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冷門的考古專業?澎湃新聞記者 嶽懷讓 實習生 鄭久洲,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未來冷門的考古專業?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澎湃新聞記者 嶽懷讓 實習生 鄭久洲
全國各省份高考成績陸續“放榜”,考生進入志願填報的關鍵階段。
澎湃新聞記者注意到,一些“冷門”專業今年再度受到社會輿論關注,能否有越來越多的青年學子投身其中,“繼往聖之絕學”,備受社會各界期待。今年恰逢浙江省首個考古學本科專業正式招生,澎湃新聞記者6月25日專訪了浙江省文史研究館研究員、浙大城市學院考古學系主任杜正賢教授。
去年6月成立的浙大城市學院考古學系,由杜正賢教授領銜,是由浙大城市學院與浙江省文物局聯合共建的專業。浙大城市學院新增的考古學本科專業将在今年招生季正式招生。
對于即将到來的浙大城市學院考古學本科專業第一批“弟子”,杜正賢頗有期待,他對澎湃新聞記者表示:“ 希望今年的學生能夠是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優秀學生,優秀的生源對考古學專業将來培養優秀的畢業生更有幫助。希望我們招收的學生對古代曆史有比較多的了解,對未知的古代文明有強烈的探索之心。”
杜正賢對澎湃新聞談及了對“弟子”的期待:“首先學生在道德、品德這方面肯定是最重要的,這是做好考古工作的前提條件;智力也是很重要的,它代表了一個學生的學習能力;還有就是體能,我們考古專業相對來說是比較辛苦的,搞考古工作的一年裡肯定要有幾個月要在野外工作,那就會比較辛苦。還有交際能力也十分重要,在野外工作的時候可能要和不同的人打交道,比如說農民工、當地的村民、村幹部,在工作過程中可能會碰到許多意外的情況,這都需要我們有打交道的能力。還有的工地所在的地方比較艱苦,也需要我們的學生有吃苦耐勞的良好品質。”
社會上不少人曾認為考古學是一個比較冷門的專業,認為考古專業沒有什麼“錢”途。對此,杜正賢向澎湃新聞記者談及了自己的看法:“這個‘錢’途實際上也是相對的,考古工作人員不像企業負責人以盈利為主,但國家也會提供一個相對規範的收入,所以考古工作人員的工資也和機關、事業單位的差不多,也不會比人家少,無非我們辛苦一點。這兩年從中央到地方,各級政府都十分重視考古工作的開展,所以我們的收入也不是很低的,這個可能是大家都不太了解。”
談及自己領銜籌辦的浙大城市學院考古學系,杜正賢向澎湃新聞記者透露:“浙大城市學院跟浙江省文物局共建考古系,所以我們的工作條件、實習基地的建設都會有很多便利的條件,共建對學生的影響是方方面面的,比如學生參觀博物館、學生參與實習,所以這個是我們的便利條件。”
杜正賢介紹:“從去年考古系挂牌成立開始,我們就和浙江省文物局、省考古所,還有地方其他一些考古部門保持着密切的聯系,考古基地的建設。去年成立之初就跟浙江省文物考古所簽訂了實習基地的協議,跟杭州市考古所、甯波市考古所,還有周邊的蘇州考古所、無錫考古所都主動的來找我們簽訂實習基地。”
澎湃新聞記者注意到,根據天目新聞等浙江媒體此前介紹,浙大城市學院近來延請了多位考古領域的頂尖學者,來為即将入學的本科新生上課。
杜正賢向澎湃新聞記者介紹:“我們的師資力量也是比較強的,雖然我們是新成立的一個系但是到今年十月份,我們引進的專業老師就有18名。我們還會請到一些名師,這些都是全國頂級的老師,比如北京大學的秦大樹老師、張弛老師,中國科學院古脊椎所的高星老師,他們都會到我們學校來給學生上課,我們的第一屆、第二屆學生一入學以後可能見到的就是考古界的大咖,還有我們行業裡的一位老先生——徐光冀先生,開學的時候可能就會到我們這裡來,給學生們來講一些關于考古的基本的素養和能力。所以學生們報考我們考古系可能見到那些他們想都不敢想的名師大家。”
杜正賢對考古專業的就業形勢也頗有信心,他向澎湃新聞記者表示:“考古專業就業形勢應該是非常好的,考古方面的人才是奇缺的,全國一年考古專業的畢業生就2000多人吧,包括本科生、碩士、博士。全國考古專業學生的需求量大于這個數字的幾倍,像我們浙江原來沒有這個專業的更加如此。現在考古所人員的配備幾乎翻番了,我們浙江省考古所原有人員編制隻有60幾個,現在一下子擴編到180。”
杜正賢認為,“現在我們國家大力發展古代文明事業,所以考古工作人員是非常缺的,所以隻要好好讀書,畢業了以後找工作是不要愁的,考古系畢業的學生基本素質都比較高,知識面比較廣,比如我們文物系,考古所、文保所、博物館他們都希望有考古系的學生畢業去工作。所以工作都不要愁的,而且都比較穩定。”
根據浙江教育報此前介紹,浙大城市學院考古學專業建設聚焦以田野考古為核心的師資隊伍建設,大力引進海内外優秀考古發掘人才,同時将田野考古學研究與數字考古、科技考古相結合,考古人才培養與浙江考古事業發展相結合,教學科研與考古發掘實踐項目相結合,通過政産學研良性互動,建設一流的考古學科。
“新時代的考古學科建設要煥發全新生機,它既要有穩定的内在建設規律,又要和現代理念、科學技術發展結合在一起,所以我們總體的思路就是守正創新。”浙大城市學院校長羅衛東表示,學校考古學專業的建設将圍繞“數字 ”“城市 ”“應用 ”這幾個關鍵字,其中“數字”将成為最大的專業特色。未來,浙大城市學院考古學專業也将加強專業實習和實踐技能教學,着眼于浙江地域特色的文化遺産資源,為省内考古文博人才的培養,以及人才輸出和科學研究做好儲備工作。
杜正賢教授長期從事考古研究工作,是著名考古學家,20多年來共參與60多次考古發掘,出土幾千件文物,在國内外刊物上發表了30多篇學術論文,編輯出版書籍四部。主持的考古發掘項目曾5次問鼎考古學界最高榮譽“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以南宋考古的發掘成果為基礎撰寫專著《南宋都城臨安研究——以考古為中心》,獲第二屆中國考古學大會研究成果獎(金鼎獎)。
來源: 澎湃新聞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