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互動,趣味競賽,實時反饋......智慧課堂讓每個人都是課堂的主角。
紅網時刻記者 賀衛玲 通訊員 黃軍山 長沙報道
自今年7月“雙減”政策頒布以來,不論是校内還是校外,教育發生了許多看得見的變化:學生負擔減輕了,他們在課餘時間去運動、去閱讀、去探索、去親近大自然,在時間分配上擁有了更多自主權。“雞娃”“内卷”這些曾經的熱詞,也逐漸降溫。
有人會問“雙減”是否就意味着“躺平”?答案是否定的。“雙減”的初衷是要“減”負擔、“加”質量。
長沙智慧教育平台。
紅網時刻記者注意到,從全國範圍看,各地頒布“雙減”方案各有千秋。長沙版“雙減”提出了“智慧賦能”“規模化因材施教”“高質量教育體系”的改革主題。在做好“減”的同時,構建智慧教育體系,做好“加”的文章,讓“雙減”落地落實。
為提質增效注入“智”動力
智慧體育給體育教學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改革要抓根本,抓關鍵。”長沙市教育局黨委書記、局長孫傳貴認為,“減”隻是一種改革路徑,減掉過去反複訓練、訓練反複,目的是倒逼當下教育方式、學習方式發生根本轉變。
孫傳貴表示,學校要教得好,讓家長放下心。傳統模式實行千人一面的教學方式,有的學生吃不飽,有的學生卻“消化”不了,結果不少學生湧進了培訓機構。
因此,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讓每個學生都獲得适度的發展,成為擺在改革面前最大難題,也是“雙減”後教育的最大增長點。
中國共産黨湖南省第十二次代表大會在省人民會堂隆重開幕,張慶偉同志代表第十一屆省委所作報告中指出要推進數字化轉型。智慧教育将是教育發展的未來。将“雙減”與智慧教育有機結合,使學校教育實現全面提質,既抓住了根本問題,又把握了教育改革發展的大勢。
智慧體育給體育教學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長沙市教育局副局長缪雅琴介紹,長沙是全國智慧教育示範區,引導學校、老師用智慧賦能,探索精準教學、差異化教學和個别化指導,使學生在校内學好學足,提升教的效果、學的效率。
學生運用智能終端,老師布置作業,一分鐘之後,黑闆上的電子屏清晰地顯示着學生作答的時間和統計信息……這樣的智慧課堂,正在長沙不少學校上演。
智慧賦能的一大好處是精準化的教學。“老師再也不會眉毛胡子一把抓,對每個學生掌握的程度心中有數。”同時,還推動教學從預設走向生成。老師可以根據數據,及時調整教學方式,布置個性化的練習。
在長沙市第十一中學的電腦系統裡,有專門針對學生課後作業設置的作業管理系統,作業也能變成“私人訂制”,一旦分量超标,系統馬上提醒。
長沙市第十一中學甚至還開設了隻看視頻的AI數學課。視頻結束後推送練習。學生做完,系統會推送新的錯題資源。“就像遊戲一樣,層層遞進,我們做了自己該做的題。每一道題都是‘私人訂制’的。”該校學生小敏說,這樣的課很受同學們歡迎。
智慧賦能的另一大好處是帶來了課堂形态的改變。以前課堂主要是以老師講為主。智慧課堂上,學生成為了主角。師生深度互動,同學趣味競賽,老師的平均講授時間大幅下降,師生互動多了,學生參與率、專注度和學習效果也明顯增強。
天心區青雅麗發學校陳錦老師的美術課堂上,她通過平闆浏覽同學們提交的作品。現在,低年級的學生已經可以熟練地用平闆拍照提交作品,熟練地完成搶答、作品互評等操作。
雅禮實驗中學何舒老師的地理課上,她将嶽麓山的衛星圖和等高線地形圖共享給學生,通過同屏技術演示自制的教具模型從立體轉化成平面的全過程,又借助AR技術讓平面地圖實現立體化,抽象知識形象化、具體化,課堂的趣味性、生動性大大增強。
“雙減”之下,小學生們的期中考試變成了“遊樂場”時間。
一直以來,如何減少作業總量、提高作業效果是困擾教育的“老大難”問題。為此,長沙借助“智慧作業”,通過數字化對作業進行“智治”。教師可以通過“智慧作業”布置彈性作業、個性作業,促進作業“控量提質”更加精準,分層設計更有針對性,為減輕學生作業負擔提供了可能。
為五育并舉插上“智”翅膀
智慧課堂讓學校實現了跨時空的專遞課堂、名師課堂、名校網絡課堂系統建設。
過去,教育像一個“競技場”,是分數的競技、名利的競技。很多家長總是說“不能輸在起跑線上”,于是從幼兒園開始“搶跑”,把學生當成一個儲存盤,隻會死記硬背。
青少年每天都被安排得“滴水不漏”,學生體會不到學習真正的樂趣、意義與價值,出現所謂的“空心病”。還有的學生圍着考試轉,考什麼就學什麼,導緻“營養不良”。
而另一頭,教師、培訓機構甚至通過研究考試,往往是以快餐的方式,把知識嚼碎了喂給學生。這樣的填鴨式教育、“飯來張嘴式”的學習,嚴重制約了學生的學習品質、思維品質的提升。
