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花大唐,大氣杏花唐詩七首:好風吹樹杏花香,小天星鬥滿衣裳
北京的朋友說杏花還沒有開放,但是江南卻已經是杏花天。小區有戶人家,小小院落種植了八九棵果樹,其中三棵是杏樹。初夏時節,樹上累累是杏子果,茂密得可愛。不過開花卻在公曆的三月,農曆二月仲春。三棵巨大的杏花樹,花冠已經長到四層樓高,遠遠看去,花如白雪,隐約帶點輕粉,那樹下停留的小車,也變得格外有品味起來。
開始以為是櫻花,因為杏花遠看,極其類似櫻花的高大,而本地又是櫻花勝地。但是杏花和櫻花不同,在于花朵的柔潤質感,近看更耐端詳,每朵花都很有姿态和存在感,不像櫻花太薄,更重要的一點,是櫻花不結果實,而杏花不同,花美大氣,果實墊其後,一種生生不息。
杏樹的栽種曆史應該和桃樹一樣悠久。戰國時代的管子說,不适合種植糧食的土地,可以種植杏樹。這已經是很久後的經驗總結。杏樹在北方幹燥貧瘠的山地裡仍舊能夠生長,且不需要太做管理。
先秦孔子就是在杏樹下,教授學生的。這是杏壇的來曆。
漢朝上苑裡種植從各個地方運來的優質桃李梅杏樹。
在漢朝,民間農田山野種植杏樹蔚然成風,農諺裡有”二月昏,杏花盛。“
杏樹傳到長江以南,應該是東漢時候的事情。 董奉是福建福州人,從小好道,四處學仙遊曆。想必他一定去過北方的高山,拜訪過得道的高人,而且他精通醫術。在南方行醫時,鐘離這個地方,雖然有山,而人們困苦。他隐居在此時,給人治病,分文不取,如果輕者痊愈,就要他們在山上種植一棵杏樹,如果重症痊愈,就種五棵杏樹,沒有多少年,這裡有杏樹萬棵。饑荒年時,這裡的杏樹一方面可以換成糧食,一方面可以當成糧食。而這位長壽的道人,被稱為神仙降世。
這是關于杏林的故事。一方面,杏林後來成為醫生的代詞,杏林之家,就是醫生。
另外一方面,杏林也升華成神仙之地,杏果也是仙果。從中藥上來看,杏子主治風寒肺病,生津止渴,潤肺化痰,清熱解毒,杏仁止咳平喘、潤腸通便。
說完了杏樹的曆史和來曆,是不是覺得杏樹高大上起來,來看看唐朝的杏花吧。
”紫陽宮女捧丹砂,王母令過漢帝家。
春風不肯停仙馭,卻向蓬萊看杏花。“中唐 · 張繼《上清詞 》
唐朝以道教立國,各地大興廟宇,傳播道教文化。從皇帝到官員,都有融入道教文化的傳統,比如重大的祭祀,皇帝和官員都要到道觀祈福并書寫祝福語。
道觀裡種植着含道教色彩的花木,比如桃花,王母娘娘天上花,紫薇花,象征天上紫微星,桂花,嫦娥月宮之花,自然少不了曾是神仙董奉的濟世之花。
唐朝的很多正規道觀,擁有山林土地,杏林成山,盛花期一片山林花海,蔚為壯觀,那粉色的花光直接天界。
這首寫在仲春的《上清詞》描寫了此地的仙意。
春風浩蕩,這是王母娘娘下凡顯靈的日子,有天上的宮女捧着紅色的丹藥,來降臨皇家。
隻是她們肯定被這仙山的杏花林吸引住了,你看,那杏花在春風裡開得更加茂盛,那是因為有仙風和仙女的青睐啊。
的确也是,如果你站在一片山林的杏花海上,眺望遠方,那種粉白粉紅的壯麗,怕是天上仙界也不過如此吧。
”溪頭一徑入青崖,處處仙居隔杏花。
更見峰西幽客說,雲中猶有兩三家。“中唐 · 張籍《尋仙 》
無數的道觀建立在山上,杏花開時,那些高大的杏花樹遮掩着道觀,形成絕美的仙意。
人們在春天杏花開的時候踏山朝拜,走不完的杏花路,看不夠的杏花雲。
從杏花花梢尋覓樓台的存在,并讓腳步跟上。
從山道下來的香客笑着說,那上頭還有兩三處道觀和幽居,你看見他得意滿足下山的表情,你也忍不住繼續去杏花深處尋找。
杏花之美,在于樹木高大,花光清豔,視覺舒适,讓心情開闊。
那麼杏花如雲,仙雲深處有仙家,既然來了,肯定要往上去攀登啊。
無論停在哪座山峰的頂部和山腰,看見無數高大的杏花樹如海如雲,都是視覺的奇觀,而讓身心鼓蕩如飛翔吧。
說完了仙意的道觀高山杏花,讓我們回到人間。
孔子不是杏壇而教學生嗎?種植杏樹,是傳承文化,尊師重道。唐朝在長安曲江慈恩寺有一片杏花林,稱為杏園或者杏苑。每三年春天進士放榜之後,會在這裡有朝廷宴請新科進士。有多少人都以成為這裡的座上賓為榮耀。
”去歲歡遊何處去,曲江西岸杏園東。
花下忘歸因美景,尊前勸酒是春風。“白居易《去年與哥舒等八人同登科第,今叙會散之意。》
白居易28歲中進士,同科進士八人,一起在杏園遊春。
那真是十年寒窗,一夕青雲,春風得意之感,成為人生高光時刻。
花下忘歸,一方面是杏花之美,另外一方面,也是醉不願歸吧,從此人生改變,踏上春風仕途。
杏園和杏苑是多少讀書人的夢想,杏花,也就成了讀書人的幸運之花。
能不能考上,被皇家宴請是一回事,但是春天看杏花,總還寄托着無數學子的心吧。
于是在仲春看杏花的路上,更多了年輕人,這是他們人生路上必賞的花。
據晚唐的詩人回憶,說長安城這裡的杏花,多達萬樹,成為讀書人的幸運花,坐标花。
”駿馬繡障泥,紅塵撲四蹄。
歸時何太晚,日照杏花西。“ 唐 · 韓翃《漢宮曲二首 其一》
這就是當時看杏花的盛況,無數的駿馬遊人走在看杏花的路上,人流太多,春光太盛,以至于紅塵撲滾。到處是揚起的灰塵。
回來的時候天色已經晚了,但是擁擠的人流,還在路上,這人山人海,太陽快落山了,他們還在杏花路上,倒是一種黃昏的美景。
唐朝姚合也給了較為真實的景象
”江頭數頃杏花開,車馬争先盡此來。
欲待無人連夜看,黃昏樹樹滿塵埃。“唐 · 姚合《杏園 》
曲江邊上,有數百畝的杏花林,杏花開放,無數車馬争先恐後過來看花。
我于是避開高峰,黃昏裡來看杏花,結果看到的是樹樹杏花上,落滿了灰塵。
杏花樹本來就和櫻花樹一樣是山林高大樹種,為什麼會造成這麼大的污染呢?
