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格說起來,經營茶葉店還算是一個利潤可觀的項目,隻要店家是正常經營,一般都會有比較穩定的客戶群體。但想要開好茶葉店,說來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茶是中國特有的一種著名飲品,遍銷海内外,飲茶曆史,已經長到無法确切地查明到底是在什麼年代了,而與現代的我們所看到的,茶葉店是一個比較特殊的店,它既不熱門,但每個城鎮還是到處可見,經營茶葉發家緻富的人不在少數,當然,虧的個底朝天的也不少。
茶葉是一種特殊商品,除了飲用保健,還有其特别的文化内涵。因此,經營茶葉需要掌握豐富的茶葉知識。因為你很難想象,一個不會識茶、泡茶、品茶的店主,在與茶客的溝通中會是一種什麼樣的局面。手忙腳亂?尴尬?默默無言?傻笑?
除了茶葉的種類、産地、加工、品鑒外,具備一定的茶具知識和茶文化知識,這樣對所經營的産品及價格具有很強的說服力。
下面進入今天的正題,說說開茶葉店必要走的基本流程:
【一、選址】
茶葉能使人清心、雅淨、回歸自然——茶葉店的選擇要根據茶葉的特性,歸納起來一般有以下地段:
1、繁華商業中心:這些地區商業氛圍濃,客流量大,購物層次複雜,購買頻率高,消費者大多有較強的求質、求好、求美的特點,但房價或租金的費用比較高,競争尤為激烈,所以進入前須經仔細考慮,分析自己的人力、财力、物力是否具備,如若有條件,進軍“商業中心”當然正确,何謂搶占“制高點”呢!但實力不具備,千萬不能冒然行事,這些地方要求茶葉品位高一些,要注意品牌、名茶品種要豐富,與茶葉有關的茶具、茶書要配套,如紫砂、瓷器、玻璃茶具等。
2、賓館飯店群附近:賓館飯店是商旅居住的地方,他們大多不帶茶葉,随時購買,而且,為了走親訪友,捎一點茶葉,顯得雅而不俗,飯店也要用茶,“客來泡茶”是中國人的傳統禮節。
3、交通大道:這些地方人口流動量大,主要是能吸引顧客,所以這些地方注重茶店的外部吸引力,品種要新穎,價格要優惠,适合一些字号較老的,無形資産較大的客商進入,剛剛入門的客商最好不要盲目開立茶店。
4、居民區:茶葉是居民消費的必需品,選擇居民區一般風險較小,但同時針對不同居民層次茶店經營風格也不盡相同。
【二、裝修】
1、外部造型:外部造型一定要突出“茶”的素雅、清心的特點。
2、招牌:招牌是永久性的廣告,要激發消費者的好奇心,引起消費者的注意,便于消費者記憶,同時也能體現茶店的格調,具體則根據你所經營的場所而定。
3、櫥窗:櫥窗是茶店的第一展廳,它能直接刺激消費者的購買欲,櫥窗盡量設計大一些,裡面可以擺一些具有吸引力的茶葉,如保鮮茶、花茶、廣告打得響的保健茶,适量的放一些茶具,可以将外形好看的茶用透明玻璃杯泡上幾杯,隔幾天在換幾個品種,櫥窗内燈光要亮一些,擺設的茶及茶具和茶水要組成一副美的圖畫,且不斷的變動。
4、店門:茶葉店的店門盡量留大一些,采光要好一點,同時要考慮到安全性。
5、外部燈光:茶店外部燈光一定要明亮,最好以白色或綠色,不宜用紅色,如若用一兩隻綠色的射燈則更能突出茶店的吸引力。
6、店名:茶店的命名主要是體現經營者的個性與茶文化和諧的統一,起好一名字是關鍵,可利用傳統的老字号,也可以按照茶葉的特點結合經營者的思維。
【三、茶葉包裝】
很多人,有時候會嫌棄,說這個東西不值這個價,都是包裝的錢。“衣服”決定茶葉價格,甚至決定着茶葉的命運,為了讓茶葉容易銷售,你不僅要重視“衣服”,先穿“衣服”後賣茶, 而且要結合實際情況,積極為茶葉穿上三層“衣服”。
為什麼不能賣“裸茶”
俗話說,人靠衣服馬靠鞍;俗話又說,人要衣裝,佛要金裝。
賣茶也是遵循一樣的道理,你一定要給茶穿上“衣服”,營造一個合适的環境,讓消費者有感覺、有聯想。
同樣的茶葉,同樣的包裝,同樣氣質的導購員,放在不同檔次的商場裡,消費者就會感覺到不同的檔次,進而願意支付不同的價格。為什麼?因為兩者穿的“衣服”不一樣,消費者的體驗不一樣!
