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故事分析?就像詩歌一樣,那些充滿奇詭想象、華麗辭藻的古書,是不宜翻譯成白話文的,比如《莊子》,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莊子故事分析?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就像詩歌一樣,那些充滿奇詭想象、華麗辭藻的古書,是不宜翻譯成白話文的,比如《莊子》。
“北冥有魚,其名為鲲。鲲之大,不知其幾千裡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裡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是鳥也,海運則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這是《莊子》開篇《逍遙遊》的第一段話,全書以這樣奇特的意象作為開頭,借由文言的簡約,留足想象空間,讓人讀來立刻眼前一亮,頓生蕩氣回腸之感,奠定了《莊子》的主基調。
翻譯成白話,氣勢馬上大減:“北海有一條魚,它的名字叫做鲲。鲲的巨大,不知有幾千裡。化成為鳥,它的名字叫做鵬。鵬的背,不知道有幾千裡;奮起而飛,它的翅膀就像天邊的雲。這隻鳥,海動風起時就遷往南海。那南海,就是天然的大池。”
該翻譯出自道家學者陳鼓應。這不是學者功力高低的問題,而是古文的表達特點決定的,換誰都翻譯不出原書的氣勢和意趣來,除非添油加醋。
讓人感慨“莊式語言”很奇特,思路迥異于常人的地方,還在于莊子經常做出颠倒常識、出乎意料、飽含哲學意味的表述。
比如“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泰山為小”這句話。秋毫是秋天大雁的毫毛,世界比秋天大雁的毫毛尖還小,簡直進入了原子世界。
比如著名的“不知周之夢為蝴蝶與?蝴蝶之夢為周與?”美劇《小謝爾頓》裡,科學神童謝爾頓被莊周夢蝶這一哲學命題弄得對現實、對科學産生了懷疑,甚至夢見自己變成了蝴蝶。
還比如“孰能以無為首,以生為脊,以死為尻”這句,誰能把“無”當作頭,把“生”當作脊梁,把“死”當作屁股?這種比喻和想象簡直匪夷所思。
把想象力拓展到常人所不能及之處,無怪于魯迅先生評論說:“(《莊子》)其文則汪洋辟阖,儀态萬方,晚周諸子之作,莫能先也。”
如果僅僅是文筆好,《莊子》隻需要在先秦文學史上出現即可,但這是一部“腳踩兩隻船”的著作。研究中國文學、中國語言,《莊子》不能不讀;研究中國學術、中國思想,《莊子》更繞不開。
中國人喜歡講“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前半句的版權歸儒家,後半句的歸道家,尤其是《莊子》“全生養身”的思想。讀《莊子》,可以感受到充盈全書的濃郁的避世思想。這是莊子生活時代(公元前365年—公元前290年)的反映。當時,正值“争地以戰,殺人盈野”的時期,人們如何苟全性命于亂世,是莊子關注的焦點。
《史記》裡記載,楚威王聽說莊周是個賢能的人,于是派遣使者帶着豐厚的禮物去迎請他,許諾要任命他做楚國的國相。
莊周笑着對使臣說:“千金,的确是豐厚的禮物;卿相,也确實是尊貴的權位。可是,您難道沒有看見那些用來做祭祀而被宰殺的牛嗎?他們被喂養幾年後,就會披上繡着精美紋飾的彩緞,被趕進太廟之中。這時,就算它隻想做一頭豬,難道能實現嗎?您趕緊離開吧,不要讓我受到污染。我甯可在污濁水溝中自娛自樂,也不願意受那些掌國者的管束。一輩子都不當官,才讓我的心情愉快呢。”
活着是第一位的,高官厚祿、名譽地位都在其次。從這個視角切入,讀《養生主》《人間世》《德充符》等篇就會有更深刻的體會,才會理解莊子說的“厲與西施,恢詭谲怪,道通為一”的意思,即醜女與美女沒有本質區别;進而理解莊子為什麼反複告誡人們,不要成為有用之才,而是要懂得“無用之用”。
《人間世》裡,莊子講了這麼一個故事。有位名叫石的木匠去齊國,見到一棵被拜為土地神的栎樹。這棵樹太大了,可以遮蔽數千頭牛,比山還高,可以造十幾條船。圍觀者很多,但木匠看都不看,接着走。他徒弟仔細看了,對師傅說:我自從跟随您做木工,沒見過這麼美的木材,先生卻看都不看,行走不停,為什麼?
木匠說:罷了,别說了,這是沒用的木材,做成船就沉,做成棺材很快就爛,做成木器很快就壞,做門做窗戶都不結實,做柱子容易生蠹蟲,不能當材料用。正是因為沒有可用之處,這棵樹才能如此長壽,如此高大。
基于同樣的道理,莊子推崇、贊美長相奇醜的支離疏、哀骀它、兀者這樣的人,因為他們在亂世皆因殘缺而得以免禍。
莊周的文筆和思想,影響深遠,深受讀書人的喜愛,就連皇帝也被吸引。唐玄宗下诏封莊子為“南華真人”,《莊子》也就又被稱為《南華真經》。全書三十三篇,分内篇七、外篇十五、雜篇十一。
内篇的思想、文風比較一緻,應該是莊周自著。外篇、雜篇則兼有後學之作,并混入了其他學派的部分,與内篇的觀點多有出入。說到這兒,讀《莊子》的順序也就顯而易見了,不是嗎?(熊建)
來源: 人民日報海外版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