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十一防騙宣傳知識?近日,本報記者聯合邯鄲市公安局反電信網絡詐騙中心,解析五大常見網絡騙局,推出這份“雙十一”防詐騙指南,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雙十一防騙宣傳知識?跟着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近日,本報記者聯合邯鄲市公安局反電信網絡詐騙中心,解析五大常見網絡騙局,推出這份“雙十一”防詐騙指南。
虛假電商物流客服詐騙“喂,我這裡是快遞公司客服,您的快遞在運輸過程中不慎丢失了,我們可以按照雙倍價格的标準賠償給您,您加我個微信吧。”近日,市民林先生接到了這樣一通電話。
“怎麼回事,還給弄丢了?”剛趁着“雙十一”促銷活動下單的林先生,對快遞公司丢失自己網購物品的行為氣憤不已,絲毫沒有懷疑,便添加了對方的微信。
“你下載個會議軟件,然後打開‘共享屏幕’,我教你登陸我們快遞公司的網站,申請兩倍的賠償。”就這樣,林先生按照對方的指示,在對方發過來的網站上填寫了銀行卡号、密碼、短信驗證碼等信息。
“我們得确認你是不是林先生本人,還需要人臉識别。”急于拿到賠償的林先生,也照做了。誰知,剛完成人臉識别,林先生就發現自己的銀行賬戶轉出了20000元,這才意識到可能是遭遇了詐騙,馬上報了警。
“騙子通過非法渠道獲取了消費者的購物信息,然後冒充購物網站或快遞公司的客服,以貨品丢失、産品質量問題或交易失敗等理由,主動提出退款,進而引導受害者在虛假的網頁上填寫自己的銀行卡号、手機号和驗證碼等信息,從而将卡内的錢轉走。”邯鄲市公安局反電信網絡詐騙中心民警張蓓蓓解釋道。虛假電商物流客服詐騙,一般都是通過這種套路使網購的消費者落入陷阱。有時,不法分子還會以獲得多倍賠款為誘餌,告訴消費者需墊付同等資金才可完成理賠,急于獲取賠償的消費者就有可能在騙子一步步的引導下,最終被騙。
警方提示:銀行卡密碼、付款碼、驗證碼等個人信息,不随意在網絡上填寫或洩露給他人。正規的網購退款需從交易平台返款到原支付渠道,不需要添加客服私人聯系方式,跳開平台進行操作,且正規網絡商家辦理退貨退款,無需提前墊付費用。若消費者接到自稱是客服的電話,勿盲目輕信,要去官方平台查詢求證,聯系賣家進行核實。
預售商品詐騙“交易系統故障了,你加我微信吧,轉賬給我就行,這樣的話,再給你打個折。”
市民王女士在某二手平台看中了一款手表,與網店客服談好價格後,對方稱當天預交定金,就可享受八折優惠,尾款等收貨後再付。王女士一聽打八折,非常心動,同意先交定金。
就在交付定金時,客服發來如上消息,因交易系統故障要求她直接微信轉賬,并可再在價格上給出折扣。未産生懷疑的王女士添加對方微信後,将2000元購買手表的定金轉給對方。
三天過去了,一直未等到手表的王女士,通過微信聯系客服,詢問發貨進度,誰知,對方已将她拉黑。王女士這才發現被騙,随即報警。
針對王女士的遭遇,張蓓蓓提醒,在預售商品詐騙案件中,騙子通常會在微信群、朋友圈或網購平台,以“預購”“限時購”為噱頭吸引消費者,再要求其添加好友,私下轉賬,但往往隻收款不發貨。有些不法分子還會編造收取定金優先發貨,或貨物被扣要交罰款等理由,誘導消費者轉賬彙款,随後便将其拉黑。“雙十一”期間,消費者會接收到各類促銷信息,其中,就可能含有詐騙分子發送的帶有未知鍊接的虛假内容。這些鍊接包含木馬病毒,缺乏專業知識的普通人很難辨别其真假,一旦點擊就有可能造成身份洩露、手機被劫持控制等嚴重後果。
警方提示:收到優惠短信後,要去官網核實,勿随意點擊不明鍊接;網購需選擇正規交易平台,不要私下交易;警惕異常低價商品,小心有陷阱。
