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吳語和粵語哪個更接近北方方言

吳語和粵語哪個更接近北方方言

圖文 更新时间:2024-12-03 04:17:55

吳語和粵語哪個更接近北方方言(粵語的十三點是從吳語引進它的來源那麼有趣)1

粵語很多詞彙繼承了古漢語,也有的是從其他地方方言引進來的。比如抛浪頭,豬頭丙,十三點等都是從吳語引進的。因為上個世紀,有不少上海人移民香港,就把一些滬語帶到香港。香港人吸收了這些滬語,加以改造,變成了粵語。

粵語的十三點,是從吳語引進來的。詞義等同于癡頭怪腦,愚昧無知。

“十三點”是上海罵人的俚語,為什麼不是“十二點”或“十四點”,而偏偏要稱“十三點”,“十三”究竟得罪誰了,“點”是什麼意思?

因為解放之後大量上海人南移,才變成趣怪廣州話。

十三點這個俗語出典釋法不一。

有五種說法:

1,”點”是英語ding(叮當響)的音譯,原指鐘聲,十三點”初時意謂“敲亂鐘”,原來舊時的時鐘,每逢一小時便報時一次,例如下午四時,鐘擺便會敲響四下,五點敲五下,至多是十二點,也不過敲十二下,但居然敲出十三響,難道有十三點?當然是出了問題,正如俗語所講癫癫地! 所以,“十三點”就是代表人的性格“癫癫地”。

十三點是指那些“腦袋有毛病的人”,“冒傻氣”,“冒失鬼”,“做事違背常理”。

2,一粒四方骰子隻有六個平面,每抛一次,隻有一個平面在上面,最大的骰子隻有六點,一粒骰子抛出七點來就是“出色”,兩粒骰子頂多能抛出十二點,而抛出十三點也是“出色”。是不正常的。

3,骨牌的幺五幺六,兩個骨牌合在一起正好是十三點,而幺五幺六的形狀像蠟燭扡子,且一個一低,不能配對,所以用這種情況來比喻瘋瘋癫癫的朋友,好話不聽,隻能拿蠟燭給他們插進去。

4,上海話“雌、癡”同音,癡字共十三畫,故滬人以“十三點”隐指癡。說十三點就是說他是個“癡人”。

把字母“B”分成一豎二彎,就是13。

5,《梁山伯與祝英台》中“十八相送”一折戲中,祝英台向梁山伯反複借景喻情,暗送秋波,幾次三番向梁表露求愛之情,可梁竟傻乎乎的無動于衷。這是劇作者的藝術手法,故意為後來的悲劇所作的鋪墊和伏筆。上海人口中的梁山伯與“兩三八”諧音,這三個數相加是十三,譏諷梁山伯是“十三點”、“侬真是梁山伯,伊主動對侬有意思,侬還格能戆搭搭!”這是民間戲谑性的說法,不失為一家之言吧。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