;另一方面明确了保險資金委托投資範圍,有助于提高保險資金權益類資産投資效率,加大對資本市場和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總體而言,兩則新規的出台,保障了保險資金運用安全性,同時也為市場提供長期資金支持奠定了規則基礎。
具體來看,在險資可投金融産品範圍方面,新規将理财公司理财産品、單一資産管理計劃、債轉股投資計劃等納入可投資金融産品範圍,進一步完善保險資産配置結構。在新規落地後,光大永明資産受托光大永明人壽非投連賬戶通過直銷方式投資了由光大理财發行的“陽光金天天盈理财産品”産品,成為監管新規下保險資金與理财公司的行業首批合作。
今年一季度,股債市場震蕩劇烈,銀行理财迎來資管新規施行後的破淨首考。南财理财通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3月15日,近六個月所有在運行的理财産品中有2352隻跌破淨值,其中,近1月發行的有1868隻,占所有破淨産品的79.42%。
二季度,随着市場波動趨于平穩,理财産品破淨率大幅下降。南财理财通數據顯示,截至6月24日,在全部續存的32982隻公募理财産品中,除未披露最新淨值的13104隻理财産品外,共有878隻産品破淨,即淨值小于1,占産品總數量的2.66%。
銀行理财産品破淨的主要原因有四點:第一,債券投資的收益率在下降;第二,權益市場波動大;第三,産品非标占比低;第四,産品結構方面的原因。此外,銀行理财呈現公募基金化特征,進入真淨值時代。
今年4月,證監會發布了《關于加快推進公募基金行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在積極培育專業資産管理機構方面,《意見》提出了5個具體方向。具體到壯大公募基金管理人隊伍方面,《意見》明确了積極推進商業銀行、保險機構、證券公司等優質金融機構依法設立基金管理公司的行業大方向。
具體來看,包括調整優化公募基金牌照制度,适度放寬同一主體下公募牌照數量限制,支持證券資管子公司、保險資管公司、銀行理财子公司等專業資産管理機構依法申請公募基金牌照,從事公募基金管理業務。堅持專業、誠信、合規的監管導向,強化發起人道德操守、執業聲譽與專業勝任能力的審核,審慎有序核準自然人發起設立基金管理公司,嚴防行業無序競争。
《意見》同時明确,支持基金管理公司在做優做強公募基金主業的基礎上實現差異化發展,促進形成綜合性大型财富管理機構與特色化專業資産管理機構協同發展、良性競争的行業生态。業内分析認為,《意見》支持基金公司專業化發展、集團化運營,設立REITs子公司、養老金融服務子公司、投資顧問子公司等,有助于打造綜合性大型财富管理機構,促進行業高質量發展。
(統籌:馬春園)
更多内容請下載21财經APP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