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旅遊

 > 生活在擁擠的城市會不會孤獨

生活在擁擠的城市會不會孤獨

旅遊 更新时间:2024-09-04 03:16:58

生活在擁擠的城市會不會孤獨(在喧鬧的城市中)1

疫情期間,一位出租車司機躺在北京朝陽公園草地上小憩。鄭萍萍/攝

在大多數人的印象中,人與人的互動與協作構成了富于生機的城市生活,我們從四面八方彙聚到大城市,多少是為了“交往”而來。主流的城市設計與規劃理念倡導城市要營造更多的公共空間,為人與人的相遇、相處創造機會。

不過,越來越多的“城市人”自曝有“社恐”,表示更喜歡獨處。雖然大部分自稱“社恐”的人并未達到疾病的程度,但“社恐”被泛化、标簽化的背後,是人們對自己在社交技能上欠缺的遮蔽,以及對隐私的保護。有人說,這種狀況是獨生子女一代的養育問題帶來的,也有人認為是數字時代新的社交行為造成的。

近日播出的一檔相親類綜藝節目中,一名27歲的職業女性在陳述自己的戀愛觀時表示,戀愛期間,戀人一周内見面的時間最好不超過3天;結婚後如有可能,買兩套門對門的房子,一人住一套,希望最大限度地保留自己獨處的空間。她的觀點不出意料地引來衆人的質疑,嘉賓們紛紛表示不解,甚至有人問她,是不是在之前的親密關系中遭受過創傷。

喜歡“獨處”的人時常被他人貼上性格孤僻、不易相處的标簽,遭受某種誤解。在各種團圓的節日裡,一個人逛街、一個人吃飯,常常會收到周圍人同情的目光。但我們恐怕确實得承認,有一些人,在與自己為伴的時間中,獲得了真正的滿足感;有一些時刻,在不受他人幹擾的過程裡,人們消除了在各種壓力狀态下的應激反應。

我想起幾年前的一個初秋的傍晚,在北京798園區,我閑逛着等朋友赴約,路過一個街頭“唱吧”時,聽見隐隐的哭聲。透過側面的玻璃,“唱吧”裡的轉椅上,一個戴着花袖套的女人捂着臉嗚嗚地哭着,手裡攥着一張寫滿字的紙,幾縷花白的頭發耷拉在藍色的一次性帽子外。十幾分鐘後,我在另一條路上迎面遇到了她——小小的個子穿着一雙很大的膠鞋,一邊用手将頭發塞進帽子裡,一邊将那張紙塞進口袋裡,然後拐進了一個餐館的後門。

我想,當初街頭“唱吧”的産品設計師一定沒想到,有一天,這個小小的空間會為一個女人,提供這樣一個即時的獨處空間。城市看似很大,在猝不及防的脆弱襲來時,除了像影視劇的橋段那樣躲進洗手間,或者上樓前在車裡呆坐一會兒,我們的選擇好像真的不多。

他人對于喜歡獨處的人的第一反應大多是:他們内向或者害羞。但心理學研究表明,内向者并非全都享受獨處,有些外向者也會傾向選擇獨處。研究人員認為,對于生活中有獨處需求的人,可以簡單地被分為三類:一類出于羞怯性格相關的恐懼與焦慮而選擇獨處;一類出于對社交感到疲累而選擇獨處;還有一類人是單純地喜歡獨處。

上面那位遭到衆人質疑的女性就表示,之所以想保護自己的空間,是因為從小受到的教育是首先要照顧他人的感受,長期以來形成的交往模式讓自己格外疲累,而在自己的空間裡不必對他人表示歉意。

獨處最直接的辦法是物理形式上的隔絕。對喜歡獨處的人來說,待在自己的空間中會感到身心愉悅,不受任何打擾的獨處讓他們有機會感受到壓力得以釋放後的平靜。在心理學家看來,高質量的獨處可以幫助人們恢複直覺和創造力。

對于大多數人來說,随時擁有一個獨立空間并不容易。特别是疫情期間,一些被隔離在集體宿舍、合租公寓的年輕人以及長時間居家的“一大家子”,或多或少都需要釋放與他人“無縫相處”的焦慮。

相比物理空間,獨處更多的是一種心理需求,是在自己和他者之間建立某種不被打擾的邊界。有專家解釋道,可能對于某些人,在人來人往的馬路牙子上坐一會兒,隻要不會被任何人打擾,也是一種獨處。

邊界感是城市社會健康互動所必備的。現代都市裡,在“大平面”工作的職場人常常會遭遇突然的“打擾”,除了必要的工作互動,有時可能隻是路過的同事跟你閑聊,有時是出于社交禮儀不得不回應對方送給你的橘子。這兩天,我身邊一位“頗有人緣”的同事,為了躲避這樣的“打擾”,隻好不斷地挪換工位。

印象中,在人群高度聚集的城市裡,維持自己的“邊界”似乎是一種奢望。但從“小地方”來到上海的漳毅表示,他選擇在大城市生活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人與人之間的邊界感比較強,即便是相熟的人,也不會過多地評價、影響你的生活。

在社會學家歐文·戈夫曼看來,城市中,人與人之間默契地保持“有禮貌地不關注”的邊界感,正是城市維持運轉的隐秘機制之一。就好比兩個人在大街上迎面而行,雙方在一定距離外會迅速交換一下目光,然後當他們擦肩而過時,雙方的眼睛又都會看向别處,避免眼神接觸。正是這樣的非正式社交禮儀,給予了像漳毅一樣不能忍受“熟人社會”壓力的人以喘息機會。

同樣,出于社交禮儀、家庭責任,我們似乎很難主動地向熟人、甚至是家人表達自己有“獨處”的需求,隻能尋求各種替代方案。工作中争執不下,一個人去辦公樓下便利店逛逛;深更半夜,提上一袋垃圾去樓下轉轉;或者戴上耳機,尤其是那種醒目的頭戴式耳機,仿佛在宣告:此刻此地,我想跟自己待着。

城市原本就是容納形形色色的人生之地,喜歡社交、喜歡獨處都應被寬容和接受。如何在城市交往中既保持人與人之間的連接,又維持彼此的邊界感,這不僅依賴城市規劃專家從物理空間設計上探索解決方案,更離不開城市人文環境的塑造。希望有朝一日,人們可以心無芥蒂地表達出自己獨處的需求。

鄭萍萍 來源:中國青年報

來源: 中國青年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旅遊资讯推荐

热门旅遊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