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日曆】農曆壬寅年三月初三(2022年4月3日)
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
态濃意遠淑且真,肌理細膩骨肉勻。
繡羅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銀麒麟。
頭上何所有?翠微榼葉垂鬓唇。
背後何所見?珠壓腰衱穩稱身。
就中雲幕椒房親,賜名大國虢與秦。
紫駝之峰出翠釜,水精之盤行素鱗。
犀筋厭饫久未下,鸾刀縷切空紛綸。
黃門飛鞚不動塵,禦廚絡繹送八珍。
箫鼓哀吟感鬼神,賓從雜遝實要津。
後來鞍馬何逡巡,當軒下馬入錦茵。
楊花雪落覆白蘋,青鳥飛去銜紅巾。
炙手可熱勢絕倫,慎莫近前丞相嗔!
作品簡析
《麗人行》是杜甫創制的一個樂府新題。詩從曲江春遊光鮮亮麗的貴婦寫起,故以《麗人行》名篇。
唐玄宗晚年,寵愛楊貴妃。楊氏兄弟姐妹都因裙帶關系而顯貴。貴妃從兄楊國忠于天寶十一年(752)任右丞相。這詩可能作于十二年的春天。
全詩通過描寫楊氏兄妹曲江春遊的情景,揭露了統治者仗勢作威作福的醜态,從一個角度反映了安史之亂前夕的社會現實。詩分三段,先泛寫遊春仕女的體态之美和服飾之盛,引出主角楊氏姐妹的嬌豔姿色。次寫宴飲的豪華及所得的寵幸。結尾寫楊國忠的驕橫。
全詩場面宏大,鮮豔富麗,筆調細膩生動,同時又含蓄不露,詩中無一斷語處,卻能使人品出言外之意。
相關鍊接
三月三是中國漢民族和多個少數民族的傳統節日,古稱上巳節。
“上巳”是三月的弟一個“巳”日,它可以在三月初一,也可以在三月初十,記憶和使用不太方便。魏晉以後,人們把“上巳”固定在三月三日,它雖仍被叫做“上巳”,但不必一定在三月弟一個“巳”日了。
每到這一天,人們紛紛來到水邊行祭禮,洗濯去垢,去除不祥,被稱為祓禊、修禊、春禊、春浴日。
《論語》中所記的“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與《蘭亭序》中“曲水流觞”都與上巳節相關。
東晉永和九年(353)三月三日,王羲之和孫綽等42位文人學士、社會名流,在浙江山陰的蘭亭作“修禊”之會。各人分坐于曲水之旁,借着宛轉的溪水,以觞盛酒,置于水上。他們一邊喝酒一邊作詩,也發表一些議論。大家即興寫下了許多詩篇,推舉王羲之寫一篇序。王羲之遂乘興作《蘭亭集序》,文采燦爛,隽妙雅迪,書法更是遒媚勁健,氣勢飄逸,被後世推為“天下弟一行書”。
由于青年男女會在這天都彙聚到河邊,為古人提供了談情說愛的契機。
《詩經•鄭風•溱洧》就寫了少男少女趁祓除時相愛之事。
《宋書•禮志二》引用《韓詩》說“鄭國之俗,三月上巳,之溱、洧兩水之上,招魂續魄,秉蘭草,拂不祥。”
當然這樣青年男女聚會的場合,女孩們一定是盛裝出席的,直到後來逐漸演變成“女兒節”。
宋代以後,理學盛行,禮教漸趨森嚴,上巳節風俗在漢民族中日漸衰微。
《夢梁錄》作者哀歎上巳古風不再時,講“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的情景“至今令人愛慕”,說明到了宋朝,這種風俗已不熱鬧,甚至消失了。
值得一提的是,女兒節卻在日本發揚光大,傳承至今。
值得欣慰的是,女兒節現在中國也大有複興之勢。
不過,三月三日是月逢三、日逢三,畢竟還是一個很特别的日子,三月初三在我國南方一些少數民族地區,仍是一個隆重而盛大的節日。
黎族人稱三月三為談愛日,與海南苗族節日相同。畲族群衆雲集宗祠,自晨至暮,對歌盤歌,懷念始祖,并采撷烏稔樹葉,取其嫩葉汁浸糯米炊制烏飯,款待賓客,以祛邪祈福 。
對于壯族而言,三月三踏青歌節是僅次于春節的一個重要節日,自治區全區放假兩天。“如今廣西成歌海,都是三姐親口傳”,歌仙劉三姐讓國人印象深刻。
雲南之南,農曆三月早已是大熱天,古代上巳的祓禊風俗傳到雲南的少數民族地區就變成了“潑水節”,并一直延續到今天。如今雲南三月三日的“潑水節”,還成了旅遊觀光的重要項目。
巧合的是今年三月三與今年的清明假日相合,沾了清明節的光,也算一件幸事吧!
各位看官,不知您的家鄉在三月三有沒有什麼風俗活動?
有的話不妨說來一聽,我當洗耳恭聽!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