教育是什麼?教育應該培養一個具有健全人格、能夠獨立面向社會、走向社會的人;應該培養學生感悟生活的能力、良好的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使每一個學生能夠實現自我價值,這才是教育。缪雅琴表示,“雙減”就是要打破教育名利競技場,讓教育回歸初心,做到立德樹人、五育并舉。
通過智慧賦能,長沙構建虛實結合的教育教學環境,推動信息技術與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勞動教育融合,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高質量教育體系,滿足個性化成長需要。
紅網時刻記者發現,在長沙智慧德育平台上集聚了大量德育資源,不僅打通了線上教學、線下實踐,讓德育管理“看得見、摸得着”。還實現了家校互聯互動。家長學校面向全市中小學家長提供線上家長課程、家長沙龍等服務,幫助家長樹立科學育兒觀念,理性幫助孩子設定人生目标,緩解教育焦慮。
智慧跳繩跨校PK。
智慧體育方面,打造智能化、趣味化、個性化的智慧體育場景,推進智慧跳繩、智慧遊泳、智慧足球、智慧武術等,組織體育作業打卡、開展雲賽PK、大課間、體育運動會等活動,激發學生體育鍛煉興趣。
“實施智慧體育以來,學生每天人均跳繩550個,運動步數約7600步,每天運動時長約 72分鐘,每日運動時長平均增加12.8分鐘。”天心區仰天湖桂花坪小學校長劉菲菲用一組數據驗證了“雙減”之下,智慧體育帶來的大變化。
長沙市教育局還緻力融合線上線下資源,推進智慧美育、勞動實踐。聯合湖南省博物館、湖南省美術出版社等,策劃制作了《館校合作的美育課》。美術館導賞和美術教師在美術館授課、學生們現場沉浸式探究相結合,通過互聯網 手段,打破了學校育人的時空邊界。
今後,評價學生将不再靠經驗判斷,學習評估不僅看考了多少分,更關注學生學了哪些課程,在學習中創造了什麼、分享了什麼、體驗了什麼、收獲了什麼、哪些還需要加強等等。
值得特别一提的是,上述的智慧平台都是伴随式數據采集。這些數據彙聚到人人通平台,将能為每個孩子制作數字畫像,最終将為“五育并舉”的評價插上了智慧的翅膀。
為教育治理增添“智”助手
學校智慧教育教學已步入了一個新的階段,大大減輕了學生的學業負擔。
推動教育從傳統向現代化轉型,教育治理的現代化是必不可少的。而技術的深度運用,将為教育治理現代化賦予無限可能。
“雙減絕不能以教師增負為代價。”孫傳貴介紹,長沙在設計“雙減”方案的同時,注重用技術手段賦能,減輕教師的事務性負擔,讓教師不再當“表哥”“表姐”,切實為教師減負。
智慧課堂、智慧作業,讓教師不必反複講、學生不必重複練,為教師減輕了一定教學負擔。同時,長沙市教育局研發了課後服務、在線家長學校、疫情防控等系列智慧管理系統,有效減輕教師的事務性負擔。
紅網時刻記者看到,政策發布、開課查詢、選課、報名、繳費、退費、課程及課表查詢、數據統計等,這些過去需要花費大量時間的工作,可以依托課後服務系統自動完成。
疫情防控系統則實現了每日在線報平安、新冠病毒疫苗接種信息管理、重點人員信息排查、聚集性疫情報告等在線報送、統計、預警功能,充分減輕學校和老師的負擔。
“雙減”後小學提供豐富多彩的課後服務,圖為麓山國際實驗小學攀岩社團的孩子在攀岩。
“雙減”下,校外培訓機構的監管,尤其是資金監管是治理的重點之一。長沙市校外培訓機構監管系統,設置了校外培訓機構動态監管、資金監管、學科類培訓機構“營改非”進度監管等項目。目前,全市已有709家培訓機構開設了監管賬戶,456家繳納了最低5萬至10萬的保證金,共凍結3000餘萬元資金。
缪雅琴還給我們描述了這樣一個智慧教育的場景:
“您的孩子7:40進校園了,請您放心。”
“您的孩子已經出校園了,請您及時确認。”
運用智慧教育手段,家長對孩子的行蹤可以清清楚楚。家長足不出戶可以通過平台觀看明廚亮竈的“食堂”。
長沙市仰天湖桂花坪小學特色課後服務“晴耕雨讀園”。
同時,各類智慧教育系統為市、區(縣市)提供各類數據統計、分析,為教育部門的科學決策提供依據。學校和教育行政部門足不出戶,便可開展課後服務類型分析、熱門課程分析、覆蓋率、參與率分析等大數據分析,有效監督學校的課後服務開展。教育行政部門還可以實時掌握學位需求狀況、學生體質健康狀況等等……智慧教育在教育治理上隻有想不到,沒有做不到。
減負不等于減質。“雙減”的本質其實是一次教育大提質,是教育方式、學習方式、治理方式要發生變化。“長沙就是要依托人工智能、大數據、雲計算,構建融課堂教學、作業設計與管理、教學評價、教育治理等于一體的智慧教育,構建高質量教育體系,”孫傳貴表示,讓減負與提質增效同時實現,讓“德智體美勞”互促共進,讓學生減負、學校減負、教師減負和家長減負同步并進,構建極具幸福感、獲得感的長沙教育新形态。
期待長沙智慧賦能探索出一條減負提質的新道路!如此,才能構建起立體化高質量教育體系,進而才能培養出、培養好擔當民族複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