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課程目标制定以什麼為标準?課程目标的設定從“雙基”到“三維目标”,再到"核心素養"體現了我國教育水平的不斷提升,凸顯了教學理念的傳承與變化,也反應出新時代對教育的新要求和生物領域的快速發展,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生物課程目标制定以什麼為标準?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課程目标的設定從“雙基”到“三維目标”,再到"核心素養"。體現了我國教育水平的不斷提升,凸顯了教學理念的傳承與變化,也反應出新時代對教育的新要求和生物領域的快速發展。
回顧過往,生物學課程目标從“雙基”強調的基本知識與基本技能;到三維目标強調的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态度與價值觀。再到現在的核心素養為宗旨的目标,核心素養在初中生物學階段包括生命觀念、科學思維、探究實踐、态度責任。
從上述的雙基、三維、核心素養中我們看到了生物課程标準的明顯變化。如果說相對于雙基目标,三維目标對學生的要求有了量的提高和質的飛越,那核心素養相對于三維目标來說,就是更明确地整合再提高的跨越。
我們先來了解三維目标的具體要求。知識與技能目标包括各個章節涵蓋的核心知識和基本技能;過程與方法目标中的“過程”指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學習環境與學習體驗,“方法”指的是學生的基本學習方法和實踐生活方式;情感态度與價值觀目标指學習興趣、學習态度、人生态度以及個人價值與社會價值的統一。 以三維目标為導向制定的課程目标是一種内容目标,“三維目标”看似分為三個維度,實則是不可分割的一體,最終目标共同指向學生的發展。
再來看核心素養為宗旨的課程标準,核心素養大概念是直接指向學校教育的本質與價值所在、學生的未來所在、國家與民族的未來所在 。核心素養分為文化基礎、自主發展、社會參與三個方面。
具體到生物學科,把三維目标中的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态度價值觀精确到了點,具體指向了教師應要盡到學生發展的方向。生物學核心素養中,最具生物學科特點的是生命觀念。生命觀念不是指某些具體的知識,而是通過課程教學讓學生逐步形成看待生命世界的态度和價值取向,是科學自然觀和世界觀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生在分析和解決與生物學相關問題時,雖不能依賴生命觀念提供現成的答案,但基于此能指明分析問題的思路和方向。 如:探讨和闡釋生命現象及規律,認識生物界的多樣性和統一性。認識生物界的發展變化,認識人與自然的關系等等。
具體的生命觀念有:結構與功能觀、生态觀、進化觀點、多樣性觀等。
科學思維是生物學核心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 新修訂義教生物學課标基于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的要求發展科學思維應該貫穿于學生學習生物學的全過程。 因為,科學思維對于探索自然奧秘、評判結論和觀點、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參與讨論社會性科學議題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科學思維與科學精神的關系,即發展科學思維是培育學生理性思維、批判質疑、勇于探究等科學精神的重要途徑。生物學很多比較與分類、歸納一演繹、抽象與概括、分析與綜合性的知識與實踐會幫助學生更深地領會這一方面。
科學探究(高中版)到 探究實踐(初中版),符合學生學段特點。發展科學思維是整個中學時期學生學習生物學的全過程。 科學思維對于探索自然奧秘、評判結論和觀點、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參與讨論社會性科學議題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大學階段依然需要進一步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更大程度地發展科學思維是培育學生批判質疑、勇于探究等科學精神的重要途徑。應試教育下的學生很難提出批判質疑,新修訂的生物課程标準明确指出加強這方面的比重,6大核心之一是教學過程重實踐。應運而生的是很多地區中考設置了生物學實驗科目。教師隻有通過精心設計的探究實踐活動,才能夠引導初中生從形象的直觀學習活動入手逐漸學會抽象的科學思維,形成生物學大概念,這是生物學教學的本質應呈現的,也是将學生從生物學知識學習轉向素養學習的必經之路。
态度責任是指在科學态度、健康意識和社會責任等方面的自我要求和責任擔當。 這不僅意味着多年來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育人要素傳承,也是多年來基礎教育改革基礎上對課程育人内涵的進一步豐富。教師更容易理解初中生通過學習生物學應獲得什麼樣的态度和價值觀,有利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将生物學核心素養落實于具體的生物學内容中。
現代教學理念是以學生為中心,故課程目标的主體是學生,學生學會了什麼?能做什麼?解決什麼問題?等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