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一說為盛冰器皿;一說為鏡子。
渠:它,此指方塘之水。
那:同“哪”,怎麼,如何。
如許:像這樣。
插圖作者:黃近軒
朱熹,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晚稱晦翁,又稱紫陽先生、考亭先生、滄州病叟等。谥文,又稱朱文公。南宋著名理學家。孔孟子以來最傑出的儒學大師,人尊之為“朱子”。
唐詩喜言情,宋詩愛說理。作為理學大師的朱熹,自然寫起詩來免不得講一番道理。所謂“觀書有感”,就是由讀書而心生感慨,發言提筆為詩。池塘并不是一泓死水,而是常有活水注入,因此像明鏡一樣,清澈見底,映照着天光雲影。讀書正因為不斷吸收知識,才可能有悟、有得。
小到個人的學問或藝術學習,大至國家民族的發展奮進,哪件事情不是這樣呢?隻有思想永遠活躍,以開明寬闊的胸襟,接受種種不同的思想、鮮活的知識,廣泛包容,方能才思不斷,新水長流。書如池水,有源則長。
(鳴謝:上海江東書院)
書法:河北阜城廣播電視台 李江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