虛假紅包詐騙“紅包即将來襲,大家注意!”市民吳女士在微信福利群裡看到了一個紅包鍊接,想也沒想,就搶了。打開紅包後,她發現自己抽中了一張價值600元的化妝品代金券。欣喜之餘,吳女士趕緊點擊領取,但發現還需輸入身份證、銀行卡号等個人信息,才可領代金券。
防範意識較低的吳女士并沒有将此與詐騙聯系起來,而是按照要求輸入自己的信息。随後,又彈出一個二維碼,需吳女士掃描,才可完成領獎。完成掃描後,吳女士的手機随即收到一條銀行發來的短信,顯示卡裡已被轉走了3000元。
記者從市公安局反電信網絡詐騙中心了解到,“雙十一”期間,各大電商平台會以派發紅包的方式為促銷活動預熱,有不法分子就趁此機會,發送虛假紅包,在微信朋友圈、微信群等平台誘騙消費者點擊。當消費者點開紅包後,随即就會跳轉至其他頁面,并顯示需填入手機号碼、銀行卡号等個人信息才可領取福利。當消費者完成信息填寫後,發現福利并沒有到賬,反而收到了自己銀行卡内錢被轉走的信息。
警方提示:紅包鍊接要慎點,尤其是頁面跳轉到其他網頁,并要求輸入個人信息才可領取時,一定要立即關閉。謹記陌生鍊接和二維碼不點擊、不掃描,以免遭遇釣魚網站和木馬病毒。
中獎免單詐騙“恭喜您被抽中,成為本店的幸運客戶。在‘雙十一’來臨之際,為答謝新老客戶,特抽出十位幸運兒,每人送蘋果手機一部。詳情請點擊網址查看,活動有效時間為24小時,請盡快領取,過期不候!”
近日,市民楊先生收到了一條“中獎”短信。看完信息後,楊先生想着反正也沒壞處,就點進去試試。随後,他點擊網址進入網站,并填寫了自己的手機号碼、身份證号碼、銀行卡号、收貨地址等信息,還将收到的驗證碼輸入進去。結果楊先生并沒有領到手機,反而收到了銀行發來的轉賬短信,這時,他才意識到自己被騙了。
據了解,“雙十一”期間,騙子抓住各大電商平台舉行抽獎活動的契機,假裝商家給消費者發送中獎短信,誘騙其登錄釣魚網站,并要求輸入個人信息和銀行卡号密碼,以此實施詐騙。更有甚者,騙子會要求先繳納“公證費”“手續費”或“保證金”,待受害者多次轉賬彙款後,就會被拉黑。
警方提示:“雙十一”各種抽獎、免單活動較多,消費者收到類似信息後,一定要仔細甄别,并向官方客服聯系求證。遇到所謂的“賬戶異常”“需先繳納保證金”等情況要謹慎,不輕易彙款、轉賬。
刷單返現詐騙“注意!注意!為迎接‘雙十一’,提高網店信譽,本店急招兼職網絡刷單員,隻要動動手指就可賺取傭金,輕輕松松即可日入過百。有意向,請聯系客服詳談。”
李同學在兼職群内,看到了這條招聘信息。他想掙個零花錢,便添加了對方的QQ。随後,在客服的指導下,下載了某APP,并注冊了賬号。李同學發現,APP的聊天群内,每天會有人派發刷單任務。于是,便開始按照指定操作刷單賺錢。前期,群裡一直發放小金額刷單任務,李同學完成後,每次都可提現成功。不久,群裡開始發放大金額刷單任務,李同學做完對應的任務,想要如往常一樣提現時,才發現APP提示操作出錯,需充值5000元才能提現。嘗過甜頭的李同學并沒有産生懷疑,而是先後充值了4次,但均未能按照預期提現成功,這才意識到自己被騙。
記者從市公安局反電信網絡詐騙中心了解到,每年“雙十一”期間,不法分子冒充電商,以“雙十一”提高店鋪銷量、信譽度、好評度等為由,通過短視頻平台、招聘平台、短信網頁廣告、QQ、微信等渠道發布兼職信息,招募人員進行網絡兼職刷單。刷第一單時,往往會以小額返利的方式先讓受害者嘗到甜頭,等交易數額變大後,便會以任務未完成、操作不規範、系統卡單等理由拒不返款,并誘導受害者繼續刷聯單、刷大單。當受害者意識到被騙後,騙子就會将其拉黑,消失不見。
警方提示:通過正規渠道尋找兼職,不相信“高報酬”“高傭金”等信息,更不要抱有僥幸心理相信騙子的退款承諾,以免遭遇連環騙局;網絡刷單本身就是一種違法行為,凡是要求提前交納保證金或定金的工作,都是詐騙。
(部分資料來源于邯鄲市公安局反電信網絡詐騙中心)
邯鄲新聞傳媒中心記者 榮志晴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