消費者的心态會受到消費場所影響,看到檔次高的商場,自然相信茶葉檔次更高、價格更高。
再如,同樣的茶葉,同樣沒有裝進包裝盒,同樣是散茶,同樣被稱作西湖龍井,同樣一個茶農,一種走進夜市,在地上擺攤賣,售價500一斤,自稱茶農,竭力吆喝,還可以讨價還價;另一種是放在裝修高檔的XX店裡賣,售價是2000元一斤,既不吆喝,也不能還價。
我們可以設想一下,一位遊客在xx從茶農手裡買了一斤西湖龍井,在送給朋友時怎麼說。顯然,他會說:“這是我在杭州玩的時候,從當地茶農家裡買的。”朋友聽到之後自然相信茶農家裡的一定是正宗的,從而如獲至寶。朋友高興,遊客也高興,2000元就值了。
但是,如果這位遊客是在夜市上買的,縱然是一樣的茶葉,他好意思對朋友說茶葉是從夜市上買的嗎?即使如是叙述,茶葉是從夜市茶農手中購買的,朋友恐怕也隻會聽進去“夜市”兩個字,進而懷疑茶葉的質量,會是正宗的西湖龍井嗎?
這就是人性,穿的“衣服”不僅決定了茶葉的身價,而且決定了茶葉究竟可不可信。
怎樣穿“衣服”,茶葉才好賣
“衣服”決定茶葉價格,甚至決定着茶葉的命運,為了讓茶葉容易,你不僅要重視“衣服”,先穿“衣服”後賣茶,而且要結合實際情況,積極為茶葉穿上三層“衣服”。
第一層,茶葉要有必要的包裝,即使是散茶,也必須“簡裝”。否則,消費者怎麼攜帶?包裝最初的功能就是攜帶方便、儲存方便,現在包裝的主要功能變化了,很多情境下,包裝變成了茶葉最直觀的“衣服”,目的之一是更加直觀地展示産品特色,其他功能淪為其次了。但還是要注重包裝的便捷性,切不可本末倒置。
第二層,茶葉要穿上“環境”這件衣服,在一定的環境中銷售。例如,我們上文中叙述的商場案例和茶農案例,正是說明了“環境”的力量。
第三層,茶葉要在銷售過程中穿上“渲染需求”這件衣服,幫助消費者認清茶葉,認清需求,從而做出合适的購買決策。
【四、日常經營】
找到消費者的各類需求,充分利用資源,采用恰當的表達方式,先去滿足消費者的主要需求,讓其感到你出售的茶葉對得起它的價格,“值”那個價,若能再整合資源,滿足其相關的次要需求,讓其感到“超值”“絕對值”,那就更好了。
簡簡單單的賣茶,暗藏着許多玄機,各種支付手段的出現,使從前那種“一手交錢,一手交貨”的做法顯得有點兒不合時宜了。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在這裡也是很實用的,小編結合茶葉營銷,逐一闡釋這五個層次的需求,我們來逐步認清消費者的需求真相,以便在賣茶過程中更全面地滿足消費者需求。
第一,生理需求
我們首先要明确,顧客買了茶葉不是留着看的,它最終的歸宿是人們的肚子。所以你的茶葉必須能夠“飲”,發黴的茶葉、槐樹葉冒充的茶葉壓根就無法下咽,自然不能滿足消費者最基本的生理需求。你若抱着僥幸心理出售這類茶葉,盡管極有可能獲利,但現在沒人是個傻子,你最終隻會走向一條死路。
第二,安全需求
