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305篇,數國風最接地氣。每一篇國風,都是一個地方特色的展示,王風的典雅端莊,鄭衛的纏綿悱恻,秦風的彪悍激越……從這些國風中,可以瞥見地域的風格。而在出産激昂壯烈的秦風裡,有一篇詩,卻有着鄭衛之音的纏綿悱恻,它就是——《蒹葭》。
《蒹葭》一詩出自《詩經·秦風》,全詩一共有三章,每章為八句話,摘錄于下: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
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從之,道阻且長。
溯遊從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謂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從之,道阻且跻。
溯遊從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謂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從之,道阻且右。
溯遊從之,宛在水中沚。
三章隻有部分字做了更換,全部在韻腳上,首章“蒼、霜、方、長、央”屬陽部韻,次章“凄、唏、湄、跻、坻”屬脂微合韻,三章“采、已、渙、右、濁”屬之部韻。這種改變,讓整首詩有一種音律回環反複的感覺,全詩在整齊中有着一種變化,并不死闆。
由于全詩采用了重章疊唱的手法,所以,我們隻要了解了第一首詩,後面的也就明白了。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一句,首先交代了時間。這是深秋時節,白色的蘆葦長得很茂盛,上面還停留着露水凝結而成的白霜。天氣很冷啊,白霜還沒有消融,應該是早上。
這就為我們留下了一個大大的疑問,在這麼一個很冷的早上,詩裡的主人公為什麼會來到長滿蘆葦的河邊呢?且往下看。
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讀到這句,我們明白了原來是詩人在尋找他的“伊人”。這個“伊人”是誰,我們不得而知,可能是高高在上的秦襄公,可能是深知自己的一位朋友,可能是故國的哪位遺臣,還是自己朝思暮想的心上人?我們并不知道。
總之,這是詩人很想很想見到的一個人。
這個人在哪裡呢?他在水的那邊。自己和“伊人”僅僅隻有一河之隔,卻見不到。相見卻不可得,這是人生的無奈。
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遊從之,宛在水中央。
但是,隔着一條河就不相見了嗎?不是的。詩人仍然在努力尋找,隻是,無論逆流而上,還是順流而下,這個人始終見不到。苦苦追求了,卻得不到,這是人生的痛苦。
《蒹葭》内涵關于《蒹葭》一詩表達的到底是什麼,自古以來就有很多的說法。有人說是諷刺秦襄公不能用周禮來鞏固他的國家,也有認為是秦襄公想要招引隐居的賢能之士而不可得的,還有認為此詩是一首愛情詩的……于此種種,不一而足。
為此,陳子展曾在《詩三百解題》說:“《蒹葭》一詩,無疑地是詩人想見一個人而竟不得見之作。這一個人是誰呢?他是知周禮的故都遺老呢,還是思宗周、念故主的西周舊臣呢?是秦國的賢人隐士呢,還是詩人的一個朋友呢?或者詩人自己是賢人隐士一流、作詩明志呢?抑或是我們把它簡單化、庸俗化,硬指是愛情詩,說成詩人思念自己的愛人呢?解說紛歧,難以判定。”
詩歌正因為它的多解的可能性,才讓詩歌變得有味道。每個人大可根據自己的閱曆,對詩進行一番别具一格的解說。這些解說,擴展了詩歌的内涵。
錢鐘書認為此詩是企慕的象征,我覺得很有道理。
人生在世,總是有一種追求,追求一種美好。此詩中的“伊人”,正是一種美好的象征,是我們追尋的對象。雖然我們并不知道她到底是什麼,但是卻可以明确那是我們想要得到的東西。
人是一個充滿七情六欲的存在,欲望從來沒有離開過我們。我們想要實現人生價值,所以我們努力;我們想要衣食無憂,所以我們努力;我們想要擁有感情,所以我們努力……我們就是在為自己想要的東西而努力,而存在。
但這種很想要的企慕之情,卻往往“在一方”隔斷。
“河漢清且淺,相去複幾許。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織女牽牛,想要相聚的願望何其強烈,卻抵不過一條淺淺的銀河。
“欲濟無舟楫,徒有羨魚情。”曾幾何時,孟浩然也想一展抱負,卻苦于無路可投。
“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意氣風發的李太白,也有失落苦悶的時候。
企慕的願望越是強烈,不可得後的痛苦就越是深刻。
也許,人生的意義不在于最後得到了什麼,而是在追尋的過程中,我們遇見了自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