一,是看花的人實在是多,車馬擁擠。
二,是長安在唐朝,氣候還是挺幹燥的,風沙多。
三,是長安此時仲春,小草剛剛發芽,也經不起這樣大量車馬碾過道路。
但是唐朝的杏花之賞,隻怕是超過了桃花李花的,很有現在櫻花之賞的壯美和熱鬧。
”好風吹樹杏花香,花下真人道姓王。
大篆龍蛇随筆劄,小天星鬥滿衣裳。
閑抛南極歸期晚,笑指東溟飲興長。
要喚麻姑同一醉,使人沽酒向馀杭。“ 唐 · 曹唐《王遠宴麻姑蔡經宅》
來看看庭院裡的杏花吧。紅樓夢賈政說寶玉賈環,一個自比溫庭筠,一個自比曹唐再世。曹唐何許人也,是唐朝一個有才華的道士,寫得詩仙意絢麗。因為這句,我倒是對賈環的未來,産生了一種遐想,難道後來也當道士去了?畢竟賈府對他來講,太壓抑了。
那麼曹唐是寫的庭院裡的杏花和道人。
但是我卻看到另外一種杏花美來。
好風吹過大樹,是杏花的香氣,在巨大的杏花樹下,有個道人姓王。
”大篆龍蛇随筆劄,小天星鬥滿衣裳。“這句話從字面上的解釋,是這位道長會寫符箓,龍飛鳳舞,身上穿着是繡着星鬥的衣裳。
但是有一天我站在杏花樹下仰望天空,忽然感到這句話,是寫的杏花。
那遒勁的杏花樹幹如同龍蛇遒勁,枝幹伸向天空四面,那杏花團團點點,像天上的星辰一樣,疏密大氣又灑脫。
這是杏花和其它花的不同,遠看是密雲,近看是團花,仰望的時候,卻是漫天星鬥,實在神奇啊。
也因為真正看過杏花,杏花的美是遠近不同,高低不同,俯仰各異。難怪被稱作仙花。
”春日遊,杏花吹滿頭。
陌上誰家年少,足風流。
妾拟将身嫁與,一生休。
縱被無情棄,不能羞。“唐末至五代 · 韋莊 《思帝鄉 其二 》
這是晚唐的韋莊,懷念唐朝長安的杏花。他愛着大唐,一直從事着唐朝地方幕府幕僚的工作,很不幸,唐朝此時戰亂頻繁,黃巢還攻占過長安。在這樣的亂世裡,他依然心向長安,四處漂泊。
直到58歲,他才如願考中進士。
這是他在他鄉回憶長安的杏花,抒發自己的愛國理想。他拟托的是女子。
我回憶起長安的杏花,那春天裡去看杏花,杏花風吹花瓣,落滿了頭。
那路上誰家的少年郎,舉止風流。
我願意将一生嫁給他,就算是被抛棄,我也不後悔啊。
從民歌情詩看,特别明麗優美,一個少女在杏花天裡,愛上了少年,愛上了愛,願意等待,心情旖旎,率真大氣,讓人莞爾。
你 可以腦補這美麗的愛情畫面,一樹樹如雲的杏花下,花瓣飄飛,就光這場景就使人心醉。
但是細品起來,你會發現,他是有志于進士及第,那是他的杏花夢,愛國夢,因為隻有進士及第,他才能更好地愛着這個家國。
你看看他是什麼時候考中進士的,58歲,也算愛着唐朝大半輩子了。
在他做蜀地的掌書記時,長安大唐被朱溫取代了。他愛的大唐,那個心中他願意不渝的大唐滅亡了。但是韋莊卻用另外一種方式愛着。他以相當豐富的政治經驗,對抗朱溫的梁朝,就是讓西蜀王建稱帝,他是特别有為的西蜀丞相。
那不能在唐朝發揮的治理才幹,他給了四川。
但我想,他一生所痛惜的,就是大唐的終結吧,他愛了幾乎一輩子的杏花大唐。
杏花在唐朝審美中,大氣仙意,壯美明麗,這是宋朝小家子氣的杏花審美所不能比的。
在宋朝,隻有一句詩重現杏花的壯美潇灑,就是”憶昔午橋橋上杏花疏影裡,吹笛到天明。“
初衣勝雪為你解讀詩詞中的愛和美。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