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雪時晴帖》,紙本,四行,二十八字,現藏台北故宮博物院。釋文:
羲之頓首,快雪時晴,佳想安善,未果,為結,力不次。王羲之頓首,山陰張侯。
《快雪時晴帖》以圓筆藏鋒為主,起筆與收筆,鈎挑波撇都不露鋒芒,由橫轉豎也多為圓轉的筆法,結體勻整安穩,顯現氣定神閑,不疾不徐的情态,明代鑒藏家詹景鳳以 "圓勁古雅,意緻優閑逸裕,味之深不可測"形容它的特色。
《快雪時晴帖》與王羲之行書的典型風格不同,着重表現在用筆尤為圓潤,提按頓挫的節奏起伏與彈性感較平和,而且結體以正方形為主,平穩飽滿。唐代李邕《麓山寺碑》與《李秀碑》、《雲麾将軍碑》的體勢、筆法取法《快雪時晴帖》較多,尤其是元代趙孟頫晚年的行書,也是遠祖《快雪時晴帖》的。
《快雪時晴帖》雖短短二十餘字,卻顯其和諧中妙合造化的意境,于行書中帶有楷書筆意,前後兩次"頓首"作連筆草書,第二行"果為"也作連筆。此書以圓筆藏鋒為主,神态自如,從容不迫,起筆收筆,轉換提按,似山蘊玉,雖不外耀鋒芒而精神内涵,骨力中藏,識者有"圓勁古雅,意緻優閑逸裕,味之深不可測"之評。而其平和簡靜,從容中道而以韻勝的書風已成為晉人之書的特色。
台北故宮博物院書畫處何傳馨所寫的《晉王羲之快雪時晴帖》一文将法帖作如下句讀:羲之頓首。快雪時晴。佳想安善。未果為結。力不次。王羲之頓首。山陰張侯。
啟功在《晉代人書信中的句逗》一文中認為是:羲之頓首,快雪時晴,佳想安善。未果為結力不次,王羲之頓首。山陰張侯。
啟功《快雪時晴帖》部分詞義進行了考釋,認為"力不次"的"力"字,是指送信人。按古代旅行,走到某處停下來,稱為"次",表示旅程的段落。杜甫詩有"行次昭陵"一首,即是"行到昭陵"。"不次"意謂不能停留,需要趕快回去,因此王羲之寫這短劄作答複。再看"未果"一詞,是未能達到目的,未能實踐約會的用語。事未實現,自然心懷不暢,那麼"結"字是指心情郁結。
謝光輝、趙志清的《三希堂舊藏晉帖釋讀商榷》一文則認為,"力不次"一句作為書信客套語,表示勉力禀告、勉力問候、勉力答複的意思。這些語詞一般是置于書信的結尾(署名之前),有的還綴以"不次"、"不具"、"不一一"等語,而在其前面則多有表示身體、精神狀态不佳的詞語。
啟功另著有《唐摹萬歲通天帖書後》一文,認為《快雪時晴帖》偏左下方有"山陰張侯"四字,是對收信人的稱呼。古人用素紙卷寫信,紙面朝外,随寫從右端随卷,卷時仍是字面朝外。寫完時,後邊留一段餘紙裡在外層,題寫收信人。這種寫法,一直沿續到明代文徵明時還留有實物。《柏酒帖》中"範武騎"三字同樣也是封題,也較靠下。原封的樣子雖仍未見,但可推知這是當時的一種習慣。
《快雪時晴帖》帖幅前有"廷"印,後有"紹興"聯玺,又"褚"半印。此帖唐初賜丞相魏徵,傳于褚遂良。宋初為銅山蘇舜元、蘇舜欽兄弟所得。蘇氏世代仕宦,收藏宏富,僅此帖就有三本。
米芾易得一本于蘇激處,為有"褚"印者(宋代劉泾易得一本為無"褚"印者。宣和内府曾收藏此帖,《宣和書譜》著錄帖目。南宋初入高宗内府。明代由朱存良藏,後由賣畫者售與王穉登,以後轉手吳國廷、劉承禧。劉卒後又歸吳國廷。元朝時先為張氏所有,後入元内府。其後為涿鹿馮铨所得。
1746年(清乾隆十一年)進入内府,乾隆遂将此帖與王獻之《中秋帖》、王洵《伯遠帖》同貯于養心殿溫室内,額其室為"三希堂"。乾隆一生酷愛書法,刻意搜求曆代書法名品,綜百氏而集其成,追二王而得其粹。乾隆視《快雪時晴帖》為"三希"之首,并在帖前寫下了"天下無雙,古今鮮對"、"神乎其技",又評價為"龍跳天門,虎卧鳳閣"。全書二十八字,字字珠玑,被譽為"二十八骊珠"。
1747年,乾隆又選内府所藏魏晉、唐、宋、元、明書家的一百三十四件墨迹,包括三希在内,摹勒上石,命名《三希堂法帖》。在西苑的北海建"閱古樓",把上述刻石嵌在樓内牆上,拓本流傳以示臨池之模範。三希原件仍藏在養心殿三希堂。
法帖幅前後有南宋"紹興"、金章宗"明昌禦覽"、南宋賈似道"秋壑珍玩"等鑒賞收藏印,及清帝玺印多方。《快雪時晴帖》入元内府時,趙孟頫拜觀,并在1318年(宋延佑五年)四月廿一日,以"翰林學士承旨、榮祿大夫知制诰、兼修國史"的身份,奉敕恭跋。跋曰:"東晉至今近千年,書迹流傳至今者,絕不可得。《快雪時晴帖》,晉王羲之書,曆代寶藏者也。刻本有之。今乃得見真迹,臣不勝欣幸之至。"劉赓、護都答兒、劉承禧、王稚登、文震亨、吳廷、梁詩正等人的跋語中都表示驚羨和贊歎。
王羲之(321-379年,一作303-361年)字逸少。東晉著名書法家。琅琊臨沂(今山東臨沂)人。初任秘書郎,後任甯遠将軍、江州刺史、右軍将軍、會稽内史等,世稱王右軍。後因與揚州刺史王述不和,辭官定居會稽山陰(今紹興)。王羲之出身于建康烏衣巷顯赫的王家,是王導之侄。曾與謝安共登冶城,"悠然遐想,有高世之志。"早年從衛夫人學書法,後來改變初學,草書學張芝,正書學鐘繇。博采衆長,備精諸體,一變漢魏以來質樸的書風,獨創妍美流便的新體。
王羲之的正書、行書為古今之冠,人贊其筆勢"飄若浮雲,矯若驚龍。"王羲之為曆代學書法者所崇尚,被奉為"書聖"。其作品真迹無存,傳世者均為後人摹本。行書以《蘭亭序》為代表作,草書以《初月帖》、《十七帖》,正書以《黃庭經》、《樂毅論》最著名。
編輯整理:清風劍客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