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滴滴事件的深度解讀

滴滴事件的深度解讀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2-01 11:21:07

滴滴事件的深度解讀(死裡逃生的滴滴)1

滴滴事件的深度解讀(死裡逃生的滴滴)2

文/ 金錯刀頻道

滴滴事件的深度解讀(死裡逃生的滴滴)3

80.26億,今年最大的一筆罰單!

但比起金額,人們更關心的是滴滴為何被罰

根據網信辦有關負責人的回答,滴滴公司共存在16項違法事實,總結來說就是收集、分析、濫用用戶個人數據,以及收集用戶出行數據,危害國家安全。

滴滴事件的深度解讀(死裡逃生的滴滴)4

網信辦的描述是:滴滴公司違法違規行為事實清楚、證據确鑿、情節嚴重、性質惡劣......用詞之激烈,仿佛在面對一個重犯。

更引人遐想的是這一段話:

滴滴公司存在嚴重影響國家安全的數據處理活動,以及拒不履行監管部門的明确要求,陽奉陰違、惡意逃避監管等其他違法違規問題。

每個字,都讓名聲已跌至谷底的滴滴罪加一等。

以至于對滴滴的程維和柳青各處100萬元的罰款,被網友普遍認為力度太輕。

滴滴事件的深度解讀(死裡逃生的滴滴)5

其實相比罰款,滴滴還有許多更大的挑戰,足以讓它焦頭爛額。

滴滴事件的深度解讀(死裡逃生的滴滴)6

一個威脅到“國家安全”的App

過去一年,滴滴的App仍然絕迹于各大應用商店,新用戶也還是無法注冊。

損失不可謂不大,但在很多人眼中,滴滴是咎由自取。

一切都要追溯至去年滴滴“詭異”的上市。

2021年6月30日,滴滴“偷偷摸摸”地在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沒有路演,沒有媒體發布會,也沒有敲鐘儀式,甚至連員工也鮮有發布朋友圈,安靜得很詭異。

而且,滴滴上市的第二天是“百年黨慶”的日子,媒體根本無暇顧及滴滴,這也說明了它不想被過多關注。

然而,滴滴的低調策略并沒有見效。

上市第三天,“網信中國”發布公告:為防範國家數據安全風險,維護國家安全,對“滴滴出行”啟動網絡安全審查的公告,并停止了“滴滴出行”新用戶注冊。

滴滴事件的深度解讀(死裡逃生的滴滴)7

彼時網上瘋傳:滴滴為了在美國上市,将數據打包給美國。

對此,滴滴的副總裁李敏在朋友圈回應,此乃惡意造謠,将堅決起訴維權。

滴滴事件的深度解讀(死裡逃生的滴滴)8

李敏的話音剛落,沒多久,滴滴所有運營的25款App被全部下架,慘遭團滅。

這樣的後果,滴滴事先并非完全無法預料,但還是選擇“頂風作案”。

《華爾街日報》的一篇報道稱:盡管中國網絡安全監管機構擔心(滴滴赴美上市之後引起的數據安全問題),但在回報股東的壓力下,網約車巨頭仍繼續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

而滴滴的大股東中,不乏來自美國、日本等外資股東。

為了讓他們快速圈錢套利,赴美上市就成為了唯一的選擇。

然而這種選擇是建立在危及中國國家安全的前提之下。

根據美國2020年通過的《外國公司擔責法案》,所有赴美上市的企業必須接受PCAOB(美國公衆公司會計監督委員會)對會計底稿的審查。

滴滴事件的深度解讀(死裡逃生的滴滴)9

但是,根據中國的新《證券法》規定,未經有關主管部門同意,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向境外提供與證券業務活動有關的文件和資料。

所以,鑒于滴滴異常低調的上市,以及美國極度配合的态度(僅20天就幫助滴滴成功上市),不少人猜測滴滴可能違規向美國交出了會計底稿,洩露核心信息和數據。

這些數據,不僅關乎個人隐私,更關乎國家安全。

例如,早在2015年,滴滴就已經能根據數據,推演出國家各部委的加班情況,精準掌握重要人物的蹤迹數據;滴滴還擁有全中國城鄉的實時高清測繪數據,比常規地圖更精确。

滴滴事件的深度解讀(死裡逃生的滴滴)10

威脅國家安全,并不是危言聳聽。

滴滴事件的深度解讀(死裡逃生的滴滴)11

被禁1年的滴滴:被約談、裁員、蒸發4600億

“滴滴到底有沒有價值觀,是不是一家隻顧利益,漠視安全、逃避責任的黑心企業?”

