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蹦
又叫琉璃咯嘣、琉璃蹦蹦、還有叫笑哈哈。想必大家小時候都玩過吧,但你知道嗎?它也是非物質文化遺産,早在明代就已流行。尤其在北方地區春節期間,大街小巷都有清脆的“圪嘣”聲。和對聯、剪紙、年畫等一樣,是民俗文化的重要符号。
這種特殊的音樂玩具,讓每個人都能随時享受悅耳的聲音。但要注意啦。吹玻璃圪嘣也是有講究的,用力小了出不了聲,要是用力大了,一不小心就會吹破……
.
水哨
俗稱“水咕嘟”,還叫“水雞兒”,是小時候愛玩的東西。本來是用泥土做的,後來采用陶瓷做,發出的聲音宛若莺啼翠若黃鹂。
白色的,上面有着藍色調繡花,一眼看上去很樸素卻不失華貴。隻要朝水哨的肚子裡灌些水,朝尾部一吹,随即便能發出鳥鳴聲,音色很美,連貫婉轉。景德鎮盛産,其餘地方很難見到。
.
竹哨
當被問到小時候如何吹着鳥哨捕鳥時,“鳥哨爺爺”說得最起勁。我們看着他的眼睛,仿佛映出了以前的時光:南彙海邊,他和父親一起,尋找着天空中鳥兒的身影,辨識出鳥兒的種類,用鳥哨模拟出逼真的聲音“呼朋喚友”,迎着風張開網,等着鳥兒入網……
“現在有了禁止捕鳥規定,鳥哨發揮作用的機會是不是比以前少了很多,您會不會感到寂寞、失落、難過呢?”我問他。
“鳥哨爺爺”一下嚴肅了起來。他停頓了幾秒,一字一頓地答道:“的确,因為禁止捕鳥,大家不再有動力學習;而且孫輩們像你們一樣學業很忙,也沒有時間像我們小時候一樣在大自然中玩鳥哨。但是,鳥哨畢竟是我國珍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産,我不希望這個技藝在自己這一代斷掉,所以還是會時常做些演出,搞些普及,希望能夠将它傳承下去……”
.
陶制小鳥哨子泥叫叫
“泥叫叫”又名“娃娃哨”,是一種傳統的民間工藝品,主要用于兒童玩具和民間祭祀兩種用途,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
泥叫叫作為可以吹的哨子,它五顔六色,外表塗上油後,又黑又亮又好看,适宜兒童玩耍。泥叫叫有很多種,如:鳥哨、魚哨、豬哨等。
起源
據鎮江民間藝術研究人員張國金所著的《古邑春秋》中記述,鎮江華山太平“泥叫叫”,相傳源于公元420年-589年的南朝。 [
另傳,在清末的時候,魚化寨有個東圍牆村,村裡有一個“娘娘廟”,裡面住着兩位從外地流落至此的老漢,以做泥叫叫為生。因其樂善好施,村上小孩都有泥叫叫玩耍吹唱。兩個老漢的舉動啟發了魚化寨人的靈性,後來村民們相繼投入泥叫叫的生産,因此,東圍牆村後來被譽為“泥叫叫村”。
還有一種說法傳說,白鹿原泥叫叫最早起源于清末民初。那時從戶縣來了個讨飯的,人稱“戶縣張”,住在魚東村的一座廟裡,會做娃娃哨。剛好魚化寨一帶有适合制作娃娃哨的黑土,“戶縣張”便以制作娃娃哨為生。村民跟着學,在魚化寨漸成氣候,一代代流傳下來。解放初還曾被當作中國民俗工藝品的代表漂洋過海到瑞士展覽。
現狀
作為一種傳統民間工藝,在過去,每逢農閑時節,村子裡家家戶戶取土做泥叫叫,送到古城西安城隍廟、八仙庵等地,由挑擔小販穿街走巷叫賣,十分暢銷。泥叫叫亦成為當時孩童們心中不可多得的玩具。泥叫叫從清末至今,經曆了起起伏伏。如今,魚化寨當地的村民早已經不再制作泥叫叫,甚至一些年輕人已經不知道泥叫叫為何物。
鎮江的非遺傳承人周寶康對流傳千年的華山太平“泥叫叫”,進行了很好的傳承和保護,如今在鎮江已經成為一種有地方特色和旅遊特色的旅遊紀念品。事實上,經其親手打磨的太平“泥叫叫”,一隻能賣到60元。 [
周寶康已将自家的房子改造成民藝館,讓鎮江市民和遊客免費參觀,使得這一瀕臨滅絕的鎮江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産,重新煥發青春和光芒。
.
陽谷哨
是聊城市陽谷縣大碾郭村農民李保正改良創制的,距今已有60餘年的曆史。1952年,經原中國音協副主席、中央音樂學院院長趙沨同志定名為“陽谷哨”。它從最初的3個孔逐步增加到9個孔、10個孔,能吹出包括5個半音的12個平均律的曲子。品種由單一雛形,發展到現在的十二生肖、魚、鳥、龜、獸等五十餘個品種。
陽谷哨來源于古老的樂器種類“埙”。陽谷哨,原名“咕咕蟲”,用膠泥燒制而成,是陽谷流傳的一種土制娛樂用品。從其外型、發音和原料制作來看,應是從古代樂器“埙”演變而來。陽谷哨從3寸許至1尺大小不等,其上有7—10個孔,音域廣,可運用單吐、雙吐、花舌等技巧吹奏,發音清脆嘹亮,委婉動聽。陽谷哨,是一種利用我國北方各地普遍出産的“膠泥”(黏土)制作而成的一種“圓葫蘆”狀,類似于中國古代樂器“埙”的一種民間樂器。“陽谷哨”與“埙”的不同之處在于,“埙”的吹奏孔是在頂部的一個簡單的圓孔,吹奏方法較難掌握,而“陽谷哨”的吹奏孔則型同“哨子”的嘴,扁長且有一個圓形的風口,吹奏省力,老少皆易。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