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龍蝦苗種選育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建議
_袁曉泉
近幾年,小龍蝦火爆全國,已成為全國各大夜宵店的霸主,并躍居我國甲殼類養殖産量和總産值第一,其養殖苗種供應仍主要依靠野生原種和養殖戶池塘自繁自育,尚未有人工選育的新品種,育種水平遠落後于其他主要養殖品種,與其産業規模第一地位極不相配。當前,不斷擴大小龍蝦養殖面積已然不是明智之舉,必須從根本入手,解決小龍蝦的苗種問題,提高小龍蝦優良品質的遺傳穩定率。目前,絕大部分農戶在孵化育苗上采用自繁自養、人放天收養殖方法,普遍造成蝦苗體質弱、差異化大、抗逆性差、成活率低、運輸死亡率高。
科研推進産業發展,産業倒逼科研思考。在小龍蝦當紅大背景下,該如何滿足小龍蝦苗種的市場需求問題?針對國内現有小龍蝦苗種選育面臨的問題,通過大量的實地調查研究,結合實驗室試驗,提出一些觀點和看法,主要是通過原(良)種保護和遺傳選育方式,達到提高小龍蝦的孵化率、成活率、優質率的目的。
1 小龍蝦苗種選育存在問題
1.1 育苗技術不過關
全國有 500 萬養殖戶參與小龍蝦養殖,有能力開展小龍蝦育種繁殖的寥寥無幾。主觀原因是養殖水平低、投資大、育種周期長;客觀原因是小龍蝦生長、發育、交配、孵化等均不同步,種質資源不好控制,基礎性研究不夠深,技術難度大。
1.2 小龍蝦種質退化嚴重
一方面由于目前小龍蝦消費市場十分火爆,野生小龍蝦被過度捕撈,每年野生資源以 30% 的速度急劇下降,野生群體數量下降導緻自我修複的能力降低,出現種質資源退化現象;另一方面,當前國内蝦稻養殖主要利用小龍蝦池塘自然繁殖方式育苗,種質退化嚴重。
1.3 小龍蝦産苗量低
小龍蝦全國平均單隻産苗量僅 200 隻左右,加上蝦苗種内自殘率較高,一旦營養缺乏,或者出現其他應激狀況,小龍蝦會攻擊同類,導緻單隻小龍蝦保種量較低,所以家系選育成本較大。
1.4 選種周期長
小龍蝦從小苗長到種蝦需要半年,管理也要跟上;而且通常小龍蝦每年産卵 1 次,另外還有極個别會出現零次産卵現象,比如老頭蝦、軟殼蝦等。
1.5 工廠化育苗缺乏可行性
工廠化培育蝦苗生長情況總體不如土塘或野外池塘,比如個頭小、殼鈣化時間長、生長差異大等。即使強化營養也才勉強長到土塘蝦的平均水平,得不償失。加上工廠化育苗需要技術人員專門管理,成本較高。水體仍需光照和水草等生态條件。
1.6 種質資源管理欠佳
我國小龍蝦種質資源混亂,親代歸屬地不明确,而且雜交、回交現象嚴重,選育工作難見成效。
2 解決建議
2.1 提高養殖技術,科學管理
改造小龍蝦養殖池塘,将池塘用格網和小土堆分散處理,充分利用水體空間和小龍蝦着地率,提高小龍蝦打洞率,進而提高蝦的交配率和抱卵率。
2.2 加大科研投入,建立小龍蝦良種場
保護小龍蝦優質種群,從基礎研究上解決小龍蝦種質資源、遺傳進化等問題,提高對小龍蝦原種良種研究,保護良種基因。
2.3 科學選擇選育方式
相比家系選育,小龍蝦群體選育更易操作、更易選育,而家系選育更易保留其優良性狀。因此,若以市場為導向的育苗場可優先選擇群體選育方式,而以基礎科研為導向的良種場或科研所可以家系選育為主,群體選育為輔。
2.4 強化生物安全管理,提高苗種成活率
育苗階段的生物安全主要是針對小龍蝦育苗過程中所用水源、水産設施、進出人員、外來運輸物質等可能攜帶病原的介質采取必要的物理、化學和生物技術設施,預防育苗場流行性疾病的發生,以保證蝦苗的健康安全。此外,還要考慮到重要病原被引入到自然環境的潛在危險,對周圍水域的水産養殖和自然動物群落的影響。生物安全側重于防控,其主要内容為:育苗生産中找出潛在的危害,分析可能出現的風險;确定關鍵控制點;建立監控制度;制定關鍵控制措施;制定反饋程序;建立質量安全文件,保持記錄。
3 小結
育苗是小龍蝦産業可持續發展的關鍵,當前小龍蝦育苗出現了幾大問題亟需解決,針對這些問題,建議考慮小龍蝦特殊的繁殖習性,采取群體選育為主,家系選育為輔的育種方式。同時提高育苗管理水平,加大基礎科研投入,全面強化生物安全管理,營造安全、無病害的育苗環境,以提高苗種成活率,滿足小龍蝦市場的需求量,助力小龍蝦産業良性、可持續發展。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