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民俗

 > 世說新語摘錄與感悟

世說新語摘錄與感悟

民俗 更新时间:2025-01-09 00:12:24


世說新語摘錄與感悟(讀世說新語感悟)1

我們常聽到“沉默是金”一語,意指秉性高潔、甘于淡泊的人,謙和、低調,不張揚,不誇誇其談,更不談庸俗的話題。

古人為何有此一說呢?且聽小編為你道來。

世說新語摘錄與感悟(讀世說新語感悟)2

《世說新語·品藻第九》中,有這樣一則故事:

王羲之的三個兒子結伴去拜訪謝安,王徽之、王操之話語不但多,而且說的皆是俗事,而最小的王獻之隻是禮貌性地寒暄了幾句,便不再說話。當三兄弟告辭而去,“坐客問謝公:

‘向三賢孰意?’謝公曰‘小者最勝。’客曰:‘何以知之?’謝公曰:‘吉人之辭寡,躁人之辭多。推此知之。’”

謝安通過他們說話的多少和内容,推斷出最小的王獻之心性祥和,能守靜,将來會有大出息。王徽之、王操之話多話俗而見浮躁,不會有大作為。他的觀察果然不錯,後來王獻之在書法上與其父同樣佳妙,稱之為“二王”。

孔子說的“讷于言而敏于行”,很為人欣賞。一個人的少言寡語,有的是天性使然。

“王右軍少時甚澀讷。”(《世說新語·輕诋第二十六》)王羲之年輕時腼腆無話,後來才有所改變。

不屑于自吹自擂,有真才實學,卻能淡泊明志、甯靜緻遠的人物,魏晉時譽之為“不鳴不躍”。

張華見褚陶,語陸平原(陸機)曰:“君兄弟龍躍雲津,顧彥先(顧榮)鳳鳴朝陽,謂東南之寶已盡。不意複見褚生。”陸曰:“公未睹不鳴不躍者耳。”(《世說新語·賞譽第八》)

褚陶字季雅,為吳郡錢塘人,聰慧絕倫,三十歲就有《鷗鳥》《木硙》二賦名世。典籍中稱他“清談閑默”,好讀書,因而得到張華激賞。“龍躍雲津”,意為龍躍起于天河;“鳳鳴朝陽”,意為鳳迎着初升的朝陽長鳴,均比喻人才遇時而起。謝安所說的話,可理解為:關鍵是如何去發現“不鳴不躍”但才德兼備的人物。

還有一位褚裒,字季野,也是個不愛說話的人。“謝太傅(謝安)絕重褚公,常稱:‘褚季野雖不言,而四時之氣齊備。’”(《世說新語·德行第一》)

褚裒少有簡貴、沖默之稱,累遷江兖二州刺史,贈侍中、太傅。所謂“四時之氣齊備”,指春、夏、秋、冬四時氣象都具備,常用來形容人的氣度弘遠。

人的沉默,有時并非性格所緻,而是處在特殊的情境,面對特殊的對象,不能言,不願言,隻好無言以對。

殷荊州(殷仲堪)有所識(有位熟人),作賦,是束晰慢戲(滑稽遊戲)之流。殷甚以為有才,語王恭:“适見新文,甚可觀。”便于手巾函(包)中出之。王讀。殷笑之不自勝。王看竟,既不笑,亦不言好惡,但以如意貼(壓)之而已。殷怅然自失。(《世說新語·雅量第六》)

王恭為名人,面對一篇寫得并不好的賦,既不能誇獎也不能貶抑,隻能保持沉默,因為作者是殷仲堪的熟人,而殷仲堪又不谙詩賦的好惡,還一味地稱贊。如貶抑則傷了友情,若昧心贊揚則有傷文德,于是“既不笑,亦不言好惡”。

綜上,可以看出“沉默是金"其實包含兩層要義:其一,自己對事物或所處環境不熟悉之時,少說話、不說話,可以避免犯錯或失禮,傾聽更适宜,也能體現一個人的修養;其二,在特殊場合,面對不便言談的人或事,委惋回複或保持沉默,可以省卻很多麻煩。這是古人的處世智慧,值得我們借鑒。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民俗资讯推荐

热门民俗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