當年滴滴順風車頻發事故的時候,程維在内部信中發出了靈魂拷問。

滴滴事件的深度解讀(死裡逃生的滴滴)12

當然,他給出了否定答案,理由是滴滴還沒實現過盈利,所以不是一家賺錢高于一切的企業。

對于他的答案和理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順風車事故很好反映了過去滴滴的遭遇:很少在商業上吃癟,卻總在其他地方給自己挖坑。

2016年,商務部在新聞發布會上就曾表示,滴滴和優步合并之前,并未向商務部申報,需依法承擔責任。

2018年,廣東省交通廳也曾公開表示,滴滴一直拒絕數據接入和接受監管。

滴滴事件的深度解讀(死裡逃生的滴滴)13

這些不配合主管部門的行為,沒有引起太多重視,或許正因如此,滴滴才會有後來更越界的“詭異”上市。

不讓滴滴體驗下真正的生存危機,對不起它以身試險的精神。

過去一年,滴滴先是遭遇了國家網信辦、公安部、國家安全部等7部門的聯合調查,陣仗空前強大。

滴滴事件的深度解讀(死裡逃生的滴滴)14

所以有人調侃稱,80.26億隻是網信辦的罰單,坐等其他6張罰單。

就在滴滴的成分有待考驗時,商業上它也被迫按下暫停鍵。

滴滴的主營業務,毫無疑問受到了最大沖擊。

去年第三季度訂單量比第二季度減少2.1億單,第四季度又繼續環比減少4900萬單。

不僅如此,沒了新增流量,滴滴的兩輪車、貨運、橙心優選也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這些滴滴原本都想大幹一場的業務,被迫開始了一大波裁員。

屋漏偏逢連夜雨,後來滴滴的國際化業務同樣沒能很好開展,接連兵敗俄羅斯、南非等國,沒能成為滴滴的第二增長曲線,所以到最後,連原本沒有裁員計劃的國際化部門也沒能幸免,滴滴迎來了全線裁員。

滴滴事件的深度解讀(死裡逃生的滴滴)15

滴滴退出南非市場的公告

監管的審查和業務的動蕩,反映到滴滴的市值,隻能用四個字形容:跌跌不休。

上個月10号,滴滴在紐約證券交易所度過最後一個交易日,總市值停留在111億美元。相比一年前最高市值時的800億美元,蒸發689億美元(約為4663億元人民币)。

然而從美股退市,滴滴還是沒到放松神經的時候。

去年12月3日,滴滴就對外發布公告稱,“啟動在中國香港上市的準備工作。”

可是直至今日,仍然沒有下文。

唯一的消息是今年3月,據媒體報道,滴滴已暫停港股上市進程,原因是未能在規定期限内,完成數據安全的整改建議。

面對比美股更加嚴格的港股,滴滴的上市之路很難一帆風順。

美股待不了,港股上不去,國内網約車老大活成了沒人要的熊孩子。

滴滴事件的深度解讀(死裡逃生的滴滴)16

滴滴的噩夢,還沒有徹底結束

“網約車第一股”Lyft,曾趁着“網約車鼻祖”Uber各種醜聞之際,大舉逆襲,從原先僅7.7%的市場份額發展到後來與Uber四六開的局面。

不同于Uber,被審查前的滴滴雖然也有負面事件,但它沒有給對手任何機會。

2018年,美團、高德等對手來勢洶洶,程維借用了成吉思汗的典故,間接回應:爾要戰,便戰。

滴滴事件的深度解讀(死裡逃生的滴滴)17

它們都沒能撼動滴滴的地位,滴滴在國内的市場份額一度高達90%。

但是這些被打退的網約車平台,無不透露着不服和不甘心。

首先,網約車的網絡效應不高,司機不能跨省調度,新平台就算不能在全國市場與滴滴抗衡,也可以在特定城市硬剛。其次,不論是司機還是乘客,轉換成本也都不高,隻要有合适的價碼,很容易投入新平台的懷抱。

所以在滴滴被安全審查的當天,幾乎所有出行平台都聞聲而動。T3出行的CEO還給一些核心員工發出信号“公司進入一級戰備”,還有高層則直呼“這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

滴滴事件的深度解讀(死裡逃生的滴滴)18

久違的打車大戰,一夜之間又回來了。

平台推出各種免傭金、打車優惠的措施,搶司機搶用戶。例如原本已經佛系的美團打車,宣稱對新司機提供最高1000元的沖單獎勵,還鼓勵老司機邀請新司機,邀請方最高能獲得 700 元獎勵。

此外,根據交通運輸部公布的數據,截至2022年5月底,獲得網約車經營許可的平台共計274家。根據IT桔子相關數據,過去一年,交通出行領域(不含汽車制造等)發生39筆投資事件。

更多更有錢的對手,正在動搖滴滴的地位,這也是滴滴現在和未來面臨的最大挑戰。

滴滴事件的深度解讀(死裡逃生的滴滴)19

目前滴滴月活人數的行業滲透率,已經下降至六成多。與此同時,其他平台則勢頭正盛,例如T3出行的訂單量,從去年7月到今年2月,增長了113.1%。

滴滴不再是一個不可撼動的霸主。

話說回來,滴滴還是有很大優勢。即便App被下架一年,它的市場份額依舊令同行望塵莫及。許多用戶用慣滴滴,有點人怕無法下載滴滴,甚至不敢輕易換手機。

滴滴事件的深度解讀(死裡逃生的滴滴)20

這說明,雖然現在的滴滴屬于破鼓萬人捶,但它的确為國人的出行帶來了很大便利,令自己深入人心。

至少,曾經随處可見、難以根治的黑車,如今幾乎消失殆盡。

這樣的貢獻,是實打實用錢砸出來和經營出來的。

滴滴的噩夢還沒徹底結束,但是如果擺正心态,繼續前進并不是太難的事。

滴滴的教訓,所有人應該也都會牢牢記住:企業利益絕不能淩駕于國家利益之上!

圖片來源于網絡,侵權請聯系删除

本篇作者 | 祥燎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