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醫院看病,醫生一般都會開些影像檢查,比如X光、CT、B超、核磁共振(MRI)……同樣是拍片子,為什麼要分不同的種類?這些檢查又都擅長什麼疾病呢?由于工作原理的不同,X光、CT、B超、核磁等影像設備能夠探查的層次也不同,今天我們聊聊影像學檢查的一些常識:
生在線講解)
上線大醫生:張國來
福建省級機關醫院影像科 副主任醫師
X光、CT、B超、磁共振,區别到底在哪裡?
X光:把東西壓扁看
X光會穿過人體,遇到被遮擋的部位,底片上不會曝光,洗片後這個部位就是白色的。
比如,大腿的骨頭是圓的,可是片子上是平的,但可以看到其中絲絲屢屢的骨小梁。
就像一片面包或一塊棉花,看不到裡面的纖維紋理,但用手壓癟了會清晰一些。其最大缺點是深淺組織的影像相互重疊,相互隐藏,有時還需要拍側位的X光片。
CT:把東西切片看
CT的檢查原理是X光會分層穿過人體,之後通過電腦計算後二次成像,就像把一片面包切成片來看,其優點是可以分層看,而且經計算後可以顯示出更多的組織信息。
B超:用聲波敲敲看
B超檢查就像挑西瓜一樣,邊敲邊看顯示病竈情況。它用超聲波穿透人體,當聲波遇到不同的組織,特别是組織界面時會産生反射波,超聲探頭一面發出超聲,一面接受反射波,并通過計算反射波成像。
核磁:把東西搖搖看
核磁共振(MRI)的顯影原理是探測水分子的變化。身體裡的水分子,在不同組織中含量差别較大,但是每個水分子的磁場磁力線方向都是随意的。
核磁共振機使用較強大的磁場,使人體中所有水分子磁場的磁力線方向一緻,這時磁共振機的磁場突然消失,身體中水分子的磁力線方向,突然恢複到原來随意排列的狀态。反複多次施加磁場又突然消失,核磁共振機會得到充分的數據并運算後成像。
簡單說就相當于用手搖一搖,讓水分子振動起來,再平靜下來,感受一下裡面的振動。所以,核磁共振也被戲稱是“搖搖看”的檢查。
不同部位常用的影像學檢查
不同身體部位常用的檢查手段也有很大不同。一張圖告訴你,以後做檢查就可以對号入座了:
什麼是磁共振檢查?
磁共振檢查,老百姓俗稱“核磁”,英文縮寫“MRI”,它是一種非常敏感的無創性影像診斷工具,可用于腦、脊髓、視神經、關節等身體各部位的成像,以發現相應病變,是診斷多發性硬化和視神經脊髓炎的主要檢查工具之一。
磁共振檢查對人體有害嗎?
與CT和X線檢查不同,磁共振檢查(MRI) 沒有射線,它通過檢測人體正常和異常組織中的水分子發現病竈,目前尚無證據說明MRI檢查對身體有害,媽媽肚子裡的小寶寶如果生病了,不能照CT和X線,但卻可以行MRI檢查,因此,反複進行MRI檢查也不用擔心。
磁共振檢查是怎麼進行的?
一個常規磁共振檢查大約需要10-20分鐘,患者隻需安靜地躺在像圓桶一樣的檢查艙内即可。由于磁共振檢查在工作時會發出巨大的噪音,醫生會給每位患者的耳朵裡塞上棉花或帶上耳機播放音樂。患者還會被發一個報警按鈕,檢查過程中如出現任何不适,可按手中按鈕通知檢查醫生。由于MRI檢查就像拍照片時的曝光,因此掃描時整個身體不能動,否則圖像就模糊了,還要重拍。
磁共振檢查須知
随着生物新材料的應用,患者體内的植入物也越來越多(如支架)
1 輸液泵、胰島素泵
2 冠脈與外周血管支架
3 心髒起搏器/腦起搏器
4 電子耳蝸
5 心髒瓣膜
6 骨科植入物
7 牙科植入物
在實際工作中,每位患者在行磁共振檢查前,都會接受磁共振室醫師的“盤查”,而“盤查”的内容基本上是以上内容。因此,為了自己和他人的安全,可不要嫌醫生啰嗦!
大 醫 生 介 紹
張 國 來
醫學碩士,副主任醫師,醫學影像一科行政主任,福建省醫學會放射學分會委員及頭頸學組委員、福建省醫師協會放射診斷科醫師分會委員、福建省抗癌協會腫瘤影像學分會委員、福建省中西醫結合學會影像學分會委員。從事醫學影像診斷臨床工作十餘年,其個人發表專業論文十餘篇(包括國家級或CSCD源期刊),完成廳級科研課題2項。擅長:DR、數字化X線胃腸鋇透、CT及MRI成像對各系統常見病、多發病的影像診斷等,尤其擅長急診影像學診斷、心血管CTA成像診斷、肺結節低劑量CT篩查等。
節
目
預
告
今晚(5月25日) 20:00-21:00
話題:
頭痛的原因及治療對策
嘉賓:林海
福建省第二人民醫院神經外科副主任醫師
收聽方式:
調頻fm103.6、海博TV、蜻蜓FM、喜馬拉雅FM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