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極管的“開”與“關”
三極管的工作狀态為三種:截止,飽和和放大。三極管的截止和飽和想象成開關的關閉和開啟,下圖為典型的NPN型三極管共發射極放大電路,對于這樣的放大電路,大家需要有這樣的總體理解:
電源EC一方面為輸出信号提供能量,另一方面保證集電極和基極之間為反向偏置,使得三極管工作在放大狀态。
集電極電阻RC一方面限流,同時将集電極電流IC的變化轉換成電壓變化。
基極電壓EB和電阻RB使得三極管的基極和發射極之間為正向偏置,并提供合适的基極電流IB,使得三極管工作在合适的工作點,不會造成放大信号的失真。
耦合電容C1隔斷放大電路與信号源之間的直流通路,C2隔斷放大電路與負載之間的直流通路,同時使得需要被放大的交流信号幾乎無阻礙的通過放大電路。
分壓電路得到三極管基極電壓VB(三極管的輸入電阻Rin遠遠大于R2,因此兩者并聯之後的阻值幾乎等于R2),很明顯三極管基極電壓VB等于VCC*R2/(R2 R1)。
2.集電極電流IC
知道基極電壓VB之後,由于三極管處于放大狀态,此時發射極電壓VE=VB-VBE同時也就知道了發射極電流IE。由基爾霍夫電流定律可知發射極電流=基極電流 集電極電流(因為集電極電流遠遠大于基極電流),因此可以确定集電極電流IC的大小。
3.集電極電壓VC
顯然集電極電壓VC=VCC-IC*RC,且集電極和發射極之間的電壓VCE=VC-VE,結合這兩條公式可以得出集電極電流IC和集電極-發射機之間電壓VCE之間的函數關系(也就是三極管的靜态特性),将這條靜态特性直線和三極管的輸出特性曲線結合,就可以很直觀的看出靜态工作點。
NPN型三極管共發射極放大電路,首先就是選擇合适的偏置電阻以得到合适的基極電壓VB,其次就是選擇合适的集電極電阻RC和發射極電阻RE,确定三極管的負載特性,以此得到合适的靜态工作點Q。此時基極電流IB的微小變化,通過三極管的放大作用使得集電極電流IC以一定的放大倍數同相變化,而集電極電壓随着基極電流IB的微小變化呈現反相變化(VC=VCC-IC*RC)。
在km階段,基極電流IB逐漸增大,同時集電極電流IC也以正弦波的形式逐漸增大(同一時刻的IC和IB的比值也就是放大倍數不變);
當基極電流IB增大到36uA時,此時三極管的靜态工作點就變成了Q3,集電極電流到達m1點為5.6mA,集電極和發射極之間的電壓VCE到達m2點為1.05V。
飽和失真
同樣可以分析,若初始狀态時三極管的靜态工作點Q已經比較靠近截止端了,當基極電流IB随着所需放大的信号逐漸減小時,三極管進入截止區域此時集電極電流IC幾乎為零,相當于正弦波的波谷被截掉了一部分,輸出的放大信号最大為VCC,這就是三極管靜态工作點過低導緻的放大信号截止失真。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