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夜吳歌四首(其三)
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
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
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征?
(作者:唐·李白)
作者簡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蓮居士,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秦安西北),生于碎葉(今吉爾吉斯斯坦共和國托克馬克附近)。
中宗神龍元年(705),随家遷居綿州昌隆(今四川江油)。玄宗開元十二年(724),出蜀漫遊。
天寶元年(742)李白奉诏入京,供奉翰林,世稱“李翰林”,後因得罪權貴,賜金放還,漫遊梁宋、齊魯,南遊吳越,北上幽燕。
安史之亂中,應召入永王李璘幕府,後王室内讧,李璘兵敗被殺,受累入獄,流放夜郎,于途中遇赦,返回江夏。
寶應元年(762),卒于當塗。
李白與杜甫并稱“李杜”。其詩歌内容豐富,兼擅衆體,善于借助瑰麗的想象、大膽的誇張表現對現實的抨擊和對理想的追求,風格雄健奔放,語言清新自然。
有《李太白集》傳世。
子夜吳歌,即《子夜歌》,因屬吳聲曲,故又稱《子夜吳歌》。
六朝樂府《清商曲辭·吳聲歌曲》有《子夜歌》、《子夜四時歌》等,多寫男女間的情事,特别是女子對情人的思念。
李白《子夜吳歌》共四首,依次寫春、夏、秋、冬四時,此為其三。
這首詩以清新優美的筆調描寫了長安城中的婦女為遠戍的丈夫準備冬衣的情景,表現了她們希望戰争早日結束的心聲。反戰,是永恒的主題。
“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巧妙地借聲音來表現畫面和情感,雖然并未對搗衣的實景作任何的描摹,但是通過秋夜月光下傳來的陣陣搗衣聲,家家戶戶的勞作場面已躍然紙上,展示出一幅充滿詩意的長安秋夜圖。
秋風也吹不斷這持續的搗衣聲,因為這此起彼伏的聲音代表了她們對于戍邊丈夫的綿綿深情。
《唐詩解》評價:“此為戍婦之辭,以譏當時戰伐之苦......不恨朝廷之黩武,但言胡虜之未平,深得風人之旨。”
朝廷是不能非議的,隻能把怨恨撒到胡人的頭上。隻有徹底擊敗胡人,才能迎來遠方的親人歸家。
這是一種無奈的感情,一種力所不逮的感情。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