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民俗

 > 中秋節的習俗玩花燈

中秋節的習俗玩花燈

民俗 更新时间:2025-01-22 19:11:04

封面新聞記者 李雨心

“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婵娟。”當此詩句頻繁出現在街頭巷尾的商業宣傳海報中時,象征着團圓的傳統節日中秋,就已經到來了人們的身邊。自古以來,中秋節就備受國人重視,月亮更是寄托團圓的重要意象。在這一日,人們泛舟賞月、吟詩作對,與親人團聚、共食月餅,人間盡是一派歡天喜地的熱鬧場景。

祭月、賞月、吃月餅……說起中秋的習俗,大多與月亮相關。這些習俗流傳千年,在當下仍在千家萬戶中年年上演。但與此同時,不少舊時的中秋風情民俗已經難以尋覓,人們隻能從老人的口中略知一二。譬如在中秋之夜,娃娃們拿着插滿香的柚子沿街舞動,大街小巷地你追我趕的畫面,就深深印刻在民俗專家劉孝昌的腦海中。

舞流星亮桔燈 娃娃們的好耍法

中秋節的習俗玩花燈(舞流星亮桔燈玩兔兒爺)1

柚子燈(圖源網絡)

“茶半溫時酒半酣,家人夜飲作清談。兒童月餅才分享,又插香球舞氣柑。”在清人馮家吉所寫的《錦城竹枝詞百詠》一詩中,記載了中秋時節成都娃娃們的耍法和樂趣。而其中的“舞氣柑”,就是老成都人常說的“舞流星”。

“啥叫流星?就是把不成熟的柚子,也就是成都人常說的氣柑,在其上插根兩三尺的竹竿,又插滿點燃的香沿街舞動,隻見孩子們三五成群,将柚子舞得宛如流星,所以俗稱舞流星。”劉孝昌解釋到。在中秋晚上,拿着這些“滿天星”的稚童們,就在大街小巷中你追我趕。更有好事者借着鑼鼓點耍“滿天星”,如同要雜技一般。“看到此場景,大人們難免多說幾句:’娃娃些,注意到,不要把草房子燒着了。’孩子們正在興頭上,哪裡顧得這些招呼,于是邊跑邊喊:‘不得,我們在壩壩頭耍。’”

不光要“舞流星”,還要亮桔燈。劉孝昌說到,在中秋時分,成都郊外的桔子剛剛上市,但外皮大多是青的,于是孩子們把桔子上面挖個圓蓋,再把内瓤掏空,穿三根細線,裡面放個蠟燭或清油做芯子點燃。“這個習俗,就叫做亮桔燈。無論是穿根竹筷子懸挂在各家門上,還是娃娃些提起到處玩,都是節日中一道極為亮麗的風景線。”

據悉,在不同的地區,相似的習俗也有不同的名稱。譬如在廣州,以柚子殼刻通花,中可懸燈的習俗,稱為“耍祿仔”。這也是過去中秋節十分流行的兒童遊戲,兒童提着成群結隊遊樂,或提着各種動物、瓜果形狀的燈色,沿街踏歌而行,還要一邊唱着“耍祿歌”:“耍祿仔,耍祿兒,點明燈。識斯文者重斯文,天下讀書為第一,莫謂文章無用處,古雲一字值千金,自有書中出貴人……”

中秋佳節,大人們賞月吟詩,飲酒吃鴨。而娃娃們沿街舞動手中的桔燈、柚子燈,可謂阖家團圓,老少皆歡。

玩兔兒爺 引得無數大人小孩購買

中秋節的習俗玩花燈(舞流星亮桔燈玩兔兒爺)2

兔兒爺(圖源網絡)

如果說月亮是中秋節最具象征意象的事物,那兔子,也許是人們提到該節氣時最先想到的動物。在中秋節相關的神話傳說中,不少就跟兔子有關系。“嫦娥奔月”“玉兔搗藥”……于是在中秋節的衆多習俗中,“玩兔兒爺”延續了人們自古對于兔子這一意象的喜愛。

玩兔兒爺,是流行于中國北方地區的中秋習俗。明人紀坤所著的《花王閣剩稿》中寫到:“京中秋節多以泥抟兔形,衣冠踞坐如人狀,兒女祀而拜之。”據古籍記載可知,“兔兒爺”兔首人身,披甲胄,插護背旗,或坐或立,或搗杵或騎獸,豎着兩隻大耳朵。在最初,“兔兒爺”用于中秋拜月祭祀,但随着曆史演變,“兔兒爺”在清代逐步轉變為兒童的中秋節玩具。《燕京歲時記》中也寫到:“每屆中秋,市人之巧者,用黃土抟成蟾兔之像以出售,謂之兔兒爺。”

曾有老北京人回憶到,在幾十年前的北京,一到中秋節,大街小巷都有不少賣兔兒爺的攤子,引得無數大人小孩們前來購買。當下,泥塑(北京兔兒爺)也已經成為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傳承數百年的這一中秋民俗,更值得人們的珍惜。

祭月、賞月、吃月餅、玩花燈、賞桂花、飲桂花酒……從古至今,中秋節的習俗經久不息,且各式各樣,吃喝玩樂一應俱全。雖然不少舊時的民俗已經難以見到,仍能在每年的中秋,感受到歡樂濃厚的節日氛圍,和“月圓家團圓”的美好憧憬。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采納有費用酬謝。報料ihxdsb,3386405712】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民俗资讯推荐

热门民俗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