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十三年,曹操率大軍南下,迫使原荊州牧劉表次子劉琮投降,又打敗劉備,然後兵鋒直指東吳。面對共同的強敵,孫權和劉備在魯肅和諸葛亮的斡旋下,很快就結成了聯盟,共同對抗曹操,從而爆發了曆史上著名的關鍵戰役——赤壁之戰。
有意思的是,在赤壁之戰結束不久,孫權發現自己上當受騙,大罵劉備說:“猾虜,乃敢挾詐如此!”(劉備這個老滑頭,竟敢如此搞陰謀詭計!)
那麼,作為盟友的孫權到底因為何事如此大罵劉備呢?此事與孫權想要出兵攻打蜀、漢之地有關。
赤壁之戰前,周瑜、甘甯等人就曾多次建議孫權應該派兵去奪取蜀、漢之地。所以,在赤壁之戰後,孫權就派使者對劉備說:“益州牧劉璋軟弱,不能保護自己,假如曹操得到蜀地,荊州就危險了。我現在計劃先攻破劉璋,再擊敗張魯,統一南方,這樣即使有十個曹操,也沒有什麼可擔憂的了。”
劉備聽說孫權準備攻打蜀地,趕緊加以勸阻,說:“益州民富地險,劉璋雖弱,足以自守。今暴師于蜀、漢,轉運于萬裡,欲使戰克攻取,舉不失利,此孫、吳所難也。議者見曹操失利于赤壁,謂其力屈,無複遠念;今操三分天下已有其二,将欲飲馬于滄海,觀兵于吳會,何肯守此坐須老乎!而同盟無故自相攻伐,借樞于操,使敵乘其隙,非長計也。且備與璋托為宗室,冀憑威靈以匡漢朝。今璋得罪于左右,備獨悚懼,非所敢聞,願加寬貸。”
劉備這一番話,說得情真意切,入情入理,且大義凜然。歸結起來,劉備主要談到了孫權不應該攻打劉璋的四個理由:
其一、反駁孫權認為劉璋沒有自保能力的觀點。劉備認為,益州人民富裕,地勢險要,劉璋雖然軟弱,但自我保護的力量還是有的。
其二、指出蜀漢之地易守難攻,孫權出兵蜀漢,很難取勝。他說,現在如果派軍隊進入蜀、漢之地,餐風宿露,在萬裡道路上轉運給養,要想戰必勝,攻必克,舉措不失利,就是孫武和吳起也難以做到。
其三、指出與劉璋結盟共同曹操才是當務之急。劉備說,周瑜、甘甯等建議攻打蜀、漢之地的人看到曹操在赤壁之戰中失利,就以為他已經沒有什麼力量,不再有長遠打算。然而,現今三分天下曹操已擁有其二,他随時都準備到滄海去飲馬,到吳郡會稽來閱兵,怎麼可能會守着這個局面坐等年老呢?而抗曹的同盟之間卻無故自相攻伐,讓曹操有機可乘,讓敵人鑽空子,這不是長久之計。
其四、指出劉璋和劉備一樣,都是劉姓皇族宗親,都希望匡扶漢朝,恢複祖上榮光。所以,劉備斷然拒絕了孫權出兵攻打劉璋的要求。
孫權沒有聽從劉備的勸告,仍然派孫瑜率水軍駐在夏口。劉備嘴上對孫瑜說:“你們若執意要攻取蜀地,我将披頭散發,隐遁山林之中,不能在天下人面前失信。”實際上卻派關羽駐守江陵,張飛屯兵在秭歸,諸葛亮據守南郡,自己坐鎮孱陵,不允許孫權的軍隊過境。孫權不得已,隻好把孫瑜召回。
表面上看,劉備阻止孫權出兵攻打蜀、漢之地,似乎真是為了維護天下大局。但真實情況是,劉備之所以阻止孫權出兵攻打蜀漢之地,卻是另有圖謀的——劉備自己想占據蜀、漢之地。
在“隆中對”裡,諸葛亮認為,曹操擁兵百萬,又挾天子而令諸侯,是不可與之争鋒的。孫權據有江東,已曆三世,國險而民附,任賢用能,隻可與之結盟。而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是用武之地,但其主卻不能守。益州險塞,沃野千裡,是天府之地,漢高祖劉邦就是據此成就帝業。但劉璋暗弱,張魯在北,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因此,諸葛亮提出,劉備如果想要與天下群雄争霸天下,成就大業,必須占據荊州和蜀漢之地。
也就是說,占據荊州和蜀、漢之地,不僅是孫權的既定戰略,也是劉備的既定戰略。正因為此,劉備才會在孫權準備出兵攻打蜀、漢之地時,千方百計地加以阻止。
或許是因為劉備此前曾阻止孫權出兵攻打蜀地,又或許是劉璋确實暗弱,為人太過天真,認為劉備與自己都是漢室宗親。所以,在曹操出兵攻打漢中時,劉璋竟然采納了法正和張松的建議,派法正等去荊州請劉備入蜀,并資助了劉備大量的士卒和财物。
不料,劉備在得到劉璋的人力、物力資助後,馬上就翻臉不認人,率部攻打劉璋,并于建安十九年圍困成都,迫使劉璋投降,從而占據了益州。
等到劉備出兵攻打劉璋,占據益州,孫權想起劉備之前阻止自己出兵攻打蜀地的言談和舉動,不由得勃然大怒,罵劉備道:“猾虜,乃敢挾詐如此!”
不過,無論孫權再如何怒罵,說劉備老奸巨滑,專搞陰謀詭計也好,還是說劉備城府極深,兵不厭詐也罷,都已經無法改變益州被劉備占據的事實。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