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小時候怕“鬼”嗎?對于鬼這東西,小編的最初印象來自于電視劇“聊齋”(暴露年齡啦~),野地中一盞飄忽的油燈,外加不知道怎麼發出來的“嗚嗚嗚嗚~~~”聲,當時真的吓shi了!長大後,才慢慢知道“鬼神”并不存在。
前兩天,姐姐告訴我小侄女突然開始怕“鬼”了,晚上不敢自己睡,沒有家長陪就哭鬧,甚至能把“鬼”的樣子描述出來。怎麼告訴孩子“鬼”并不存在呢?這個問題讓媽媽頭疼不已。
孩子并非天生知道“鬼”
害怕、恐懼,是正常的情緒心理。怕狗、怕蛇、怕打雷、怕争吵聲……都是孩子害怕的正常表現。可,如果孩子害的是并不存在的“鬼”,很可能是周邊環境将“鬼”具體化了。
3歲前,孩子可不知鬼為何物
有研究表明,孩子在2、3歲前的記憶幾乎為0,3-7歲的記憶量才快速增長。所以,對于大部分3歲前的孩子來說,他們對“鬼”是沒有概念的。他們會對陌生的、在視覺聽覺觸覺上有較大差别的東西,本能的産生排斥。
3歲後,是你讓他“怕了鬼”
日常生活,我們聽到孩子說“怕鬼”、“有鬼”,一般是在4歲左右。這個時候,孩子記憶力、思維能力、知識吸收能力都在迅速增加,但對于接觸的事物仍缺乏判斷力。
老人用“鬼”讓孩子聽話
小時候淘氣,因此經常被吓唬,什麼再不睡覺大灰狼就來啦,再到處亂跑會被老巫婆抓走的,再不吃飯就讓警察叔叔把你帶走!(警察叔叔招誰惹誰了~)可是現在,仍能聽到不少人用這麼“傳統”的方式吓唬孩子“不聽話,一會兒小鬼把你捉走”……
三說兩說,孩子就怕鬼了。因為潛意識中覺得“小鬼”是存在的,而且還會“捉走小孩”。孩子本能地會把“鬼”等同于“傷害自己”。
看到“裝鬼弄神”的影視作品
“鬼神”一類影視作品,有的因為恐怖的造型、詭異的氣氛,外加血腥的場面,會嚴重刺激到孩子的視覺、聽覺等神經,甚至造成心理陰影。
日常生活中,有的父母不注意自己的行為,當着孩子面前看恐怖片;或者放任孩子看電視,讓孩子有機會點開“鬼神”一類的影視作品。這些都可能無意中讓孩子覺得,這個世界有“鬼”,而且特别可怕。
長輩是為孩子心中鬼解除封印的人
不在孩子前看帶恐怖成分的視頻/遊戲
爸爸媽媽把模範作用帶動起來,有空閑時間了,别在孩子面前玩手機、玩遊戲、看電視的。有時間多和孩子玩玩具、看繪本或者做遊戲,有時間帶着家人一起出去旅遊一下多好。
和父母說好不用“鬼”吓唬孩子
當然,對于公婆、爸媽的教育方式咱們不要直接、強硬的怼回去。可以說“孩子最近做噩夢,夢見有鬼來捉他。咱們以後在他面前少說這些。給他玩個新遊戲或者一起玩玩具,轉一下注意力”等等。
孩子已有鬼的概念,父母應該怎麼辦
把孩子認為的“鬼”做成玩偶
朋友女兒總說夢見鬼,朋友就讓她把鬼畫下來。孩子畫下來的鬼,青面獠牙、血盆大口,特别可怕。原來孩子無意間從爸爸手機上看到了鬼,開始有了陰影。
為了讓孩子知道鬼并不會傷害她,朋友就把這個“鬼”改裝後做成了玩偶。血盆大口上戴上了一個粉色有蝴蝶的小口罩,白色的衣服繡上了各種小貓。孩子看到後喜歡的不得了,噩夢再也沒出現過。
和寶寶約定一個“護身符”
例如一個口哨。可以和孩子說,鬼很怕這個東西,一吹口哨,鬼就四散逃走了。還可以是“有魔力的玻璃球”、神奇的鑰匙等等。
發揮繪本的神奇力量
例如,《弗洛格吓壞了》中弗洛格、小鴨、小豬都以為有鬼,折騰了一夜卻什麼也沒發現。反倒小兔被吓壞了,以為弗洛格他們都失蹤了。
《弗洛格吓壞了》
例如《我好害怕》中,小熊經常會感到害怕,聽到巨大的聲音、做夢或者媽媽要離開的時候。後來,媽媽安慰他,當他害怕時,可以和媽媽說,被媽媽抱一抱;可以看自己喜歡的書;知道媽媽離開一段時間,還會回來;床底下也沒有什麼奇怪的東西。
《我好害怕》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