現在很多食品打出綠色無公害XXXX,具體情況小編不一一贅述。但是隻有做好嚴防農殘超标之類的安全工作,消費者的安全需求才會得以真正滿足。你絕不能讓消費者喝了茶之後,反而更加沒有安全感,整天背負着“會不會因為農殘緻癌”之類的憂慮。可惜的是,表面看起來很好喝卻又不安全的茶葉,時不時地就會重出江湖,激起一番風浪,産生“一顆老鼠屎壞一鍋湯”的負面效應。要杜絕這種飲茶恐慌,減少賣茶障礙,整個茶葉界都要嚴于律己,恪盡職守。
第三,社交需求
不管是去親朋好友家做客,還是職場往來,進了别人的們,第一件事,人家就會給你倒杯茶,那個時候,路上的疲憊消除,人際關系得到貼近。最為店家,客人進店後,你是先敬上一杯茶,讓客人先潤潤喉,稍稍歇息,還是一進門就不迫不及待地推銷茶葉?這兩種做法,看起來差不多,隻不過是一杯茶和幾秒鐘的差異,卻有着天壤之别。平時路過商場,步行街會留意一下,看到很多的茶葉店,都會在顯眼處擺上一副煮茶工具。
第四,尊重需求
其一,人人都希望得到尊重,有的茶便宜,有的茶貴,但是不是人人都能買的起的。可能他自己平時不舍得喝,但是需要一些好茶做禮物。所以,在賣茶過程中理解尊重客人。
其二,茶葉的綜合表現,必須能夠幫助消費者赢得面子,例如,茶葉包裝、茶葉的前世今生、茶葉所獲獎項、茶葉品牌典故、茶葉品牌知名度和美譽度等等,都必須有一定的“差異化”。這種“差異化”,或值得消費者在茶餘飯後說上三言兩語作為談資;或值得消費者在饋贈親友時,輕描淡寫就能體現出送禮的誠心。
若是消費者買了你的茶葉後,親朋好友、左鄰右舍都說他“傻帽”了,他還會繼續買你的茶葉嗎?更悲劇的是,若是消費者買了你的茶葉送禮,卻被朋友告之是“空盒子”,你說送禮者的面子往哪裡放?
第五,自我實現需求
賣茶似乎與自我實現需求相差太遠,好像是風馬牛不相及,實則不然。賣什麼東西都可以與這一層次的需求挂鈎,例如,曾經轟轟烈烈的“喝農夫山泉,為奧運捐一分錢”活動,就把日常生活中的喝水,借助奧運契機,上升到為國家做貢獻的層面上,自然有助于滿足消費者的“自我實現需求”。
賣茶自然也可以,你可以做“喝某某茶,為山區小朋友捐座圖書館”的活動,也可以做“喝某某茶,捐資保護古茶樹”的活動,還可以做“喝某某茶,為貧困山區援建希望小學”的活動。
活動立意可以有一千個,活動形式可以有一萬種,關鍵在于你要考慮到消費者這一層次的需求,同時又要在品牌戰略指導下,采用切實可行的策略,巧妙地滿足這類需求。
總而言之,賣茶是一種非常複雜的交易,既要“賣茶”,也要賣“别的東西”。這就是為什麼銷售人員需要舞台的深層次原因。例如,常見的現象是,在甲茶葉公司業績良好的銷售人員,在乙茶葉公司卻很難有好的業績,原因就在于消費者不僅要買茶,還要購買在甲茶葉公司可以買到、在乙茶葉公司卻買不到的“别的東西”。
今天關于經營一家茶葉店,必要走的基本流程,小編就分享到這裡,希望對看到的朋友有點用處。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