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農村生活中有着各種各樣的風俗講究,甚至許多被人們總結俗語老話廣泛的流傳。從小生活在農村來說對此并不陌生,直到如今仍然被人們遵循着。這些不僅是農村文化的一部分,也是世代相傳的精神财富。通過日常生活中所聞所見,許多的風俗隻流傳于表面,人們早已經忘記了其本來的目的。
聽村裡老人講過這樣一句話,“生妻不娶,暗九不過”。農村裡普遍認為這句話的意思是,不能娶離過婚的女子,離婚後的女子很難在嫁人,即使再婚也很容易引起非議;遇到是自己年齡是九或者九的倍數的年齡将會是一道坎,這一年都會不順利,所以不能過生日。
其實這句話的本意并非如此,在封建社會離婚有七理由,被人們稱為“七出”或“七棄”。漢代的《大戴禮記》有這樣的記載,“不順父母,為其逆德也;無子,為其絕世也;淫,為其亂族也;妒,為其亂家也;有惡疾,為其不可與共粢盛也;口多言,為其離親也;竊盜,為其反義也。”作為古代的一種婚姻制度,“七出”可以保障妻子不被輕易的休棄。
而生妻也是指生七,指的是因為“七出”而被休棄的女子。這樣的女子如果飯了以上七條,回到娘家後是嫁不出去的,沒人願意娶這樣的女子。對于古代來講家族流傳和家庭和睦占據主要的位置,而“七出”的女子大都和這些不相符。這是古代男女地位不平等的原因,對于現在來說完全不一樣。
“暗九不過”也和過去的習俗“逢九年”有關。在農村裡流傳着這樣一種傳說,每年除夕和陰曆七月初一,閻王爺會查看生死簿,并且會對“逢九年”的人随機點卯,點到誰就是誰。因此人們每逢九年,都會小心翼翼,甚至連生日都不敢過,就怕被閻王點到。
在古代“九”為至陽之數,因此人們認為每逢九年就會有一個難關。年齡種帶九,如九歲、十九歲,四十九等被稱為“明九”;而關于九的倍數,如十八歲、二十七歲、五十四歲被人們稱為“暗九”。農村有這樣的說法“明九不算九,暗九大于天”,人們對于暗九普遍抵觸,不敢過生日,甚至還需要到寺廟祈福。其實隻是莫須有的一種說法,人們圖心安的一種表現。
農村裡有着許多的風俗規矩,對此我們應該正确的分辨,更要了解這些背景起源,不能盲目的生搬硬套。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